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你还像以前一样”
春节放假回家,同学们小聚。一番嘘寒问暖、推杯弄盏后,大家一起聊天。最后,同学感慨说:“你还像以前一样,一点都没变!”我不知道同学是在夸我,还是在骂我。我一笑而过。细细想来,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
我还不会抽烟。
自烟草传入中土,并大量普及以来,很快便俘虏了中国男人(或女人)。男人见面,先是一句“吃饭了没有”,接着谦恭的递上一支烟,再寒暄一番,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可见,烟在男人世界里作用巨大。尽管如此,我至今还是没有学会抽烟,并且以后也不会学习抽烟。“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烟还能使人神清气爽,思维敏捷,可我却从未有如此感觉。烟没抽过,二手烟却每日都在享受着。我很难忘记在密闭车厢里烟雾缭绕的情形。呛人的烟味,加上长途旅行造成的晕车,让我胃酸倒流。我曾说学抽烟还不如买些书读,却成为朋友的笑柄和谈资。很难想象瘾君子一边吞云吐雾,一边端详着烟盒上提示的情形。尽管各种不同的禁烟令言辞凿凿,掷地有声,但却收效甚微。有朋友说,来个釜底抽薪:禁种烟草。烟草一方面要种,一方面却要禁,这不是矛盾吗?其实一点也不矛盾。占全国税收十分之一的烟草行业,政府还要靠它给老百姓发财致富,拉动GDP增长,彰显政绩,怎么禁!
父亲说:“身上准备一些烟,和别人见面的时候也好有应酬!”我说:“自己不抽烟,还给别人敬烟,哪更是难堪!别人更见怪!”其实这样也好,自己不抽烟,身上不带烟,不会为给别人敬烟而发愁,别人也不会因为礼数不周而不安,何乐而不为!聚会时,同学们吞云吐雾,有说有笑时,我坐在一旁却成了局外人。同学说“也来一根吧!”我无奈的笑了笑。
我还不会喝酒。
“李白斗酒诗百篇”,“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一醉解千愁”,酒可以让人诗兴大发,可以解决政治难题,还可以消除烦恼,的确是个好东西。“酒后失德”,“酒后乱性”,“酒是穿肠的毒药”,似乎也让酒饱受诟病。其实,酒本身无好坏,关键在人。要不然,在央视十套的广告中,一半以上都是酒的广告,说明酒是很有市场的。在国人眼里,有席必有酒,有酒必要醉,方是待客之道。我无先天喝酒的基因,后天培养也不上心,啤酒一瓶就醉烂如泥。因此,遇到酒席,我总是退避三舍;实在不行,才硬着头皮去。酒桌上,也是老老实实,绝不主动出击;被人敬酒,也是勉强为之。国人讲究礼尚往来,被请多了,也要请别人,不得不硬着头皮多喝几杯,结果是上吐下泻,折腾一夜,委顿数日。看到别人醉酒的窘态,可以想象自己醉酒的尊容。酒之为酒,适可而止。但更多时候,是不醉不归。不喝吐血来,便是不够意思,不给面子。于是舍命陪君子,便不时发生。身体是自己的,还是悠着点吧!
禁酒之事,古已有之。《尚书.酒诰》大抵是中国最早的禁酒令。现在是不禁酒的,不过禁止酒后驾驶。但是,禁止酒驾的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就像禁烟一样。
我还不会来事。
“来事”这个词,是来北方后才知道的。不得不佩服,人民的智慧是伟大的。这个词用在这里,恰当无比,舍此无它。当别人说我不会来事的时候,我也只是笑笑而已。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受到学校的教育,我对一切都看得很认真,不会拐弯抹角。和别人相处,喜怒于行,不作扭捏之态。遇到不平总会发几句牢骚,口无遮拦。在无关紧要的时候,冷不丁说上几句实话,满足不了别人小小的要求,自己也后悔上几日。酒宴上,也不会做半醉状,对着别人絮絮叨叨,说着不明不白、不痛不痒的话。和领导走路,很少会想到走在领导的下方,亦步亦趋,或是提前为领导把车门,按电梯,做众星捧月状。休假回来,很少会想到给同事领导带点土特产。出差回来,逢年过节,很少会想到给领导带点礼物。结果是“介子推不言禄”,而不改其乐。
几年了,我还不会抽烟、不会喝酒、不会来事。在这方面,我一点都没有变,同学们说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