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宏生命日记)那些被花生点亮的岁月

“胡说”公号坚持日更原创文章,得到了近7万粉丝的青睐。本公号发表的教育、服装等广告,都经由胡老师的认真审查。眼下,网络授课已经成为中小学生课外学习的时尚,大家可有限度地尝试。即使广告与己无关,也请帮我点击一下。若有不满,敬请取关。

投稿、互推、商务合作联系电话和微信:13831979088

胡子宏生命日记(791)

那些被花生点亮的岁月

(一)

我对香味产生的最早的记忆,源于炒花生。炒花生的香味不同于肉香,它像春雨那样润物细无声,而肉香,更像是烈日骄阳,令人的食欲膨胀。

时至今日,放化疗导致我的味觉被严重破坏,无论是炒花生的清淡香味,还是炖肉的浓郁之香,似乎都唤不醒我对香味的敏感。

秋天降临,中秋已过,我禁不住想起几十年前,农家小院里响彻起的扑簌簌摔花生的声音。曾经,在秋夜里,院落里亮着一盏白炽灯,我们全家人聚集在院子里摔花生。那种场景,此刻在脑海里浮出时,很久远,也很亲切。

我对炒花生的香味,从幼儿时就有着强烈的迷恋。不记得几岁时第一次吃花生了,只记得,距离我家不远处的街道里,有一对老人出售炒花生。在老家,迄今花生依然被称作“长果”或“昌果”。这个称谓仅限于口头,至今我不知道该写成哪个词。

出售炒花生的老人叫老冯。老两口年老体衰,驼背,在家里等着买主上门。老冯大爷个头不高,弯腰,慈眉善目的样子,长着几根短短的白胡须。老冯大娘瘦弱,弯腰,具体模样记不清了。我们小伙伴们曾经对老冯的孙子开玩笑,你爷爷奶奶的身体如果对在一起,可以组成一个圆圈了。

奶奶给我5分钱,我就攥在手心里,小跑到老冯家。进门,大喊,老冯大爷,买长果来了。老冯大爷喊我小红,笑眯眯地接过我手心里攥出汗的五分钱,然后从一个小小的布袋里抓炒花生,塞到我的口袋里。

我的口袋并不是时下儿童的上衣或裤子口袋,而是兜兜的口袋。彼此,小孩子吃饭,嘴角会流饭汤,春秋冬季节,大人都会给孩子穿上一个外套,像是食堂里大厨裹着的围裙。

通常五分钱的花生,能塞满兜兜的口袋。老冯大爷很夸张地使劲在兜兜口袋里塞花生,塞满了,还要拿几个花生塞到我的小手里。

接下来就是吃花生。小时候的手劲儿弱,不足以把花生皮剥开,干脆就用牙齿咬。把花生的前端塞到嘴里,一咬,听着“咔嚓”一声,花生皮就裂开了。再用手掰开花生壳,就看见紫红色的薄皮。

把裹着紫红色薄皮的花生米攥在手里,用力一搓,红皮脱离,黄澄澄的花生米就光溜溜地到了手掌里。薄皮不用管,随着呼吸的气息,它会飞远。

我成年后,依然保留着用牙齿磕开花生的习惯。不过,老家的花生是用沙土炒的,有些瘪花生里会灌着沙子,无意中,沙子会漏到口腔里,磨牙的感觉很难堪。

(二)

有时候,我会把带着薄皮的花生米放在到嘴里咀嚼,但是,我更喜欢剥皮吃。似乎,把光溜溜黄澄澄的花生米一颗颗地塞到嘴里,更有仪式感,对味道的品尝更细腻。

岁月总是磨蚀不掉童年里对花生的记忆。上小学,七八岁的光景,我去一里地开外的高庄村看电影。晚上,不知道怎么就去了柱姑姑家。柱姑姑是我们家的远门亲戚,被我爹唤为姐姐。那个晚上,我对花生的记忆,成为童年岁月的瑰宝。

柱姑姑家竟然是卖花生的。在柱姑姑的眼里,我算是娘家人呢。进了她家狭窄的院落,到了北屋,柱姑姑就在我的口袋里都塞满了花生。那个晚上,我一边看电影,一边嗑花生,唇齿生香。那是我第一次吃花生那么过瘾,没有大人制止,也没有妹妹给争抢。

