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号丨板栗
信阳地区多山。人民淳朴勤劳。信阳的山沟、地沿、房前、屋后都种满了板栗树。
长在树上的板栗果,一个个形同刺猬,裹着一层厚厚的带刺的壳。这种外形大概是几千万年前与松鼠、猴子等野兽斗争进化的结果。用钳子或棍子敲开板栗外壳,可以看见紧密抱在一起的板栗果实。成熟的板栗外壳呈褐红色。可以生吃,口感脆脆的,带浆水。稍干一些,皮变皱,变甜,嚼起来会更有韧劲。
人们对板栗的吃法很有研究。最常见的是糖炒栗子。支起一个大锅,锅里面放一些大如黄豆的砂粒。锅下架起木材猛火,待砂粒烧热,倒入板栗,间歇洒上糖水翻炒。大个的板栗,还要用刀割出一个小口子。便于糖分渗入,更入味儿,吃的时候也容易剥皮。炒栗子的砂粒是可以反复用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温度过高,把板栗炒焦。所以炒板栗小贩的锅里,总有半锅黑糊糊、油亮亮的沙子在不停地翻动。以前是手工翻拌,现在都采用电机代替人工,自动旋转。
最著名的炒板栗高手当数宋朝的李和儿。李和儿的炒栗子,非常好吃,名闻四方。其他人千方百计仿效李的炒法,终不可及。《清嘉录》载:“宋绍兴时期,陈福公长卿及钱上阁、恺使金,至燕山,忽有二人持炒栗十包来献,陈等三人各得一包。自赞李和儿。挥涕而去。”
大意是:因金兵大举入侵,宋室南迁,但京都炒粟名手李和儿依然留居北方沦陷区,后在燕山遇到了出使金国的宋使,故人相见,献炒粟十包,自报姓名:“李和儿也”,挥泪告别。后有人写诗道:“燕山柳色太凄迷,话到家园一泪垂,长向行人供炒粟,伤心最是李和儿”。这就是李和儿的技艺,一包板栗让吃者泪水涟涟,想起失落的故国家园的味道。真是家国多少事,都付板栗中!
板栗还有其他多种吃法。板栗焖鸡很好吃。鸡必须是当年的小公鸡,板栗必须整个。先油锅加葱、姜、酱油、花椒大料爆炒鸡块,鸡块熟后,撒白糖打底,倒入板栗,加水,小火焖二十分钟即可。糖醋板栗排骨也是小孩子爱吃的名菜!
小时候特别爱吃栗子。长途出门的时候,总是买上五元或十元的板栗,用一个小纸袋装着,边走边吃。
不过,在信阳买板栗要尤其小心,特别是火车站附近,小贩儿很狡猾。摊面上摆着的板栗个大、粒饱。从划开的刀口里,还可以看到黄澄澄的果肉,有的甚至还带着热乎乎的温度。但当你走出若干距离,或者坐在车上,开始慢慢享用你的美味时,你会发现袋子里面有很多黑心的、生虫子的或者有怪味的板栗,完全不似你在摊上看到或品尝的那种。
上当的次数多了,便多长了一个心眼。一次在买板栗的时候,我紧盯着小贩:原来是小贩在称好板栗之后,趁顾客掏钱的功夫以极快的速度“调包”,从摊下拿出提前包装好的劣质板栗换下了挑选的好板栗。知道这个“猫腻”之后,每次再买板栗,我都会站在小贩的身后盯着他。好几次小贩一时无法下手,颇为尴尬,对我讪讪地说:“本地人吧?”
我眼不离板栗,随机指一指身后的一栋高楼,不置可否地说:“回去我还要过过秤哦!”小贩就又往袋子里放了一把板栗,才认真地交给我。
当然,以上都是二十多年前的旧事。经过整治,现在好多了。火车站前的广场上已不许有游动商贩,所有人都是店内经营,发现问题可以随时找回来。
八一步行街口有一家炒板栗的,味道就很不错。味甜壳脆,且每次拿到手里都是热乎乎的。只是后来八一步行街扩建,这家店不知搬到哪里去了?
二十岁以前,我总以为只有信阳才有板栗。上大学以后,出去见了世面,才知道中国很多地方产板栗。从东北的辽宁起,一直到西南的四川、云南都有板栗树的姿影。栗子的种类也很多,一般大者称为板栗,小者称山栗,再次称为茅栗,其中以板栗最佳,种植也最广。板栗根据不同的产地,又有北栗和南栗之分,一般来讲,北栗宜作熟制加工,南栗可以代水果生食。
北京的糖炒栗子,大部分出自良乡,名气很大。良乡栗子个儿小,壳薄,炒熟后很容易去壳。据说良乡的栗子,历史上曾专门进贡。昆明的板栗个大,粒饱,含糖量高。炒栗子的大锅,就支在大街边,板栗混合在粗砂粒中翻炒,不时往锅里倒一碗糖水。所以昆明的栗子很甜,果肉为糖汁沁透。
栗子的营养价值极高,古人早就认识到这一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栗治肾虚,腰腿无力,以袋盛生栗悬干,旦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助助,久必强健。盖因栗能通肾益气,厚肠胃也”。有人认为常吃板栗是慈禧养生防老的诀窍之一。
而如今,板栗走入寻常百姓家。除了沿袭历史上的各种吃法,信阳人又开发出板栗汁、板栗果茶、板栗奶等饮品,用金属罐封装,销往全国各地,也算是对板栗文化的发扬光大吧!
作 者 简 介
万里号,原名李浩。男,1975年生。河南省信阳市淮滨一中人,游走于文学边缘的英语老师。系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行参菩提》、《精短小说》签约作家。自2000年在《河南教育》上发表处女作《想起雪莉》起,已发表散文百余篇,在《英语周报》《中学生学习报》等报刊上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