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崎通散文——《意象与意象组合》(二)

由于过分强调意象的地位,不允许其他类型的文字出现在文本中,势必导致理解的困难和立意的开掘。譬如庞德名作《在地铁站内》(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

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

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

一般的解释是这样的:“诗中只有两个意象,人群中的脸和黑色枝条上的花瓣并置在一起,这完全是在匆忙的行走的人群中获得的瞬间意象,写出了诗人一瞬间的视觉印象,一瞬间的内心感受。在地铁车站的密密麻麻的人群中,诗人站立其间,过往的行人迎面而来,匆匆忙忙从身边走过,整个气氛阴森潮湿,令人窒息。几张女人和孩子苍白美丽的面孔时隐时现,打破了这种冷清沉闷,给人一种愉快的感觉,从而感受到一些活力。两个并置的意象映入大脑,构成俗陋与优美,潮闷与清新对比强烈的画幅。既表现了都市人繁忙庸碌的生活,给人以一种挤压感,描绘出现代人内心的焦虑不安、紧张动荡、繁忙而又单调的生活现实,同时又展示了心灵对自然美的依恋与向往。”

这样的解释当然是基于对两个意象的感受与感知,但是读者的联想更有作用:由花瓣联想到人脸,由匆匆忙忙、潮湿、令人窒息气氛联想到都市人繁忙庸碌的生活,联想现代人内心的焦虑不安、紧张动荡、繁忙而又单调的生活现实以及所产生的挤压感。

作品文本给予的信息很少,对读者的诗歌思维能力要求就会非常高。其实,这样的解释不能令人满意,“黑色枝条上的花瓣”与其说是“打破了这种冷清沉闷,给人一种愉快的感觉,从而感受到一些活力”,还不如这样理解:呈现死亡状态下的黑色枝条上的花瓣行将凋落,写出不祥不安之感。

这里没有优美,最多只有曾经的现已趋向丑陋的优美——一种令人感伤绝望的丑陋。这与以上的理解有差异,这种差异也许就是文本信息量少导致的。

这首诗完全意象化了,起句突出意象,结句也突出意象,两句之间有思维的落差或者说思维的跳跃,代表思维活动的前后两个阶段,表现为意象到意象的进程,即意象派诗的跳跃式思维,这是纯粹的形象思维。

在这首诗中,意象玄妙,句意悬隔,更增添了诗意的模糊性。不光是每句诗的本身意义不明确,而且两句诗组合在一起意义取向正是相反。究竟是什么样的面孔?居然像幽灵般显现?apparition一词的翻译非常关键,它颇为诡异,原有幻象、异象等出现之意,还有鬼怪、幽灵之意,在这里被译为“幽灵般显现”,大概综合了这两个义项。(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