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风云:江北人压迫下的江东人

但在地域歧视根深蒂固与网络传播文化异军突起的当代,地狱歧视的受害者绝不仅仅是河南人一个。经济水平、生活方式、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地域差异都会产生地域歧视。
诸多地域歧视链中,苏南、上海、浙西的“江南人”(吴语俗称“刚嫩宁”)针对安徽人、江北人的歧视十分著名。虽然饱受江南人的歧视,但江南繁华富庶,广大江北人需要在此奋斗讨生活。或许白天受到各种委屈,只能在夜半梦中呵斥江南人。
▲唐朝的行政区域分布图,整个苏南与浙西都被划分在了一起,这些地方长期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带
所以,今天就为介绍一段江北人主宰江东,役使江东人的历史——汉末三国时代的东吴。
1.精神江北佬之吴郡孙家
▲著名的《三国无双》系列中的孙坚形象演变
吴国的老板孙家,是吴郡的一个屌丝家族。比起正牌的江东豪强,不值一提。但是这孙家出了个悍将,就是孙坚。
这孙坚少年勇悍,十七岁格杀水贼。因平叛有功,到江北的下邳(今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任县丞。黄巾乱起,他率领江北人屡立战功。凉州边章、韩遂叛乱,他带兵参与评叛。担任长沙太守时,他袭杀亲董卓的荆州刺史王睿和宛城太守张咨,投靠屯兵于南阳郡的袁术。之后他跟随袁术讨伐董卓,斩杀大将华雄。最后,他奉命袁术命令跨江攻打刘表,被江夏豪族黄祖的部队射杀。
▲孙坚一生的征战图,江北哪个战场他没有去过?
孙坚在江北凶名赫赫,到处挑事儿,俨然一副中原诸侯的做派。而孙坚的儿子孙策,也是年少凶猛。孙坚南征北战时,家眷就安置在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孙策在白完多年,和白完们建立起了深刻友谊。最典型的是孙策的好基友,同时庐江舒人的周瑜。
在孙坚死后,孙策辗转投奔袁术。袁术惜其勇猛,归还孙坚的旧部,引之为战将。此时袁术的大本营就是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孙策在袁术的羽翼下结交了不少江北人才,比如鲁肃、吕范、吕蒙等,俨然一个日渐壮大的江北帮。
▲白完才子周公瑾
当时袁术占据了扬州刺史的驻地寿春,与朝廷钦点的扬州刺史刘繇隔江为敌。刘繇到了江东,驱逐了孙策的舅舅和堂兄。孙策便借机向袁术请命,发兵东征。孙策的江北小伙伴们也热情高涨,“宾客愿从者数百人”,而行军到历阳(今安徽省和县),已有“众五六千”。孙策以此为基础,快速占领江东。
▲三国演义中的孙策借兵,传国玉玺这种戏剧化抵押物,自然是历史上没有的
孙策和他父亲一样,时刻窥视中原,还图谋奇袭许昌。但孙策死于非命,没能趁着北方未定而多揩油。到孙权坐稳位置时,北方将定,孙家已错过了好时机。但孙权却依旧歇不住北上的野望,多次强行北伐,逆天而行。
2.江北佬和江东人并立的孙家王朝
▲张昭与鲁肃,孙家王朝构成模式的缩写
要了解孙吴时代,江东的政治形态,应该先了解当时江东的政治群体。
江东土著
东汉是个豪强地主林立的时代。豪强地主除了有大片田宅外,还有众多部曲私兵作为私人的武装。豪强们还会修筑坞堡以自守,组建地方民间武装力量。
▲东汉到三国时期的坞堡,俨然就是地主们的小城堡
江东的豪强也是如此。在东汉时,江南多蛮荒。江南人性格多剽悍,孙坚就是典型。江东豪强需要组织武装防匪贼。这些豪族因为久居故地,私兵部曲甚多。史载:“吴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势,足以建命”。很多大族部曲过万。这种部队是豪族自家所有,部曲为世袭的世兵,将领也是世袭的家族成员。如陆逊就有私兵五千,在其死后主要由其子陆抗继承。
▲陆绩与虞翻,他们都是江东土生权贵的代表,也以不光彩的形象与诸葛亮舌战一番
些许匪贼远不如北方军阀凶残。江东豪强不参与中原乱战,保证了安定的环境。世家也得到迅速发展。如号称吴郡的顾、陆、朱、张四大家族,会稽的虞氏和钱塘的全氏等,都颇具实力。孙家对这些江东豪强下力气拉拢。陆逊、全琮就做了孙家女婿。在孙家创业期,江东豪强和孙家实质上是盟友关系。孙家只是江东的盟主。
江北移民
▲日本版三国志中,一路南逃的诸葛兄弟
因中原战乱,很多江北居民南下寻求一片安乐之土。这类移民的组成主要是平民和小土豪。因为北方世家豪强实力强大,退能自保、进能逐鹿。小家族则需要躲避战祸。
北方移民缺乏江东土著根深蒂固的组织,强龙难压地头蛇。此时,长期转战江北的孙家带领大批江北人渡江而来,迅速取得政治支配地位,无疑是让江北移民找到了组织。孙家和江北人们迅速勾结,想方设法控制江东。而由孙家直属部队和江北将领部曲组成的军团。成为孙家做江东盟主的支撑。
3.江北佬指挥的江南军
▲孙权手下四大干将,江北帮占据了四分之三
汉末三国时代的军阀混战,演化出全民皆兵、军人身份由家人继承的世兵制。而东吴的部队指挥权也是由将领继承。对于江东豪强,孙家是管不了。对于江北将领,孙家是为了换取他们的忠诚。
▲河北人程普,孙权军中的江北派老将,“我一个河北人,怎么跑到江东来了?”