现在的孩子可能猜不透,我孩提时代的美食是哪些。通常,我喜欢在窝头的洞里,放些盐,再灌上香油。另一道美食就是,吃窝头就炒花生。伴着炒花生的香味,咀嚼着馒头,不知不觉,肚子就会被喂得饱饱的。

我上了小学五年级,偶然间,听到后院初中的老师说,中午不知道吃什么,就买了五毛钱的炒长果,就着窝头吃了。天啊,五毛钱的炒花生,那该是多大的一堆啊,让我馋得心里发紧。

没有见过种花生的孩子,会以为花生是长在树上的。等把花生种在田里,要收获的时候,我才知道,花生是长在地下的。

小学放学后,我通常要去割草。秋天,玉米正长得高高大大,旁边的花生秧也绿油油一片。我们潜伏在玉米地里,爬到花生地旁边,双手刨土,偷花生吃。

地下的大花生果实乍现,小花生还像个小小的胚胎。从田地里挖出嫩花生来,来不及擦去外面的土,就用手指剥开,里面的花生衣还是嫩粉红色。吃起来清爽可口,能满足小孩子对花生的稀罕。

(三)

过了中秋节,秋风乍起,生产队的花生地要收获了。偌大的一块花生地,要根据各家的人口分成条框。我们家通常会分到几十平米那么一块花生地,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

大片的花生地被化整为零分给各户,生产队长用铁锹掘了一道小沟隔开。铁锹掘过的地方,有些花生秧会露出一嘟噜一嘟噜的花生来,还有些藏在泥土里。我家分的花生地跟秀玉家的挨在一起,冷不防,我就看见秀玉在悄悄地用手,去抠明显属于我家的花生。“小偷”的神情很专注,小手指很灵巧,有点像偷食的小老鼠。

孩子们欢天喜地,等待着收花生。边吃边干活,不知不觉,每个孩子都会吃得饱饱的。一晌过去,会看到个别孩子因为吃得太多而呕吐起来。我有个小伙伴叫春雷,曾经吃了太多的生花生,当着众人,哗哗地呕吐起来。

到了中午抑或晚饭时,家家户户都会飘着煮花生的香味。煮花生比炒花生,在味道上又是一种特色。水煮花生时,多加点盐,等吃饭的时候,煮花生就可以当做一道下饭的菜。某一次,我煮花生,放的盐太多了,致使我妹妹强烈反对。兄妹之间还吵了一架。

吃罢晚饭,全家总动员,开始摔花生。身边是一垛高高的花生秧,每一束花生秧都沉甸甸地坠着花生。我的面前放着一个侧翻的板凳,我双手紧握一束花生秧,使劲在小板凳上摔打,使花生从秧苗上脱离开来。

那些天,不少孩子会腹泻,绝对是吃多了煮花生的缘故。花生是随便吃的,但是大人们往往会有一个要求,要把花生皮放好,不要与花生混淆。尤其是在花生地里,花生皮往往会令人误解为花生。

摔了花生,还要把花生摊在房顶晾晒。晾晒干了,再装到布袋里,放到农家的院落或者仓库里。

(四)

到了冬天,我对花生的食欲又不知不觉地涌出来。村里种花生的前两年,家里收获的花生很少,我记得,一袋花生被我爹吊在房梁上,以防被老鼠偷食。而我,开始不知不觉地打起了偷吃花生的主意。

某日,我爹去县城赶集,我娘回了姥姥家,家里就剩下我自己。嗯,偷食花生的机会来了。

我搬了一个凳子,站上去,伸手,正好够得到被我爹吊到房梁上的麻袋。麻袋的口被绳子拴得结结实实,我伸手,小心翼翼地解开绳子,从麻袋里一颗颗地把花生抓出来,放到口袋里。

很快,我的口袋里就装满了花生,够我吃一顿了。我伸出双手,去拴紧麻袋的口,这时候,我发现,大事不妙。我在拴麻袋口的时候,必须要用一只手攥紧,只能腾出另一只手去拴绳子,可是,拴绳子根本不能用一只手完成。

时间沉沉地凝滞了。我一会儿尝试着双手拴绳子,可是,麻袋里会掉出花生。我又尝试着单用一只手拴绳子,可是,根本拴不住。很快,手酸了,腰累了,不知不觉,双手松开,一麻袋花生顿时哗啦啦地从房梁上落下来,撒满一地。

