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原:不一般的辉县人
文/蓝月光
走辉县,去太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已是黄昏了。朦胧夜色中,看了巉峻的山,叠叠的田,曾经的荒山秃岭,变成了小桥流水、瓜果满园。时已深秋,几声虫鸣,有思家的讯息,更有充盈的活力。站在亭子前,看远高楼隐隐,灯火点点,笑语阵阵,携冷气而来。不由感叹,这块土地的沧桑巨变!
这是一块不简单的土地。风景秀丽、大地生辉,但又是一块多么瘠薄的土地,荒山秃岭占了大半。我一次次想,这块土地的精神是什么呢?想来想去,就是一个字——干。土地瘠薄,大山蜿蜒,他们要想生存,就要比石头更硬的骨,比石头更硬的气魄,比石头更硬的意志。所以,这里出硬汉。这里人说话都是铮愣愣地,一句话一个儿坑,没有迂回,没有婉转。这里人做事也是干脆果断:“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要不是这个劲头,辉县人怎么能干成一番事呢。
自古及今,辉县人就这么干;从郑永和、范清荣到范海涛,辉县人一代代就这么干。郑永和和他的老干部服务队,走遍辉县山山水水,恳荒田,修水库,开山洞,干下了一项项惊天动地事迹。直到八九十岁的老人了,依然要干。不管政治运动,不管个人得失。 他说:“国家干部有退休制,共产党员没有退休制,是共产党员就要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范清荣也是一个硬汉。老先生出身贫寒,身世蹉跎,出生在南李庄,因为太穷,家里养不起,父亲就将他卖与了一个富户,可一夜之后那家人又将孩子送了回来。为什么呢?因为嫌老人的双眉长短不同。老人有一双寿眉,眉毛长而突出,就像刷子一样。是党收留了他,是新中国给了老人幸福生活。他经常说,我是党的人,我这辈子认准了跟党走。解放以来,从孟庄镇到南李庄,从轧钢厂到孟庄电厂,一个个岗位,老人都干得风风火火、有声有色。特别是孟电,从选址到筹建,再到运营发展,都饱含着老人的心血。孟电就是老人的孩子,是老人精心扶它发展壮大。孟电在他手里奇迹般地崛起,把一个镇办小厂,现在发展成为年产值几十亿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
如今老人年龄大了,但老人干劲不息。不甘寂寞的他,又开始二次创业,一腔热血为社会做贡献。在凤凰山荒山秃岭上,整修秃岭,栽培草木,建设辉县人民干得好展览馆,建设太行红色文化基地,建设孟电生态园。红色的是情怀,绿色的是山川,金色的是梦想。昔日的荒山岭变成了花果山,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米粮川。用范清荣老人老友、作家史振兰的话说,老头不简单,每一次都走在时代之前。孔子所谓的“发奋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正是老人之谓也。
在太行红色文化基地会客室,88岁的老人“蔼蔼如也”,白发白眉,精神矍铄,谈笑风生,思路敏捷。他和我们一一握手——手依然那么温暖有力。仁者寿。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老人不就是这样的智者和仁者吗?
红色基因代代传。在老人影响下,他的孟电集团,他的家庭,都把“听党话,报党恩,跟党走”当作第一信念。整治污染,孟电带头炸毁几十亿的小火电机组。说不心疼是假的,那可是老人几十年辛辛苦苦攒下的家底呀。爆炸现场,老人和很多员工都流了泪。可是为了大局,为了环境,必须要炸。一个人富不算富,投资几个亿,给南李庄人都建设了别墅,让南李庄人过上幸福生活。虎父无犬子。他的儿子范海涛也一样实在,“什么都不去想,就是实实在在干点实事,办点好事,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为社会为国家贡献利益。”
这样的父子,让人称叹。在入住宾馆,翻看一本书《虎将范清荣》,不由眼前一亮,“虎将”这个词用得好。范清荣父子不就是人中的虎吗?虎虎生威,虎虎生风,任何时候都不停歇,都不畏惧退缩,越是艰难,越是向前,永葆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激情与干劲,永怀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责任与奉献。用冲天的干劲和踏实的业绩,在太行山骨上刻下永恒的丰碑。
范清荣不一般,辉县人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