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奇案:女子约秀才私奔,遭拒嫁人,一束红花,知府破三人命案

明代宣德七年(1432年),浙江温州府知府何文渊奉命进京朝见皇帝。在刚出府城数十里时,偶然看到路旁有一个三个坟包紧挨在一起的坟茔,一大两小,这让他不禁觉得有些伤感。通常在这种情况下,表明其中很可能有孩子遇害,而让他感到更加奇怪的是,在这初冬的十月天气里,这座坟上竟然还摆放着一束分外扎眼的红花!

何文渊见状,急忙让轿夫停了下来,自己则走上前去仔细查看,发现这还是一座新坟,应该才刚刚安葬不久。坟前也没有立碑,只竖着一大两小三块木板,中间一块用黑字写着“袁圣之妾程氏之墓”,左侧是“袁圣之子克勤之墓”,右侧则是“袁圣之子克俭之墓”。

何文渊觉得非常蹊跷,也认出了红花是月季花,在这个季节里已经很少见到,而且在当地祭奠时,更不会有人用红花。于是,他仔细地看了看这束花,发现它还十分鲜艳,看来摆在这里应该还不会超过一个时辰,一定是有人祭奠完刚刚离开。

想到这里,何文渊便绕着坟转了一圈,竟然看到木牌的后面还有字迹,走上前一看,发现这是一首打油诗:

你也错,我也错,你错我错全都错,狠妇杀人无所措!

何文渊看罢大吃一惊,仔细地端详起这首诗来,却发现这上面的字迹与正面的字迹不同。而单从墨迹上来看,这首诗也是刚刚写就的,不仅墨迹还没干透,上面还散发出着一阵淡淡的墨香,很可能跟送红花的是同一人所为。而从诗的内容来看,他却感到里面必然有什么冤屈。

于是,何文渊就先在附近的官驿里住了下来,又派衙役前往当地的村庄,去将里长和墓牌上面的袁圣带来当面讯问。

不一会儿,当地的里长和袁氏的族长都被衙役带到了何文渊的面前,而袁圣却因为不久前就去了湖广一带做生意,至今未归,因此也就无法到案。

何文渊见人已到齐,便再三询问他们一大两小三座坟包和程氏母子三人的情况。里长和族长见知府大人相问,也不敢有什么隐瞒,就将这里发生的事情一一向他禀明。

原来,袁圣是当地的一家富户,今年四十五岁,一直在外地做生意,早年娶了一妻一妾。妻子尤氏四十二岁,生了一子,取名克肖,现年五岁;小妾程氏刚满三十一岁,生下了两子,长子克勤,现年十二岁,次子克俭,只有八岁。

不久前,在重阳节的晚上,尤氏突然来到族长家中,说程氏和两个儿子克勤、克俭因为中午吃了太多的醉蟹,腹泻不止,现在已经卧床不起。由于丈夫袁圣一直在外经商,家中也没有主事之人,就请族长前去看看情况,救救程氏母子。

族长听说后,便跟着尤氏匆匆地赶到了袁家,却发现程氏母子已经死亡。尤氏见状,放声大哭,悲痛异常,又请求族长做主,赶紧将三人的尸体收殓埋葬,好让他们早日入土为安。

然而,族长见到一下子死了三个人,又不知道死因,也不敢擅自做主,便把此事去向里长报告。里长来到后,仔细地翻看了尸体,也没有见到什么伤痕,就让族长自己做主,将尸体掩埋。

于是,尤氏便派人先去通知了程家,又请人将程氏母子三人收殓入棺,最后埋在了路旁。因程氏丈夫袁圣当时不在,所以也无法刻石立碑,就请来当地的秀才袁家锡,草草地写了一块木牌暂时安厝,说等待袁圣回来后再做处理。

何文渊听了两人的叙说,觉得里面有一个重大的疑点,那就是程氏母子的死因。在当地,重阳节吃醉蟹是一种风俗,而螃蟹本来性寒,每年都有一些人因此而食物中毒,然而这也只会导致腹泻,却根本不会让人丧命。可是族长和里长在验尸时,互相推诿,很可能里面还有什么隐情。

第二天,何文渊命衙役赶回府衙,带了仵作来到程氏的坟前,准备开棺验尸,谁知族长却出面第一个反对。何文渊见状大怒,叱责喝退了族长,可是这时又有一个妇人冲了过来,伏在坟上嚎啕大哭,继续阻止着衙役们挖坟。