大事不好啊,我偷吃花生,一旦被我爹发现了,是要挨打的。无奈,我一路啜泣着跑到二大娘家,请求帮助。二大娘见到我的哭相,吓了一跳,以为发生了多大的事故。她没有来得及听我的解释,就一路小跑,被我拽着到了我家。

进了我家东屋,见到满地撒满的花生,二大娘才松了一口气。我们齐心协力,重新把花生装到麻袋里,然后吊到房梁上。二大娘把地扫了一遍,还捡起几颗花生,塞到我的口袋里。二大娘安慰我说,看看,又装好了,你爹不会发现的。

可是,我偷吃花生的事儿,依然暴露了。我娘回到家里,忽然发现,以前吊在房梁上的麻袋是东西走向,这会儿,竟然成为南北走向,肯定出了问题。小孩子馋嘴的心思,大人当然明白。我娘问了我几句,我就知道“罪行”暴露,乖乖地老实交代了。

庆幸的是,我爹娘并没有因为我偷吃花生而训斥我,此后,我跟二大娘的感情开始深起来。我考上大学后,二大娘提及当年帮我收拾“偷盗现场”的事儿,总是讲得津津有味,绘声绘色。二大娘去世后,我回老家吊孝,一边流泪,脑海里还涌出她在我口袋里塞花生的情形。

(五)

我上了初中后,对花生就不怎么好奇了。此时,炒花生米成为寻常的一道菜。我学会的炒花生米的方法是,把香油放到锅里,倒进花生米,加热炒。等油烧熟了,花生也就炒好了。现在,我还用这种方法炒花生米。

有一次去姥姥家,我又学了炒花生米的新方法。先是用水把花生米泡一下,然后烧油,等油熟了冒烟时,再倒进花生米,这样花生米不会炒糊。炒花生米最大的忌讳是,怕炒不熟,结果炒得火候大,导致把花生米炒糊。

至今,我炒花生米的时候,总会想起母亲叮嘱的一句话:很多人把花生米炒糊,是舍不得加油,多加点油,花生米受热匀称了,就不会炒糊了。

上了高中后,干庄稼活少了,只是到了秋收季节,家里收了花生,煮了花生,我会带一些到学校,跟同学们一起吃。

本以为,花生的吃法很简单,哪知道,等走出家门,才知道,花生除了煮和炒之外,还有很多吃法。进大学后的第一天,我就吃了几颗味道独特的花生。广东人是先把花生煮熟,然后在晒干,闻起来不太香,但是吃起来很爽口。

后来,还知道有麻辣花生、卤煮花生、香酥花生、老醋花生、酒鬼花生、花生糖、花生汤圆、花生夹心饼干。这个世界真是够精彩啊,连花生的吃法竟然如此千变万化。

单单是一道花生的菜肴,竟然也钩织成一个精彩的世界。花生本来是一种味道,配以不同的佐料,于是就变成了各色的口味。

花生,对我而言,是人生岁月中的一个符号。它承载着我生命中由幼年到中年中的记忆碎片。如今,尽管对花生的品味,因为味觉的丧生而变得不再浓郁,可记忆中的很多岁月,依然不时地被花生点亮。

有唐诗云:“几粒花生米,一锅豆腐汤。三杯两盏稻花香,红脸十分妆。”我想,花生的魅力,就是朴实无华,独有其香。我的人生也算是一颗花生吧,在粗糙的外表之下,有两三颗果实,虽然不那么华贵,但竭力透出一股香醇。

胡子宏,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20多年来在全国及港澳台400多家报刊发表了200多万字的散文随笔。作品有8篇(次)散文入选大中学课本、阅读教材、考试试卷。大力倡导“平二代”通过刻苦学习,改变自身命运,实现社会阶层的逆袭。鼻咽癌患者,康复中。商务合作联系电话和微信:13831979088

胡老师编写的学习资料系列

《看图作文不发愁:小学低年级看图范文123篇》

《语文每天学一点(1—6年级)》

《360篇分类范文迎中考》

《值得模仿的150篇小升初作文》(校对修正新版)

《衡中家长给孩子推荐的120篇励志美文》

《孩子,你为什么必须刻苦学习(学生版)》

《孩子,你为什么必须刻苦学习(家长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