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何须怨父母:哪个孩子不是踩着父母的肩膀成长?
子宏生命日记(569)
王猛何须怨父母:哪个孩子不是踩着父母的肩膀成长?
文:胡子宏 图:网络
(一)
早些年,我曾经去河北电视台做过一档谈话节目,议题是“父母皆祸害”。
“父母皆祸害”,是一个网络讨论小组的名称,它拥有10万多成员,多为80后。“祸害”,被80后子女形容50后父母。
50后的父母,用自己的时代特征留下来的印记用来教育子女,也用自己的生活思维来规定子女的前途路线,从而造成了80后子女的叛逆。于是,80后子女奋起“抗争”,争取自己的“自由权”“话语权”。
在谈话节目中,各位嘉宾争论了一番,但最终的结论是,每一对父母都对孩子包含着无私的爱,很多孩子不会理解,总是喜欢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挑剔父母的不足,可是,等自己做了父母,自己也面对着孩子的叛逆,就会发现,孩子就是当年的自己。
每一个孩子其实都是踩着父母的肩膀成长的,他们有时候会责怪父母的肩膀不够宽厚,却没有想到父母的肩膀是不是被踩疼。
(二)
近日,又读到重磅新闻:《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万字长文数落父母,12年春节不归、拉黑父母6年!》。主人公化名王猛,他给父母的“决裂信”在网上引发广泛讨论。
王猛的万字长文,道出了成长中受到的父母的“盘剥”式的管理。实际上,他跟很多家庭教育比较严格的孩子并无二致。很多孩子的成长,就是承载着父母施加的压力,不断矫正着自己的信念和理想目标。
就像一棵成长的树苗,总是要整枝打杈,才得以成长为高大的栋梁之才。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既要忍受整枝打杈的痛苦,也要享受成长的快乐。有时候,成长的收获越是丰硕,挨受的痛苦越会加剧。
就像球星,如C罗、梅西,早先的罗纳尔多、贝克汉姆,他们享受到的被人拥戴的荣耀,背后肯定有无数次寂寞的付出。就像奥运冠军,站在显赫的领奖台上,背后都有无数次单调的训练。要知道,所有出人头地的荣耀,背后都有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王猛的控诉,得到了网络上众多新媒体撰稿人的响应。写手们把矛头对准王猛的父母,抨击他们为了自己的颜面,而对孩子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管制。有的人还试图从教育上,来分析时下的应试教育,剥夺了孩子们成长的快乐,导致了孩子们的心灵扭曲。
实际上,王猛的父母对孩子成长中施加的教育影响,从情理上讲,真的没什么不妥。每一对父母,都是从自己的直接经验出发,为孩子的成长制定目标,然后采取措施,激励孩子梦想成真。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成长缺乏规划,那身为父母,就是不合格的。也许规划未必完全正确,但有规划总比没规划好。现实中,每一个能够如王猛这样,考入清华北大,乃至985大学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含辛茹苦、为孩子成长付出巨大精力的父母。
(三)
王猛抱怨父母,把冷暴力施加于父母,其实,成长中出现的痛苦,多数责任要由他本人担负。
如果说,王猛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有些“用力过猛”,那么,王猛则把自己的心态陷入了泥淖。他17岁考上了大学,迄今34岁,他有足够的时间去矫正自己的心理,甚至,他已经离开父母,完全可以营造自己的小天地。
如今,王猛陷入自我情感的小圈子里难以自拔,他想不到自己的缺陷,却把责任推给了年迈的父母。这种“自我纠错”能力的低下,难道也归罪于父母吗?
我出生在农村,当年,父母的严格管教激励我考上大学。年轻的时候,我曾经想,如果我有了孩子,一定不会责骂他们,不会规划他们的人生,不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我一定让他们摆脱我童年时期遭受的体罚。
成家立业后,我有两个儿子,确实,我对他们的体罚很少,但是,我对他们的管教,一点也不比当年的父母宽松。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想让孩子成长得更高更快,就要为他们制定成长规划,要有规矩,舍得投入。我不会让他玩手机、玩电脑,不会鼓励他跟身边的小朋友有太多的玩耍。
在孩子看来,父母对自己的限制,显得多么惨无人道,可是,在父母看来,自己对孩子的限制,就是一种父爱母爱。
我的俩儿子都曾经抱怨我对他们的约束,都觉得自己活得累。可是,大儿子考上名牌大学后,那种感觉跟考上普通的大学,是不一样的。小儿子顺利考进前三名,并有望进入喜欢的中学就读,那种心情的舒畅,跟考得乌七八糟,父母求爷爷告奶奶去找人上初中,感觉是不一样的。
日常生活中,我见到过同龄人,对孩子的成长没有规划,貌似给了孩子快乐的童年。可是,孩子成人后,我的孩子进入名牌大学,他家孩子进入技工学校,将来生活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也许,有人会狡辩,哎呀,我做蓝领,我也能养活自己,我丢人吗?我的回答是,哎呀,没人说你丢人,你也会有自己的幸福,可是,等20年看看,你在孩子的教育、养家能力、眼界和见识等方面的层次,与那些名牌大学生相比,肯定是不一样的。
说句绝情的话,当高考结束后,你跟那些考入名牌大学的同学相比,将来的社会阶层,可能是不一样的。
(四)
由此联系到王猛。他一边享受着父母的家庭教育给自己带来的成果,一方面又抱怨父母对他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试想一下,如果父母对他的成长没有寄予巨大的希望和投入,他眼下在父母的小城里沦为打工一族,是不是,他又会对父母的懈怠产生抱怨呢?
