西北作家 || 朱文杰:钱财文化面面观
钱财文化面面观
朱文杰
追求富贵钱财“是人之所欲也。”财富当然越多越好,世人谁不爱钱呢?!
孔子《论语·子路篇》载:“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这段话中孔子称赞卫国的公子荆善于管理家业。公子荆开始有一点财产,自己就说差不多合格了;稍微增加一些财富,又说这比较完备了;当他富裕之时,就说这就比较完美了。从“合”到“完”再到“美”,层层递进,说明公子荆是一个善于满足的人。这里,孔子除过称赞公子荆的擅长理财,知足和节制。尤其从侧面进一步肯定了“有财为美”的财富观。
《庄子·至乐》也有:“天下之所尊者,富贵也。”
再有,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来受苦受难遭罪的,心甘情愿过贫穷困顿的生活的。人的天性向往富贵而避离贫贱,希望过上富足安逸、幸福美满的日子。这也是人生奋斗的目标。因之“人之所欲” “有财为美” “富贵为尊”,都把争取富贵看成一种合理正当,甚至完美的崇高事业来彰显肯定。
但也有人说:“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以及: “死人不可能把钱带进棺材,但钱可以把一个活人带进棺材。”因之有圣人诅咒:“黄金是毒蛇”。说到人不能把钱带到另一个世界,有个发现很有意思,说人来到这个世界时,双手是搼着的,就是来握掌东西的。而离开这个世界时双手是撒开的,什么都得丢开,因之人逝世也叫“撒手人寰”。
西安与钱有关街巷,有钱局巷,后叫安居巷。巷口有石狮子身上铸有钱。再者,柏树林街道的卧龙寺里有古钱石,还有洒金桥等。童谣中有:“一分钱的葱,二分钱的蒜,三分钱的鸡蛋炒米饭。男娃吃,女娃看,把女娃馋的呀!涎水流咧一尿罐。”民谚俚语中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以及什么“有钱难买老来瘦,有钱难买水倒流”。在西安老街坊里一般讲究,男主外,女主内。即男出外挣钱,女守家孝敬父母。民谣说得好:“男的像个钱耙耙,女的像个钱匣匣。不怕耙耙齿儿短,单怕匣匣漏底底。”
再有“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步走,钱要一分一分挣。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一步走不到北京城,一蹶头挖不出个大金库。”“钱不咬手,谁会和钱过不去呢?”“爱钱钻钱眼,要钱不要脸。”“财(钱)不露白,露财招贼。”“不怕挣钱多,就怕贼惦记。”
话丑理端,搞笑的民俗俚语有:“屎难吃,钱难挣。”西安人把吝啬,舍不得花钱,叫啬皮,说:“啬皮痂痂子,把钱都穿在肋子上呢?”这十多牟新流传的有:“这世上最可悲的是,人走了,钱没花完。”还有“在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贫穷,而是有人比你有钱,比你优秀,还比你更努力,更能吃苦,更低调,还更节俭。”
《庄子·列御寇》:“委之以财,而观其仁。”钱财是试金石。有多少好兄弟为钱反目成仇,面对金钱的诱惑,伪善的人就会暴露出真面目。
钱多了麻烦就多了。钱是惹祸秧,为钱,兄弟阋墙,父子断交,朋友分手,亲戚疏远。为钱,有人走火入魔,挺而走险,三昏六迷,背恩忘义,道德沦丧。
最叫人慨叹的是,那些甘冒坐牢杀头风险也要贪污的官员,那叫病态捞钱,为贪而贪,动辄千万上亿,非理性贪污,真正是钱迷心窍啦!
