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敬行书条幅欣赏
杨守敬行书条幅一件,纸本立轴,作品原装原裱原木盒。整体尺寸:209cmx45cm,画心尺寸:136cmx34cm。其木盒和包手处的题跋可能是其学生日下部鸣鹤的。
其内容极好,为南宋刘宰题画诗:
洩云鸿洞遮山腹,
古木槎牙缭山足。
举头百丈演寒泉,
知有高峰插天绿。
款识:邻苏老人
启首印:三叶遘武七秩离兵,姓名印:杨守敬印,年岁印:时年七十有五。以上三枚印在湖北省博物馆编《湖北省博物馆藏杨守敬书法》一书中均有著录。
此为杨守敬75岁之作,写于1913年,品相极佳。实庐主人评曰:字的大小、轻重变化都很大,用笔以米芾的刷字法融碑意,写得厚重自然,举重若轻,是其晚年精力弥漫时的佳作。
“三叶遘武七秩离兵”印考释 《昭明文选》卷十五〈赋辛·志中·思玄赋〉记载:“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武。”唐·李善注引《汉武故事》曰:“颜驷,不知何许人,汉文帝时为郎。至武帝,尝辇过郎署,见驷尨眉皓发,上问曰:叟何时为郎?何其老也?答曰:臣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至景帝好美而臣貌丑,陛下即位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上感其言,擢拜会稽都尉。”
唐·李贤注:“尉谓都尉颜驷也。尨,苍杂色也。遘,遇也。”
大意是:武帝尝至郎署,见郎官颜驷 “须鬓皓白,衣服不整”。 武帝问他:“何时为郎?”答道:“以文帝时为郎。” 武帝又问为什么“老而不遇”?他回答说:“ 文帝好文而臣尚武, 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后因以“潜郎”寓意虽有才能而至老不遇。
杨守敬在晚年书法作品中有一枚常用的启首印为“三叶遘武七秩离兵”,为民国书法篆刻家、吴昌硕弟子徐星周所治。湖北省博物馆编、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湖北省博物馆藏杨守敬书法》一书中有著录(见268页),但释文有误,将“遘”字释作“讲”字(如图)。在一些拍卖公司的图录中,也有同样错误。“七秩离兵”是说七十岁(约数)遭遇战乱。“离”古同”罹”,遭受(不幸或苦难)之意。
杨守敬在晚年为何要用这枚启首印?我想,他既是感叹自己科举失利,入仕不达,又在年逾古稀之时遭战乱之苦,惜韶光易逝,老之将至,一生致力的巨著《水经注疏》未能刊印,能不油然而生惆怅之意!
杨守敬1839年出生于湖北宜都,是清末民初的大学问家。在宜都陆城镇的清江边上,现在还保留着修复后的杨守敬故居,风景优美秀丽,建筑古朴典雅,已经开辟为杨守敬纪念馆供人们参观。杨守敬1915在北京去世后归葬在宜都龙窝,现在杨守敬的故居和墓都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宜都市博物馆也有杨守敬的生平业绩展览,其中湖北省书法前辈孙方先生的一幅对联很引人注目:“品高学富一身正气,光明磊落两袖清风。”由此可见孙方先生对杨守敬人品学问的深刻了解和高度赞颂。
杨守敬在学问上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他勤奋治学,博闻强记,以长于考证著名于世,是一位集舆地、金石、书法、泉币、藏书以及碑版目录学之大成于一身的大学者。他一生著述达83种之多,被誉为“晚清民初学者第一人”。
杨守敬的学术成就以舆地学最为突出,是学界公认的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研究《水经》和《水经注》,历时数十年与门人熊会贞写成40卷的巨著《水经注疏》。《水经注疏》吸收了历代《水经注》的研究成果,考证精详,疏之有据,从而使读者能够对《水经注》所述史实有透彻的理解。《水经注疏》的问世使我国沿革地理学的研究达到了高峰,因而很受舆地学界的推崇。朱士嘉先生评价说:“盖近百年来治历史地理者无能出其右焉。”杨守敬的《舆地学》与王念孙、段玉裁的《小学》和李善兰的《算学》一起被誉为清代“三绝学”。他还编绘了《历代舆地沿革图》、《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和《水经注图》等。
杨守敬是金石学家,对目录版本学的造诣也很深。其著作有《湖北金石志》、《日本金石志》、《望党金石录》等。编辑了《寰宇贞石图》、《三续寰宇访碑录》等。目录版本方面的著作有《日本访书志》和与人合辑的《古逸丛书》等。这些作品,在当时都极受推重,现在也是少有的杰作。
杨守敬是近代的大藏书家,他一生收藏的书籍达几十万卷,其中海内外孤本有几万卷,宋版藏书数千册。他坚持多年节衣啬食购买,或“以有易无”。特别在日本期间,正值维新之际,倡新弃旧,古典汉籍被随意抛掷,使他得以大量购回许多在国内已散佚的善本秘籍,其中有十分珍贵的六朝及唐代抄本和世所罕见的宋元版古籍。此外,杨守敬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古泉币学家。
尽管书法在杨守敬的诸多成就中位列第三,但“品高”、“学富”使他不愧为一位卓越的书法艺术家。虞逸夫先生评价杨守敬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亦足睥睨一世,高居上座”。首先,杨守敬有杰出的书法理论。他主张书法要“变”,也就是要创新,认为学习前人书法“笔笔求肖,字字求合,终门外汉也”。他的《楷法溯源》一书,既探寻楷法源流,也论述文字变革和书法创新。他的《学书迩言》一书,阐述书法理论,有很多独到的见解。此外,他还有《评碑记》、《评帖记》等书论专著。其次,杨守敬有独特的书法艺术。他楷行草隶篆皆擅,尤以行楷为最佳。他的门人熊会贞说杨守敬“传世书法古茂,直逼汉魏,盖世无双”。他的年谱中记述“其时守敬之字,声誉大起,求书者踵接于门,日不暇给,继之以夜”,可见影响之大。他去日本时带有碑帖13000余册,用以传播中国书法,以其精湛的艺术震惊东瀛,从而开日本现代书法之先河,在日本书道界刮起了一股“崇杨风”。他被称为“日本现代书道之父”,其影响至今犹存,研究杨守敬书法艺术的日本学者多达6000多人。陈上岷先生更是认为杨守敬的书法“熔汉铸唐,兼有分隶行楷之长,在清代末期,真可以说是继往开来,独拔艺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