他又想享受着快乐成长带来的闲适,又想享受着刻苦学习才能带来的成功,岂有此理?他浑身不觉地享受着北大和出国留学带来的成长环境,又从内心发出对父母的怨恨,说轻了,是一种无知,是自我矫正能力的不足;说重了,就是严父慈母教育出来的白眼狼。
他只看到了自己的“高处不胜寒”,哪里想到了父母费了多少力气,才把他托得这么高。
王猛这样的心理脆弱的人,跟当年那群“父母皆祸害”的80后一样,在现实中都是极少数。身为家长,我们不能因为有王猛这样的特殊案例,而忽视对孩子成长的管教和付出。就像民间那句俗语,听见蝼蛄叫,还是要种豆。
前几天读到一篇文章,比较两位父亲的成功。一位父亲对孩子严格要求,后来孩子考上了名校,进而留学,眼下儿子在美国安家立业。还有一位父亲,提倡孩子快乐成长,孩子中专毕业后进了一家企业,成为普通的城市居民。几十年后,两位父亲都患病了,一位父亲被儿子伺候得无微不至,另一位父亲因孩子在异国他乡,只能由老伴伺候。作者的结论是,孩子考上名校又如何,难道就是享受到人生的幸福?
显然,这位作者把儿女绕膝视为一位父亲的幸福,而每一个称职的父亲,都希望孩子强于自己,事业有成。他们激励孩子踩着自己的肩膀成长,为孩子的成功而感到幸福。只有经历了才知道,当孩子学有所成时,身为父亲的满足感和收获感,会在心头快活到老。常人是难易体会到的。
就像当年,每一个村庄里,谁家的儿子考上了大学,那就是光宗耀祖的事儿,父母会得到村里人的尊重。这种尊重,常人是无法感受到的。
(五)
身为家长,不能因为现实中出现了王猛对父母的抱怨,而放松了对孩子的管教。透露一句令人不舒服的消息,清华、北大、人大,北京的三所名校,都曾经出现过个别极端事件。你不能因为这些极端事件,而不培养孩子进名校。实际上,普通大学也会存在极端事件,只是不会被我们重视而已。
就像很多孩子承载不起父母的期待一样,很多父母也无法做到孩子要求的十全十美。只有80后、90后、00后做了父母,才知道,他们曾经对父母的一些抱怨,实际上那么不合理。当他们自己也忍受着孩子的抱怨时,才知道当年父母说的,是对的。
王猛何须怨父母。身为父母,我们不能因王猛之“噎”,废家庭教育之“食”。让我们记住,每一代人都是踩着父母的肩膀成长的。身为父母,宁可忍受着孩子的抱怨,也要对孩子的未来进行规划,进而对孩子提出高标准、严要求。
寒假又到了,又要过年了。身为父母,依然要陪伴着孩子成长。我家大儿子在学校里准备考雅思,小儿子在家里学奥数,读课外书,我则坚持每天写公号文章。我们都没有松懈。父母要做好孩子的表率,孩子要有自己的理想。
我们要对孩子说,我不能保证你茁壮成长,但是,我必须给你播撒一粒丰满的种子。不管你将来是否抱怨我,我都一如既往爱着你,我甘愿让你踩在我的肩膀上,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胡说”公号会时不时接广告,涉及到教育、服饰等。广告多放在头条,可能有些读者会不满意。面对广告,您觉得合适就投资,不合适就随便看看,为“胡说”增加点人气。教育培训收费相对较高,您可以试听获益。如果觉得不爽,请取消关注。请勿恶语相向,以免拉黑不雅。
《胡子宏生命日记》1-400篇目录及阅读链接
胡子宏,供职于河北邢台市文联,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河北作家协会会员,20多年来,在全国400多家报刊发表200多万字的散文随笔。有数篇作品入选大中学课本、阅读教材。2016年7月罹患鼻咽癌,康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