对钱财认识较深刻,怕钱多的人,那是因为他们知道,够花就行,他们只想过平静的生活,他们以为太多的钱会改变一些人的想法和做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财富也会造孽。所谓“名枷和利锁,相牵入火坑”。
同样,西方一些名人也对金钱有相对类似的认识。例如: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诅咒金钱的名言有:“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要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还有“钱是一根伟大的魔棍,随随便便就能改变一个人的模样。”
英国十八世纪小说家亨利·菲尔丁说:“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上帝,它便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伊索寓言》中有:“金钱和享受的贪求不是幸福。”而前苏联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就更尖锐:“金钱!金钱是人类所有发明中是近似恶魔的一种发明。再没有其它东西比在金钱上有更多的卑鄙和欺骗,因而也没有其它方面能为培植伪善提供这么丰腴的土地。”
如此矛盾相左的观点,会让人们产生,钱财富贵是好还是坏呢?其实说好说坏都有道理,这体现在人所获得和享用钱财富贵的观念上。钱财无疑有它两面性,取之有道,用之得当,肯定就好!反之则不好!
首先,不劳动者不得食,劳动创造一切,不义之财不可取,勤劳致富等观念,为人们获得和享用钱财提供了充分的道德依据,形成了一种中国传统的道德主义占主流的财富观。
富而有道,财自道生,德之本也,财者末也,发财必须信守仁道。关键是要用合道的手段去获得,运用合法的手段和辛勤的劳动去创造财富、积累财富。孔圣人在《论语·述而》中说:“富而可求,虽执鞭之人,吾亦为之;如不能求,从吾所好。”意思是:如果能够求到富贵,就是从事为人牵马执鞭这样低贱的事,我也愿意。如果求不到富贵,那么,就可以按自己的愿望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一段话表达了孔圣人对劳而求富的高度肯定。
但是,依然有不少人把“不劳而获” “损人利己” “坑蒙拐骗” “巧取豪夺”等,甚至更为残暴,非人道手段作为自己获取钱财的捷径。他们信奉唯利是图、金钱万能,眼睛总是盯着别人口袋里的钱,以挥霍财富、奢侈浪费、享受至上为荣耀。形成异化的、病态的、扭曲的财富观。
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总体思想倾向上,还是主张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像孟子的“舍生而取义”,董仲舒的“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朱熹的“不谋利,不计功” “必以仁义为先,而不以功利为急”等即是很好的表达。在他们心目中:与其为富贵而陷入不义之地,不如甘于清贫、安贫乐道,行义是人生的第一要务,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宁可受穷也不放弃道义。而社会舆论的倾向也是反对为了富裕而行不义之事,谴责为富不仁、为富害仁之举。
记得台湾星云大师有一段话说得不错:“不受金钱腐蚀,才能保持自己灵魂的单纯。人没有贵贱之分,但人生观决定了每个人的境界高下。或许现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珍视财富,但我们要记得:财富是让人过得更自由、更快乐,而不是更贪婪。”
孔子《论语》中有:“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在对金钱财富的看法上,笔者特别赞赏一些现代人提出的:衣食无忧,有点余钱应急就行;不要想着给后代留一笔巨款当遗产,儿孙自有儿孙富;把赚钱当乐趣还好,当目标的话,生活就没意义了;钱多得到了一定的数额,不过是躺在银行存折上的一个死了的数字;金钱如粪土,仗义值千金。
还有什么有良田百亩,只吃一口饭;豪宅百套,只睡一张床;荣华富贵,死后只有一把灰。r> 二千多年前的孔圣人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千多年前的诗仙李白有:“千金散尽还复来。”都道出了他们不同一般的金钱观、财富观。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自己:“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李白之轻财好施可见一斑。李白仰慕侠客鲁仲连的:“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还有他在《赠友人三首》之二中的:“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都为世人所称道。
朱文杰:1948年生于西安,现任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北大学中国节庆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砖汉瓦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市文史馆馆员。系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出版诗集《哭泉》《灵石》《梦石》《朱文杰诗集》(上、下卷);报告文学《老三届采访手记》;散文集《清平乐》《拾穗集》 《长安回望》《吉祥陕西》(上、下卷),《邮票上的美丽陕西》。
往期精彩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