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后一天,我想告诉你一个学中医的秘密
今天,2020就要画上句号。
告别这魔幻又动荡的一年,相信每个人都想长长地嘘一口气:
终于过去了。
是啊,2020过去了,2021来了。对于新的一年,你有什么计划?
这两天,看到很多朋友立的新年flag,都提到要多读书、读好书。
作为一个中医粉,我想提醒大家:如果你也喜欢中医,想在2021年提升中医素养,建议你一定要在必读书单中加上“中医经典”。
为什么学中医,一定要读经典呢?
请接着往下看。
01 学了很多年中医,依然雾里看花
开工作室这几年,我们结识了很多非常喜欢中医的朋友。
虽然,这些朋友大多没有基础,也非科班出身。但他们对中医的热爱一点也不亚于那些专业院校的学生。
为了学中医,他们愿意下功夫、花时间,甚至花高价拜师学艺。
可遗憾的是,他们的努力,并没有换来理想的结果。
比如,我们的一个粉丝。大学毕业后,突然对中医产生强烈兴趣,于是开始疯狂报班,从面诊班到把脉班,再到辟谷禅修,前前后后学了四五年,花了几十万。可是,连中医的大门都没迈进去。
还有一个朋友,因为身体不好,没事儿喜欢自己研究中医,看视频,听音频。学了几年,是懂了些碎片化的养生知识,但对中医的整体认知,仍然是雾里看花。
相信,大多半路出家学中医的人,应该都和这两个朋友差不多。
学了很多年,费了很多功夫,甚至金钱,但总是很难摸到中医的门道儿。
为什么喜欢中医的人很多,能学好中医的人却很少?
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探索。
02 学中医,到底该从哪里开始?
这几年,为了带大家真正走进中医,我们也试过很多方法。
我们从最容易上手的灸疗开始,教大家找穴位、辩经络,自我调理。
我们还推出了“七日中医”课程,从最基础的阴阳五行入手,指导大家辨证开(食疗)方。
三年过去了,我们是帮助了一些人,帮他们学会了一些中医技能。
但是,我们发现,这远远不够。
这些跟随我们一起学习过、实践过的朋友,尽管相比过去,有很大进步,但总感觉他们身上还欠缺一种东西,一种中医的文化底蕴。
如果说辨证开方、灸疗等技能是中医的“术”,那中医的文化底蕴就是“道”。
没有中医之“道”,学再多的技能,也只是空中楼阁。
那么,中医之道到底在哪儿?如何积淀中医的文化底蕴呢?
说实话,一开始我们也没有头绪。
直到后来,我们追溯了历代大医的成长之路,以及自身学医的经历,终于发现了“那道光”——中医经典的阅读。
03 阅读经典,是攀登中医的“脚手架”
《黄帝内经》、《伤寒论》、《四圣心源》等经典医著,是历代医者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更是中医的基本规范,是中医的本源所在。
阅读中医经典,就是回归本源,是回归实践。学习中医经典,就是夯实中医基础,攀登中医高峰。
回到开始的问题:
学中医为什么要读经典?
因为中医经典中,藏着历代大家的医学智慧,也藏着自然天道和人生智慧。
如果说中医是一座山,经典、医著就是登山的“脚手架”。
新的一年,我们不仅要多读书、读好书,更要读中医经典。
在疫情频发、经济动荡的世界中,读经典医著,不仅能打开学中医的思路,更能获得对抗焦虑的智慧和勇气。
04 2021年,我们要读什么书?
说起中医经典,可能大家想到的都是《黄帝内经》、《伤寒论》。其实对于初学者,我建议大家不要一上来就读那么艰难晦涩的书。否则一开始把大家吓住了,后面就很难再深入下去。
那么,不读《内经》、《伤寒》,那应该读什么?建议大家先从黄元御的书开始,比如《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整合了黄帝、岐伯、扁鹊、仲景的医学思想,内容深入浅出,既贯穿古中医的思维方式,又贴合现代人的表达习惯,更适合现代人阅读。
读完《四圣》再读《内经》、《伤寒》,更容易掌握。
最后,总结一下,要想快速入门中医,先从中医经典的阅读学习入手。读中医经典,建议先读黄元御的《四圣心源》。
这就是我自己的一些心得,也是小秘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