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茵芬丨我的世界是一个影子的世界
夜已黑,空气清泠。灯火映照的人物和景象相叠,被风轻摇,流动成一个虚幻的世界。它让我回到了多年前的光景,年少的我坐在明媚的春光中,呆呆地看一面湖水。
湖水到底有多深?我觉得水是浅的,像一张塑料薄膜,岸上的树干枝丫,树上粉色的花朵,无一例外地躺在上面,太阳的光芒闪亮在我的眸子里,微微的刺痛。风自湖畔拂来,景物的轮廓显得模糊,却没有消逝,只是变幻成一条条的蛇,游进湖里。我不敢看它们,仰望身边的桃树,蜜蜂在干净的花蕊中飞来飞去,我心里说,真美,喜欢。
后来,我发现我的世界是一个影子的世界。
我常常和伙伴们趴在水井口看自己的影子,我们冲着井里的自己笑,喊,里面果真也会回应我,那声音走得很深,我想一定是落到了井底。
大人们最忌讳我们小孩在井边或河边玩耍。他们在那口老井的上面加了一块厚铁皮,很重。他们的行为加深了我们对老井的向往,时而结伴合力搬开铁盖,享受着我们极为卑微的乐趣。尤其是春天到来后,雨水丰满,井里的水浅了,我们的小脸在上面越发生动灵活,年龄稍大的伙伴便会打起一桶桶温水,我们的影子飘动在水桶中,又随即流入木盆。阳光将我们的影子拉长,错落有致,投放在村子的怀抱内,包括狗儿猫儿们,也蹲在水边,看我们嬉戏欢笑。
大自然的变幻莫测,总会使一些事物终止或夭折。那年夏天,暴雨持续地下,淹没了村口的小路,还有大片的庄稼地,房屋里阴暗潮湿,人们常常担心场院上浑浊的水漫进门槛。我和伙伴们只能看着灰色的天空,想象太阳突然钻出云层,刹那的明亮,仿佛暗夜里打开的手电光芒,照彻大地。
我不再觉得水井中影子的美好,如同在湖边看到的蛇一般的倒影。那一场大水将曾经的快乐冲向岁月的边缘,难以打捞。
就这么独自走在街道,记忆在回忆中淡出。路灯银白的光照出一个孤单的影子,投在青砖墙上。这是一截古老的城墙,被这个城市保留,抑或就是小城历史的一个缩影吧。
看不到月亮的影子,它在我的内心,和我的影子一同前行。走上高桥,风很大,影子在舞动,旋转,越来越生动,那是年青的我。
当年,我把一段光影收存进内心深处,而我的影子不留一丝痕迹地随我走了出去。记得村头的桃花倒映在湖中,我不由得停下脚步,再一次凝视这面湖水,那些植物依旧清晰地长在水里,只是它们的根在岸上,在泥土里。我或许就是这些树木中的一株桃树,漂浮离去的只是一个倒影,我站在这里,没动。我想着,太阳穴绷得紧紧的。
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这座小城。我的天空变小了,有时,会在一条狭窄的护城河边驻留,河边栽着一种树,也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美丽的树,披散着一头柔顺的长发,细密,嫩绿,它有个雅名,叫垂杨柳。后来,我时常会来到这里,因为我发现那些树的倒影如同一个梦,飘渺而灵动。
年少时的快乐在杨柳岸边、清风明月中重又找回,像一个红色的“中国结”系在光阴的绳子上,我被绳子的一头牵引着,走过春夏秋冬。
在桥上,可见城市的辉煌,霓虹闪烁在夜幕上。河水经年不息,流向远方。这里,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时代的繁华与和谐,高层建筑物拔地而起,在它们庞大的身影下,我的影子显得渺小至极,如此的真实,不再是那个坐在早春湖边的懵懂少年。
春天来了,重返故里时,我必定会找到那株深植大地的桃树,正开着明媚的花朵。
作 者 简 介
王茵芬,笔名"薄暮"。女,江苏省常熟市人。苏州市作协会员。九十年代开始散文创作。在各级报刊发表散文、随笔百多篇,散见于《雨花》、《岁月》、《翠苑》、《太湖》、《鹿鸣》、《小品文选刊》、《华夏散文》、《散文世界》等。著有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青花瓷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