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西点评]张幼军:冯强生的诗《致博雅艺术馆》赏析

冯强生的诗《致博雅艺术馆》赏析

博雅艺术馆收藏了石雕、木雕、名人字画、瓷器、玉器、奇石、刺绣七大类共计4万余件藏品。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都有涵盖。进得馆来,通过展品可直观地了解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品味中华文化的魅力,让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收集、保护、珍藏、展示文物宝贝,传承历史和优秀文化,博雅艺术馆功不可没。冯强生写诗《致博雅艺术馆》加以热烈赞颂。
这是一篇能把人心震撼的好诗,试解读之,以就教于作者和大家。
将文物、将历史、将人类文明搅拌,搅拌,再搅拌,把它们揉成诗,不是个力气活,是须付出极大的心力智力的文雅的活儿;文物、历史、文明,如何让它们变成人们容易认知的可触摸可感觉的活起来的形象,这是这件文雅活儿之中最难做的活儿。所有这些活儿,冯强生都干得漂亮。
你看,走进博雅艺术馆,你能感觉到“历史泄露年轮”了。走进博雅,如同走进了“一座丰饶富裕的苑”。把展馆里展示的文物比作“先辈在苑里歇脚/展示万贯家财”。着“歇脚”一词,就让历史活起来了。神奇吧!作者由这些展示出来的文物联想到,先辈们的创造性劳动和他们的劳动成果。文明,文明有衣服吗需要穿衣服吗?要的,是先辈们给文明织了衣给穿上的。你能理解“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这句话的意思吗?作者是这样说的:“是谁?堆砌秦砖汉瓦/镶嵌唐宋溢彩的玉”,还能是谁?是先辈,是人民呗!他们装扮的历史老人是多么精神,还让明清这个小祖宗,“与现代对视”。文物,是一堆死物,而把它写成是先人探寻“山河深处的串串足印”,这就把死物写活了。不能不叹服作者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而奇特!
数万件珍贵的文物放在博雅艺术馆里,这博雅是让人最放心的最好的去处。博雅不是在大箕山系的东角山下吗?这就对了。似乎是早已“与故里约定俗成”;文物来到博雅,似乎也不必先打声招呼,因为早已“与大箕山、东角山心照不宣”。文物们知道,这里的人厚道好客,连这里的“小河一直流露真情”,这里的日月会真心关照它们。
牛、犁耙、镐锄、石窗等等这些实物和照片,以及“装点门面的楹联”、“成材的木,与品相上乘的瓷器”等文物,它们都“生长”在当地,只是因为有的年代较为久远一些,以致,这些岁月的老朋友,现在的年轻人对它们已是“儿童相见不相识”了。这些文物,现在有很多人并不知道,原来它们都是门当户对的亲近一家子。
展示的文物中的“雕龙描凤的床”,是叫做凌波床吧?现在已经极为少见了,更别提睡这床了。作者说它可是有一把资格很有品味的哩。作者说,时至今日这床还“酣睡着贵胄的华丽/展示着民间的温存”,你真要睡上去,就会做很多美丽的梦,当然是古老的啦,然后“被今朝唤醒”。神奇不,肯定神奇!
走进博雅这座丰饶富裕的苑,不,它应该是一座艺术的殿堂、万金不换的宝库。有一句成语“点石成金”,在这里,是真的了。“流落的老物件被收集”到这里,一件件不都成了无价之宝了吗?它们可都是人类文明一步步前进的生动的记录啊。之所以说博雅是一座艺术的殿堂,那是因为,这里浓缩了人类多少艺术的精粹文明的精华。在博雅这座艺术殿堂,你可以“品尝,农耕的苦涩与甘甜”;你可以欣赏,不停播放的这些文物所“刻录成记忆的唱片”。
不错的!博雅艺术馆是一座丰饶富裕的苑——“传统盛开的花苑/生生不息富贵的园林”。阔步走来的当今盛世,它的脚印烙在这里了。这就为人们解答了我们是从哪里走来的问题。特别是,博雅为勤劳智慧的先祖树碑立传,其功至伟!

张幼军,湖北大冶市人,1948年1月出生。大冶一中退休教师。曾任黄石市首届学术学科带头人、黄石市中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委,省中语会会员、黄石市中语会副理事长、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