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靶点抑制剂【卡博替尼】在肺癌治疗中的临床案例

小编有话说

卡博替尼是一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抑制RET、MET、VEGFR-1/2/3、KIT、TRKB、FLT-3、AXL和TIE-2的酪氨酸激酶活性,这些酪氨酸激酶受体涉及了肿瘤发生、转移、血管生成和微环境维持等。卡博替尼能够通过抑制上述靶点阻止异常激酶蛋白在甲状腺髓样癌细胞中的产生和生长,从而达到了控制肿瘤的目的。因此,FDA批准其应用于进展性、转移甲状腺髓样癌(MTC)患者的治疗。另外,该药在肺癌NCCN指南中被推荐用于RET重排或融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时其在肾母细胞癌、前列腺癌和肝癌等肿瘤治疗方面也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典型案例1

典型案例1

典型案例1

典型案例1

患者女性,41岁,无长期吸烟史,突发右眼视力下降,视光学检查显示视网膜肿瘤转移。同时检查发现左下肺叶异常肿块,左侧胸膜、腋窝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行锁骨上转移淋巴结穿刺病理回报转移性肺腺癌。免疫组化显示TTF-1、napsin-A阳性。后行二代基因测序显示RET融合(TRIM33-RET)。

患者首先接受了化疗,更换了两种化疗方案后出现了进展。后经多位医生会诊患者开始尝试使用卡博替尼,图2为患者治疗4周时的胸部CT影像,RECIST疗效评价PR(部分缓解)。

A1:患者治疗前胸部CT显示左肺上叶纵膈旁和胸膜旁多发结节。A2:治疗4周后重复CT成像显示纵膈旁和胸膜旁多发结节明显缩小。

典型案例2

典型案例2

典型案例2

患者老年女性,75岁,初期诊断低分化肺腺癌,IIIA期(T4NIM0),接受了化疗及放疗,后期出现了复发及转移。后开始服用卡博替尼,60mg/d,因3级的乏力减量至40mg/d,后又因蛋白尿再次减量至20mg/d。虽然在持续减量,患者在治疗4周后出现了明显的咳嗽和呼吸短促等症状的缓解。且12周时肿瘤复查病灶缩小32%。

B1:患者治疗前胸部CT显示右下肺2个肿瘤结节。B2:卡博替尼治疗4周后肿瘤病灶缩小明显。

RET重排占非小细胞肺癌的1%-2%,目前对于此种类型的肺癌患者已有多项临床试验,在一项II期临床研究中,卡博替尼治疗RET重排的晚期肺癌患者,ORR 28%,中位PFS 7个月。疗效明确,也因此,在肺癌的NCCN指南中推荐了卡博替尼治疗RET融合的非小细胞肺癌。因此对于此类型的肺癌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

新药小助手

微信ID:JK18217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