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第一当:元利当铺
座落于武定路203号(近泰兴路)的元利当铺,是上海现在仅存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当铺,专于经营珠宝字画等大宗物件的抵押,民国时期被誉为“海上第一当”。
元利当铺建筑面积1096平方米。在1932年,由荣昌记营造厂设计承建。这座具有徽派建筑特征和欧式装饰的三层砖木结构城堡式建筑,已经在这里伫立了88年之久。
据原先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介绍,整个当铺建筑曾经是三十户人家的住所。后来经过维护和修缮,元利当铺恢复了它最初的神采。2019年8月,元利当铺旧址博物馆正式落成。
元利当铺建筑南北二进,东西五开间,占地面积540平方米。其外墙高达10余米,墙身厚为50厘米,入户大门为中式石库门,石库门上嵌有“元利当”的石匾额,门上部分添加了巴洛克装饰。在外墙6米高处,东西各有一个圆形玻璃窗,高大厚的外立墙面起到了防盗、防火的作用
进入大门,迎面可见一座大型“当”字屏风立在中庭,穿过中庭便是典当间。
据悉,典当间地面的彩色花砖是原始地砖,跟建筑同龄。
典当柜台则完全还原了当时1.8米的高度,一般人需要踮脚才能够到,据说这个高度是为了造成“居高临下”的压迫之感,方便当铺掌柜压低价格。
当铺“四不当”的规定:
旗锣伞扇不当;神袍戏衣不当;皮货无袱不当;低潮手饰不当。
元利当票(样张)
走进元利当铺旧址博物馆
博物馆中藏品众多,不仅有专家还原的1932年的建设图纸,还有当票、典当行业资料和画作等,曾经用来存放贵重物品的金库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供大家参观。
营业厅内部场景:
营业厅内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分为一柜、二柜、三柜柜员、写票、学徒等,各司其职。近墙角摆放账桌,是账房先生(帮账)记门账、开当票、签小号、穿号、算账等的办公桌。账桌的对面放置着收当物品所用的货架,另一边设一桌两椅,名曰客座,是经理人的座位。
立在典当间的柜员
收当物品的货架
当铺经理人的茶桌
当铺的账房先生
上海城建档案馆馆藏元利当铺1932年的建设图纸(复制品)
俞少卿,元利当铺总经理
天井:
在民间有“水招财”的说法,所以在当铺内开眼水井有图吉利的意味。另外,这口井也有更实际的用途,井水可做生活用水,如遇火灾,也可作消防用水。此外,元利当铺的高墙担当着防盗、防火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盗贼很难翻进店内,邻里失火高墙隔火也不至于殃及当铺。
摆放在天井中的水缸
元利当铺的故事:
元利当铺创办人为陆抟霄,去世后由俞少卿任经理打理业务,经营房产、地契、字画、珠宝等典当。生意兴隆,每天业务有近百笔,每月营业额达二三十万元。因时局因素,当铺1946年关闭。1947年陆抟霄之子陆冠曾去世后,陆冠曾之子陆泳德将房子出租;1956年陆泳德将此私产房屋交给国家。
通往二楼的扶梯
博物馆陈列的图片和文字
元利当铺的金库大门
金库大门的扳手和锁眼
金库:
这里是金库旧址,曾专门用来存放珍贵重要的物品,如房地产契券、古董、字画。当年的金库门完全是钢制的,钢材达50厘米厚度。门上有两把铁锁,对应的两把钥匙分别由两人保管,只有在两把钥匙都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
元利当铺金库内景
典当的整个过程:
典当业务营运井井有条,具有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和程序化的特点。典当基本流程可简单归纳为交当、收当、写当、管当、当出五个部分,后续可能的续当、赎当、绝当,以及绝当后的出当。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当铺的账簿(复制品)
清末袖珍便携式戥子
“恒昌代当局”当票木质印版。代当局又称“代步”,一般资金较少,往往替大当铺做代理,由大当铺提供资金并为其收取当物,以赚取代当手续费。(复制品)
当铺学徒将当物放至木架上
当铺里学徒生活之一,每天须铲制若干木牌。
当期满后,当户不取,由朝奉负责变卖。图为朝奉在查看满当的手摇留声机。
乾记元顺当的当票(样张)
民国和解放初期上海的当票(复制品)
走出博物馆
元利当铺的中庭
中国有句俗话叫“上当受骗“,用来解释当铺的这个“当”字再恰当不过!
元利当铺旧址博物馆地址:静安区武定路203号,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9:00--16:30(16:00停止入场),参观免费。
介绍元利当铺的全息影像(视频)
作者网名:老蝉说事
摄影时间:2020年9月19日
摄影地点:上海市静安区武定路203号
摄影器材:华为手机
更多内容请关注:《新浪微博老蝉说事的专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