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流传一句“好吃不过饺子”,它的下句是什么?许多人被带偏了

俗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化形式,斗大个字不识一箩筐的人,一般都会用口口相传的形式去传播俗语,而文化人则为俗语披上了华丽的外衣。

如果问哪一种文化最接地气,恐怕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喊出俗语两个字。相对于其他文化形式而言,俗语的传播方式更为广泛,传播速度和范围也更加宽泛。

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早已经与老百姓的生活融为一体。在现代社会中,有很多俗语都被人们玩坏了。

农村流传一句“好吃不过饺子”,它的下句到底是什么?人们的总结五花八门来,许多人都被带偏了,学习一下防止闹笑话。

第一、好吃不过饺子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听过这句俗语,说的是饺子是人间美味中的上品,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珍馐美馔,都不如馅料丰富、美味多汁的饺子好吃。

全国各地过年或过节的时候,都会将饺子作为节日食品摆上餐桌,饺子已经变成了饮食文化的代言词。

早在1800多年前也就是汉朝时期,饺子就诞生了,并且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目中,埋下了最香甜的美食记忆。无论是素馅、肉馅还是荤素搭配馅料的饺子,都各具风味、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据说饺子是由一种名为馄饨的食物演化而来,宋代《东京梦华录》中就曾记载了,有关饺子的做法、种类、味道。

时间到了清朝时期,才出现了逢年过节吃饺子的习俗,,“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

过去由于生活条件比较差,别说是吃饺子就算是吃上一顿馒头和面条,都会让一家人开心得像过年一样。

后来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也越来越丰盛,但是中国人的饺子情节却始终没有褪色,并且已经成为了民俗食物中的佼佼者。

可以说在华夏儿女的心目中,饺子的寓意已经超出了食物的范畴,它更像是一种幸福生活的标志。

第二、舒服不如倒着

网络上有关“好吃不如饺子”的下半句五花八门,热度最高的就是“好玩不过嫂子”,这种具有戏虐性的言语,虽然流传甚广但却上不了台面。

因为这句俗语说的是嫂子与小叔子之间的事情,由于叔嫂有避嫌的规矩,所以二人开玩笑是不合礼法的做法。

但实际上“舒服不如倒着“,才是正牌的下半句,当我真的面对上来解释,对于人们而言最舒服的事情,莫过于闲来无事时躺在坑上休息。

生活在农村的几个老百姓,可以说除了冬季之外其他三个季节,都要不停地忙碌才能填饱肚子,所以人们特别渴望能够有休息的时间。

对于在地里干了一天农活的男人而言,最幸福的事情恐怕莫过于,回到家中就有热乎的饭菜吃,能够喝一口小酒就更美了。

吃完饭之后躺在炕上抽一袋烟,这种感觉给个神仙都不换,所以才有“舒服不如倒着“的说法。

但毕竟这种舒服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让很多农民的身心都无比疲惫。

所以在一年四季中,他们最盼望的就是冬天,因为在北方地区“冬闲”的时间比较长,并且还有“猫冬”的习俗,这样就可以好好的休息一段时间了。

可以说岁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群体而言,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土地里刨食,可以说越勤奋日子就能过得越轻松。

这样全家老少不仅可以填饱肚子,而且还可以有一些余钱,经过经年累月的积累之后,也能够成为小康之家。

当然大家都知道勤劳致富的道理,那些每天都躺在炕上舒服的男人,他的家庭生活一定会非常贫穷。

没事总是喜欢躺着的人,实际上就是好吃懒做的表现,这样的人家又怎么可能会过上好日子呢?所以劳逸结合才能更舒服。

结 语

俗语是窥探民间习俗文化的重要手段,因为俗语作为老百姓智慧的结晶,以及生活、思想、精神的重要体现,就像一部写满了古代生活的百科全书一样,记录着古代民间生活的一点一滴。同时也可以反映出时代的风采,以及那个历史阶段的文化特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