何文渊见又有人来阻拦,就令衙役将这位妇人带到了自己面前。只见她年纪约有四十余岁,虽然徐娘半老,却风韵犹存,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女人。

这位妇人没等何文渊发问,就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道:“小妇人是袁圣的妻子尤氏,坟里的正是丈夫的小妾程氏和两个儿子,因他们食了过多的醉蟹而死,丈夫又不在家,便请人暂厝在这里等候丈夫回来后再做处理。程氏母子在安葬前,我已请了族长和里长反复查验,又在族人的面前将他们收殓入棺,这既符合天理,也顺应人情,本来就没有什么可疑的。可是老爷却一定要开棺验尸,不仅违背了天理人情,也要陷我于有罪,更是置我们袁家族人于不义!”

何文渊一听这话,当即火冒三丈,勃然大怒道:“好你个牙尖嘴利的泼妇,本官查证冤狱,既依了国法,也顺应天理人情。若是查不出问题,我将自请处分,还死者和袁家族人一个公道。你如果再敢阻拦,休怪本官无情!”说罢,命衙役拉走尤氏,喝令开棺。

棺木打开后,何文渊命仵作仔细查验,自己也在一边观看。仵作领命后,先查看尸体的外观,发现这三人的死亡迹象竟然不尽相同,程氏的嘴唇没有变色,而两个孩子却嘴唇乌黑。同时,他们的身体上也正如里长和族长所说,既无骨骼断折,也无外伤。

何文渊站在一旁,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心里不免咯噔起来,思忖道:若是真的有人蓄意谋害三人,怎么中毒迹象却不相同呢?想到这里,他不免有些慌张,开始怀疑起了自己的判断。

这时,仵作取出了六根银钗骨,将三根放入死者的喉中,三根探入了死者肛门,又取出来后分别用棉纸包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仵作打开棉纸,发现六根银钗骨都已变色,显然他们三人都是中毒而死,于是他便走到何文渊的面前,大声报告道:“死者程氏母子三人都是食了砒霜而死,程氏空腹服毒,儿子却是饱食服毒。”接着又将三人嘴唇的颜色不同作了说明。

何文渊听了仵作的报告,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如释重负。而此时尤氏却吓得面如土色,一下子瘫倒在了地上。

何文渊见状,先命仵作填好尸格,登记造册,又让里长负责将程氏母子尸体重新掩埋,随后便将尤氏、里长和族长等人全部带到了官驿,先对尤氏上了拶指,稍一审问,她就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原来,袁圣自从十多年前娶了尤氏后,两人虽然非常恩爱,却美中不足的是尤氏数年来一直未能生下一男半女,以致他经常哀叹,担心自己的万贯家财后继无人。

不久,袁圣终于开口跟尤氏商议要纳妾的事。尤氏自己不能生养,也就不好去阻拦,只好任由丈夫将年方十八岁的程氏娶进了门,这本来就已经让尤氏充满了醋意,而更让她妒火中烧的是,程氏还接连生下了两个儿子,取名克勤、克俭。

眼看着袁家的财产都要落到程氏的儿子手中,尤氏非常着急,为了能生出儿子,她遍寻名医,终于在自己三十六岁时,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克肖。

尤氏生了儿子后,本来心里有了一些安慰,然而,她却发现丈夫越来越老,经常又不在家,自己儿子又小,可程氏的两个儿子却越长越壮。她心想道:如果丈夫一旦有个什么不测,自己孤儿寡母,怎么争得过程氏母子三人?况且就算丈夫对财产有所安排,自己的儿子也只有一份,程氏的儿子却有两份。于是,她便越看程氏和她的儿子越不顺眼。

这一次,丈夫外出后不久,刚好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按照当地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饮酒登高,来庆祝节日,所以尤氏便在中午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子好菜,又买了八只海蟹,做成醉蟹端上了桌,还特意准备了一壶上好的菊花酒,摆在院子里的藤萝架下,去将程氏和她的两个儿子一起喊来吃饭。

程氏见一向不给自己好脸色的主母尤氏如此热情,一时有些受宠若惊,便带了两个儿子前去赴宴。两个儿子见到醉蟹,馋得直流口水,尤氏让他们放开肚皮吃,他们居然一人吃了三只。

