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初冬看菊/沈芳

我对菊的后知后觉由来已久,首先是秋天到来菊花初开的时候,没有感觉,夏天的暑气还没有完全散去,节气跟多少年前相比有点不对称的暖,耐寒的菊花哪会开得这么早?再者就是忙,没完没了的忙,一眨眼就要错过花期,等到有感觉的时候,初冬已经来临,脑袋一拍,看菊去!

这时候的菊花在各个观赏点被布置得美轮美奂,每一朵菊花,无论是大朵子还是小不点,也无论红色的还是绿色的,都得到了极致的发挥。好在此刻的它们还是一如既往地艳丽,也就没有了不在时节的遗憾。

盐城公园的菊花最为朴素,中心道两边一字儿排开,色彩的交替呈现都是中规中矩。菊园里的呢,顺应假山、鹅卵石小路、背景画摆放。所有的菊花都长在盆子里,表现的主题,都是山光水秀和诗情画意。

射阳洋马“鹤乡菊海”里的菊花,种植面积之大品种之多,堪称之最。种在露天地里的几乎每一个品种,每一种颜色都形成一条长垄,黄的、绿的、紫的、橙的,各色的长垄和天上的彩云连成片,让人傻傻地分不清是在天上还是地上。初冬的风,不冷,寒气在皮不在骨,菊们也就与时俱进地延长了生命的周期。大棚里的菊花更是多得令人咋舌,一畦一畦地纯粹的种植,作为药材之用。因为带动了一个片区的经济,所以它们被照顾得非常好,棚子里不但有风扇还有空调,完全不需要担心“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的萧条。

上海大学校园里的菊花,没有一朵萎靡,还虎虎有生气。为了应和建国70周年的纪念活动,正门迎面用紫红色的叶子扎成了天安门城楼,旁边的黄菊红菊铺就成“祖国万岁”几个字,4000盆菊花朝圣似的环绕,每一朵都很虔诚。悠悠清香散发出来,吸引了上大的学生和游客,大家纷纷在此拍照留念。不远处的石头上刻着钱伟长的题词“求实创新”“自强不息”,点缀这几个红色字体的是浅紫色的螃蟹菊。

上海大学创建于1922年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为名誉董事,于右任为第一任校长,共产党人蔡和森、张太雷等在此任教,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党的干部。新中国成立后,几经合并扩大,形成了现在的“211综合性大学”。现在站在校园里的名人广场上,一眼看过去,平铺着的是菊花的溪流,竖立着的是菊花的瀑布。人们在菊花丛中或欣赏或徜徉或聆听花开的声音,各种描述各种想象皆因菊的熏陶而成了意象。有一位老教授带着他的孙子,一边走一边吟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教授说一句,孩子学一句,其乐融融,花香四溢。

这是周末的黄昏,夕阳照在路边的洋池的绿水上,粼粼波光把倒映的花草树木都打了折。水里的白天鹅游到岸上来梳理羽毛,它们在刹那间静立不动的时候,就像一排美丽的逗号。

洋池的对面是整齐的教学楼,此刻正静悄悄地矗立着。回顾百年校史,从这里走出的学子,曾经走上北伐前线,奔赴抗日的战场,曾经在建设祖国的各行各业里,立下汗马功劳。此刻楼下的花柱上插满了黄色、红色、紫色的小朵子菊花,而大朵的绣球菊、烟花菊做成了花环,一圈一圈地环绕上去,有点像腾飞的龙。

沿着名人广场走过去,再到文化广场,音乐广场,菊花的气息始终氤氲在楼宇之间,一路上姹紫嫣红,就连北边篮球场上正在打篮球的男生,也闻香识菊花,放下篮球,跑过来摸摸花朵。问了一下,这些学生就学于上大美术学院,明年毕业,他们毕业之后有的去做教师,有的做编辑,有的立志做画家。很想用手机拍下最美的那一朵菊花,可是朵朵都开得正艳,片片叶子都可以入画,秋天送给上大的礼物竟然如此妩媚,连同这些可爱的学子。

后来想到,无论是盐城公园里的菊花,还是射阳洋马的菊花,还是上海大学里的菊花,都无一例外地生于盛世,长于盛世,既有园丁的呵护,又有路人的欣赏,从吐蕊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生命的富贵与妖娆。即使寒冬将至,寒潮欲来,也没什么关系,它们只要做好自己,等待一次华丽的轮回就行!

作 者 简 介

沈芳,江苏盐城人,小学教师,市作协会员,热爱阅读和写作,作品散见于报刊和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