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垒萧萧(9)
1983年秋,印象中,徐其忠老师因风湿性心脏病住院治疗,他担任的毕业班数学教学工作由我接替。从此开启与培芳老师拍档的旅程,开始从事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学校在安排老师的教学工作时,相对固定在某个年级和学科,执行相对稳定的排兵布阵原则,即不随意变换你所任学科和所教年级,所以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连年都是由其忠老师担任。
记忆中的其忠老师快人快语、质朴无华。说话心直口快做事雷厉风行,连走路都给人风风火火的印象,工作热情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燃烧,给人暖暖的正能量很受感染。饱满的工作热情中饱含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在他的备课教案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工工整整、端端正正的钢笔书写一丝不苟,详细至极、结构严谨的备课模式一丝不苟。在他的毛笔蝇头小楷中更充分体现其一丝不苟的精神,当年在同事喜结良缘的集体贺礼中,其中有一面大“镜画”(那年代时兴这贺礼),用红漆在镜面上写上贺词等纪念文字,即便具备书法功底,也很考验人的耐心细致;那时在磜小老师中不乏书法达人,他们深知在镜面上用红漆写小楷的难度,所以纷纷望而却步,而其忠老师却默默的接受挑战。他接过烫手的山芋,不惜时间和精力,在享受过程中不经意间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赢得同行的一致赞赏。
生活中他是乐天派,酷爱唱歌擅长拉二胡,曾经是农场宣传队的二胡伴奏。以二胡为伴苦中作乐,在悠扬的弦声中演绎别样人生。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中,被贴上“可以教育好子女”的标签,他的经历曲折成长路途坎坷。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孩提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学生时期刻苦自爱,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高中毕业后,踌躇满志地参加当年的统一高考,在考场上他凭扎实的基本功稳定发挥,并且非常荣幸地被某高校录取。然而,生不逢时,在那个非常岁月中,这些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自身的勤奋好学,不但没能给他带来好运反而成了他的累赘;在把人分成“红五类、黑七类”的年代,红色风暴裹挟着膨胀的嫉妒心态,他是时代的牺牲品。
他全然不知被录取的消息,更不可能见到足以让他欣喜若狂的录取通知书,被蒙在鼓里的他只有怅然若失,没有怨天尤人,默默地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据说是被基层的某某干部非法扣留了,上大学的美梦硬生生地被无辜剥夺,用知识改变命运的质朴愿望成为南柯一梦。在非常岁月中无奇不有,滑稽可笑!
在与之共事期间,闲聊时他平静地回忆往事,心平气和地诉说那段辛酸历史,非常时期命运被无知和狂热肆意阉割。他异常平静、波澜不惊,毕竟时过境迁。他说没有不透风的墙,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我有理由相信他的回忆是真实可信的,因为他平日里树立的诚信度足够高,从来都不会在人前哗众取宠,更没有必要采用编故事的手段粉饰自己。
在接任毕业班(小学五年制)数学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接任其三至五年级的音乐教学任务。小学教师尽可能做到一专多能,扮演万金油的角色充分发挥潜能。被戏称为万金油,这是乡村教育悲哀的现实,这样的现实或许至今仍无法改观,因为乡村学校规模小平行班少,不可能每个学科都配备专业老师,教育主管部门虽有恻隐之心但也爱莫能助,学校领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排兵布阵跨界混搭,练就万金油的本领还是很有必要的。我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愉快地接受任务,心想只要不懂就问、虚心请教,就没有过不去的坎。说实话,这两项教学任务对我来说难度并不大,早在学生时期对数学就有浓厚的兴趣,对“人为的游戏”情有独钟;也不知从啥时起就喜欢上了唱歌,在兴趣的引领下音乐简谱早就无师自通了。
那时各年级都有音乐教材,教材中除了渗透一些简谱知识外,大都是很经典的儿童歌曲,是历久不衰的名家名作。如《让我们荡起双桨》、《采蘑菇的小姑娘》、《小螺号》……
写于2016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