这时,尤氏端起了酒杯,对还没有吃上一口的程氏说道:“妹妹年龄比我小了十多岁,就有了两个儿子,而且就快长大成人了。我虽然也有儿子,却还太小,等我老了,以后还得妹妹来照看,我的儿子也需要妹妹的儿子来扶持。我今天设宴,正是为了将我们母子托付给你,希望你饮了这杯酒,答应我的请求。”说罢,又对她说吃了螃蟹一定要喝上一点老酒才行,不然会伤到肠胃,就顺手给两个孩子也各自倒了一杯。

程氏见主母说得殷勤,道得恳切,顿时非常感动,虽然自己和儿子都不会喝酒,可也都勉强喝了一杯。谁知到了晚上,三人都七窍流血,倒地而亡。

尤氏暗中窥得程氏母子三人已经死亡,急忙前去将他们脸上的血迹擦洗干净,又跑去族长家中,说程氏母子得了急病,请他前去帮忙。

族长到了后,发现程氏母子已死,便想着要去报官。尤氏见状,立即掏出了一锭银子送给他,还说自己一个妇道人家,不便见官,请他帮忙关照一下。族长心知肚明,也没有再坚持,只是去告诉了里长,而尤氏也给了里长一锭银子,他便让族长出面做主,又请当地的落魄秀才袁家锡写了三块墓牌,就这样将程氏母子三人草草地埋葬了事。

何文渊听完了尤氏的供述,又派人取来程氏坟前的墓牌,仔细端详起正面的刻字和反面的打油诗来,发现两者的字迹虽然有所不同,却在笔锋之中有相似之处,便疑心这也是秀才袁家锡所写,于是就派人把他传来审问,得知这果真就是袁家锡的杰作。

原来,袁家锡与程氏从小青梅竹马,两情相悦,却因家道中落,屡次求亲都遭到了程家的拒绝。最后,程家竟然将程氏嫁给了当地的富户袁圣。

程氏本来就不愿意,便暗中去找袁家锡商议,提出要与他一同私奔,可袁家锡却生性懦弱,不敢答应。程氏见状,便主动向他献身,希望可以将生米煮成熟饭,来逼迫他想办法迎娶自己,谁知袁家锡却以碍于道德为由,再次加以拒绝。

程氏见状,心里非常失望,最终心灰意冷,愤然离去,最后嫁给了袁圣,还给他生了两个儿子。袁家锡见程氏过得也算幸福,便也不再奢望什么,可谁知却在十余年后,突然又得知了程氏母子暴毙的消息。

袁家锡闻讯后,悲痛万分,在给程氏母子书写墓牌时,看到尤氏哭得虚情假意,猜想程氏母子之死肯定不同寻常,却苦于没有什么证据。于是,他便在程氏当初跟自己私定终身的那天,去采了一大束她喜欢的月季花放在她的坟头,来缅怀祭奠,在悔恨痛哭之际,又在墓牌后面写了一首打油诗。却没想到温州知府何文渊刚好路过这里,见到了红花和打油诗,竟然查出了真相。

至此,这桩主母嫉恨丈夫小妾,残杀她和两个庶子的奇案终于真相大白。尤氏心狠手辣,十恶不赦,何文渊依律将她判了凌迟之刑,又将其子克肖和家财交由族人照看,等待袁圣回来之后再予交还;族长、里长收受贿赂,隐瞒真情,按律各自杖责一百,徙徒三年。而袁家锡跟程氏之间是否有奸,全都是他的一面之词,因程氏已死,也就无法查证,何文渊便对他不予处置,将他无罪释放了。

后来,何文渊继续进京述职,因在温州任上六年,铲除弊政,又注重感化,使境内大治,因此擢升为刑部右侍郎,最后官至礼部尚书,加衔太子太保。最后,何文渊却因明英宗复位,陷入政治斗争,逼得自缢而亡。

@东又楼公记:这个案子告诫人们,知人知面不知心。尤氏自己有一个儿子,却生性嫉妒,担心小妾程氏有两个儿子,日后会凌驾于自己之上,以致痛下杀手,连害三条人命,真是天理不容。而程氏却只识人面,不知人心,先是遇到了懦弱秀才袁家锡,制造了自己的悲剧婚姻;又对尤氏不曾防备,最后死于非命。幸亏她遇到了温州知府何文渊,从其坟上的一束红花,抽丝剥茧,最终查出了真相,也还了她一个公道。

特别声明:文章中包含个人观点;图片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