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分享:复方益气健脾汤初探
复方益气健脾汤初探
末流郎中
此方,出自上海时毓民老师之手,由炙黄芪12克、太子参12克、炒白术9克、防风5克、淮山药30克、麦冬9克、茯苓12克、丹参9克、甘草4.5克组成。
原方介绍里,认为此方功能健脾益气活血。主治小儿反复支气管感染,属肺脾不足的情况。具体见证为纳呆食少,面色萎黄,消瘦,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软的情况。
解析认为:黄芪防风白术益气固表,山药茯苓健脾益胃,参芪益气,麦冬养阴,丹参活血,甘草和中,具体加减认为,食积加炙内金,苔白腻加苍术,发育不良身材矮小有肾虚表现时加肉苁蓉仙灵脾。
大家看啊,这个炙黄芪、白术、防风,这三味药,这个方,《究原方》《世医得效方》《丹溪心法》均有记载。个人认为丹溪的最合适。丹溪方里,白术五份,生黄芪二份,防风二份。
比较一下,发现白术比黄芪和防风合用的量要稍多一点,当然丹溪还用了红枣。
年轻时读一个南方医家的书,好像是邓铁涛先生的吧,说玉屏风散要想得到最佳效果,白术起码要是黄芪和防风量的和,稍大些也可以。这里提出来供参考。
太子参、白术、茯苓、甘草四个药,看起来是四君子汤的局,四君子汤,和中补中之义。
玉屏风和四君子合起来就是补中固表之法,虚人建其中的意思。当然,淮山药健脾,麦冬养阴,这个摆明在那里的。丹参呢,它活血,也凉血安神,所谓“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其实是虚热而血行不畅的一个情境描述,真正血亏,丹参是不可能代替四物汤的。麦冬养肺时,佐了一下黄芪,使其性偏于平和,大体这个意思。
补中固表,健脾养阴,再加一个和血,是这个方子的思路。那么真正小儿反复支气管感染属肺脾不足的情况,可不可以用呢?可以。久病必虚久病必瘀,扶正之中佐以化瘀,是正道之法。
但是时老师是华东上海的,近乎江浙,华东是中国温病大师的大本营,这也是事实。如果挪移它处运用,也可以适当调整。比如这个方里,把黄芪和防风的量调小点,白术重用成二者重量之和,再加个陈皮,就实现白术担纲玉屏风和异功散的作用。汪昂夫子,把四君子汤和异功散的歌诀串在一块,其中大有深意也。无痰不成咳,反复支气管感染,除了正虚,岂会无痰?陈皮是个健脾化痰药,正合扶正积自除的妙义。所以,古有圣贤,说这个陈皮位居诸痰药之冠,理由是很充分的。
时老师的加减法中,有身材矮小发育不良的孩子,要补肾,用肉苁蓉和淫羊藿。这个非常对,因为发育不良,正是儿科“迟”、“软”的范围,责之于肾是很的确的。
当然,大匠示规范,所谓的巧,来自于学习、思考、实践和总结,必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末流郎中元月7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