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水龙//拾到“金品”志不“昧”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2021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初步总结整理了七十余位写作爱好者的作品链接,以丰盈后稷文学宝库!点击下面加粗字链接,品读《后稷文苑》宝葫芦:
发刊制作:葛丽娟
协助制作:焦云竹 薛前发
灯下随笔一则——
拾到“金品”志不“昧”
稷山 宁水龙
9月9日,我夲人亲历的一件小事,使自己沉思良久,大发感慨。
这天上午十点多,我匆匆忙忙骑上自行车上了街,打算到工商银行取点现金以作家用。骑到稷峰东街邮政局附近,我掏出手机接了个电话后,继续一路疾行。到了工行自动取款处,我放好车子,拿出提袋,取出银行卡,往付款机卡囗一塞,这才想起银行卡密码还在手机上备忘录里存着呢,于是顺手探进手提袋去摸手机,谁知袋里东西掏尽也不见手机,赶紧出门去看自行车前头的车兜,也还是不见手机。
至此,这才猛然惊觉——坏了,我的手机丟啦。按说这部手机我已用了三四年了,这一段老是在通话、视频中卡的不行,老伴和孩子们都建议我把它淘汰了事,而且“侯补”手机都早已备好,可我至今迟迟未换,主要原因一是把它用顺手了,二是它里面保存我大量微信文章和个人信息太多,总想慢慢地把这些转存到电脑或新手机上再换它。可还没来得及这么办,我这部手机却稀里糊涂地丟了!旧机子夲身价值不值几何,我倒不疼惜,可机子里保存的那些海量信息由此荡然无存,没法补救,这才是我为之心痛和着急上火的原因。况且,我在手机上保存自己在农行、建行、工行等银行存单、卡号密码,是我怕记不住、易混淆才特意保藏备查的,现在手机不见了,就连今天从工行取钱都因没有密码取不出了,耽误了家中急用麻烦就大了!
一想到这里,我当下眼冒火星,手心发凉,第一个反应就是立马从取款机上拔出银行卡,转身就往工行营业大厅跑,进门就问那位保安人员:“同志,我的手机丟了,可能刚才我遗忘在车子兜里,被別人拿走了,能不能调看一下你们大厅门囗的监控?”
那位保安一听这话,马上叫来工行一位中年模样的工作人员说明情况,这位中年人态度很热情,让我到工行二楼去找负责人调看监控。他引我刚要上楼,想了一下又转身对我说:“请告诉一下你的手机号码,我用我手机试打一下,能打通就说明別人捡走愿意归还你。打不通咱再调监控。”我连忙报了自己手机号码,他用他手机一打,想不到通了!而且接听人说:就是他拾了我手机,现正在邮电局门囗把手机交到了我儿子手中,他们还在那儿等我哩。
一听这话,我如释重负,长出一口气,向工行同志简单告別后,骑车赶往不远处邮电局门囗,只见我儿子正和一位中年夫妇热情聊天,一见我,那位中年男孑说:“好了,好了,你爸来了,我该办我事去了。”儿子一边笑吟吟向我递过手机那部失而复得的手机,一边感激地对那位中年人说:“真的,太谢谢您了!”
原来,这位中年人刚才他和爱人上街办事,就在邮电局门囗大街马路边拾到了我的手机,他心想丟机的人一定十分着急,肯定会原路返回来寻找,就在马路旁耐心等待。这时我手机一连响了两次,第一次是我老伴打来的,中年人连忙接听,告诉我老伴,手机是他拾去了,让我老伴赶紧来取,我老伴立马让我儿子去取,这才见了他夫妇俩;第二次是工行那位工作人员打的,这时我儿子已和拾到手机的中年人见了面啦。我儿子当时掏出200元要酬谢人家,被中年人断然拒绝了:“咱都是稷山人,帮这点小忙算什么!”我来了之后,也对中年人再三致谢,看上去他也是个不善言辞的实在人,朝我腼腆一笑,挥挥手就走,还是我急忙拦住,追问再三,他才不好意思地说出了他的名字:程书兰,在县天然气公司工作……
程书兰夫妇走后,在一旁观察多时的那位环卫工人,用敬佩的目光注视着他们的背影,对我说:“这人真算话,你算碰上好人了。我村一人,拾到同村人一部手机,非要失主给他一千块钱谢金才肯归还手机,旁人再三调解都不顶事,两家关系彻底闹僵了——这是个啥球人呢!”
拿上失而复得的手机,我又返回工行办完事,喜滋滋赶回家中,一路上我想了好多好多……我首先想到前几天失主韩老先生一家特地到西街小学为我大女儿毅红送匾志谢,对她拾到万元巨款立即设法归还韩老先生这件事,还想到了我的外孙女佳霖,也和今天程书兰一样,拾到一部智能手机,她伫立街头近半小时,一直等到失主寻来就立即交还人家……今天我丢失手机后的心路历程,也切身体验了一回遗失钱物后徬徨、烦闷和沮丧的心理折磨,更加感悟出拾金不昧的可贵品格和启示意义。大概家传良风,天自佑护,才让我失而复得,先惊后喜吧。同时让我更深层次地懂得了:凡失遗之人,偶而得遇良善之人如数送还者,实则是自己意外地收获满满,从拾金不昧者身上“拾”到了金子般的人品、闪光的价值,学到了做人与做事的风范情操。等于是物且失而复得,品则学而有范。这种爱心善举,应该大力褒扬!乐于助人是美德,“拾”到“金”品志不“昧”。《尹文子》卷上有曰:“为善与众行之,为巧与众能之,以善之善昔,巧之巧者也。”与众行之倡善举,文明社会庆和谐,此我等拳拳之愿也!
2021.9.10草于犁云斋。
后
稷
文
苑
——发刊制作:葛丽娟
协助制作:焦云竹 薛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