这种奇葩军制使得江东军队的组织松散。各部自守辖区,一有大战,凑到一起由孙家钦点一个人做主帅。《三国演义》中将这个主帅说成是大都督,但实际上东吴只是任命一个或多个督。比如赤壁之战中周瑜和程普就“为左右督”,共同指挥。而后鲁肃、吕蒙、陆逊、诸葛瑾、诸葛恪,都是在战时担任临时主帅,平时从事本职。
▲刘皇叔,“我一个人河北人,还跑到四川去了!”
上述人中除陆逊外,都是江北人。他们代表了孙家在江东军队中的军事盟主的地位。如果没有他们支撑,孙家甚至很难被江东豪族看在眼里,遑论建立帝业。而陆逊接班,是因为吕蒙早逝。后来孙权还强行扶持诸葛恪上位,就是为了保持江北家臣的地位。
4.江东人的非暴力不合作
▲新版三国中的孙策遇刺,江东大族们难辞其咎
江东豪强不是傻瓜。本来他们生活安定,孙家领着一群江北人占地盘不说,还要役使大家给他卖命。
早在孙策东渡时,就有大量江东土著豪族不服,藏于山林,组成名为山越的山贼势力。孙家及江北将领乐于剿灭山越,虏获江南人做奴仆。而孙策在江东残忍好杀,还插足中原,引起江东豪强不满。
在曹操兵临江边时,江东豪强也以主降为主,根本就没有坚决拥护孙家的意思。地方豪族抛弃主公在彼时乃是常事。荆州刘景升一死,荆襄世家就携刘琮投降。刘琮的母族蔡家最积极。刘景升在荆襄多施善政尚且如此,何况作威作福的孙家?
▲拔剑斩案表决心的孙权,实际上是在威胁那些投降派
赤壁大战后,江东人对孙家的北伐野望也不配合。孙家曾多次北伐,但江东陆战不如中原,最终皆负。成就了张辽、满宠等人的威名。江东豪强损失颇大,兴趣低落。因此江东人对北伐一直热情欠奉。就连名将陆逊率兵攻打庐江,也被魏国大臣满宠用计吓退。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战役之一:赤壁
比起北伐,江东豪强更关心守卫本土。这一点,曹操和刘备都深有体会。事实上,江东人需要的不是执天下牛耳的枭雄,而是能守土安邦的善人。可惜屌丝孙家和江北悍匪做不到。
▲夺取荆州后的东吴,北方防线压力反而有增无减
江东豪族的态度让孙权很上火,所以在决定命脉的长江防线,孙权一直以江北人为核心。但孙权贸然夺取荆州,迫使东吴需要独自坚守漫长的长江防线。这种战略上的短视却要由江东人来买单。
5.江东人熬出头
▲面对北方的强大军队与城池,江东的地方军在进攻中难有作为
随着北方稳定,天下三分,南渡的江北人,越来越少。资深的江北将领不是去世就是被江东豪族同化。这使得孙家的最初的支柱遭到严重削弱。孙权不得不加重对江东豪族的依赖。尤其是在江北最后的军事天才吕蒙病逝后,孙权只能把荆襄防线交给吴郡豪强陆逊来指挥。而到孙权称帝时,山东人孙邵和吴郡豪强顾雍虽然并列为相,但实际上顾雍才是主导。江东人靠着耐心,从这些江北兵痞手中攫取了东吴政治的实权。
孙权因江东势力的膨胀而心神不宁。而且现实证明了北伐早已无望,孙家只能在偏安一隅的局面中挣扎。所以孙权晚年因立嗣问题对顾雍和陆逊横加指责,流放顾雍、逼死陆逊。而后又提拔了诸葛瑾之子的诸葛恪为大将军。但是诸葛恪眼高手低,北伐失利,又死于政变。而江东豪族的势力依然强大。
▲西晋伐吴,江东军队毫无斗志
历史的指针走到公元280年,晋军雄师渡江,东吴各部望风而降。孙家江山走向终点。帝王功业瞬时倾覆。
但江东豪族仍然发挥自己的力量:晋代大学者陆云、陆机、张翰等,都延续了江东豪强的名望。大江滔滔,道不尽多少兴亡,说不尽多少成败。那些试图把和平之人拉入自己战车的人们,又有多少走上孙家之路。
真个是:
烽起江北刀兵苦,江东仍乐舞。偏有竖子强东渡,建业多少离人泪难赎。
合肥城下血尘散,只闻残戟哭。铁锁横江霸业覆,空留江中亡魂诉何辜。
▲西晋灭吴战争
当然,孙家王朝并不是那个乱世之中最不要脸,螳臂挡车的人。有一个亲戚在孙家王朝里担任要职的山野村夫,就曾经抱了汉朝宗室大腿,成为地方权臣。他的好战欲望在三国时代堪称排名第一。为此不惜勾结羌族、鲜卑,图谋入侵中原,裂土分邦。
这人就是三国时代的第一战犯——诸葛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