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葵,唐诗里的秋葵,是现在我们吃的秋葵吗?

2021-09-28 09:11

华人号:中国文化

古诗五则溯源秋葵:炊稻烹秋葵,绿英滑且肥

秋葵现在是时令的秋菜,果实像辣椒一样的模样,当你以为会像辣椒一样辣时,烹煮之后,入口却是另外一种绵滑,清甜。

很多人以为这是外国的品种,因为唐宋之后,蔬菜的品种多了起来,秋葵就在饮食蔬菜中边缘化了。但是在唐宋之前,追溯先秦,葵是重要而家常的蔬菜。

不过那个时候,是吃它的叶子。

“七月亨葵及菽。”诗经《国风》

古代的秋天,以农历七月为开始,此时正是白天骄阳似火的伏暑,很多草本都萎靡,但是秋葵却有独特的生命力,在早晚间一点露水和浇灌里,就酝酿生机蓬勃生长。

新鲜的葵菜要在露水干时的早上采摘。略微带着点早秋露水的葵叶,在太阳里舒展,此时是最佳采摘时间。它性寒滑爽,可以解体内一定的暑热。

葵虽然属于秋天的草本,并非大树,但是它的叶子和花都有趋光性。向日葵并不是现在人看到的可以结葵花籽的品种,实在是一种中国古老的草本,黄花,单瓣,别有一种田园之美。

在古代,葵菜是五菜之首,因为常见,好打理,是人们主要的日常蔬菜。

“种葵北园中。葵生郁萋萋。

朝荣东北倾。夕颖西南晞。

零露垂鲜泽。朗月耀其辉。

时逝柔风戢。岁暮商猋飞。”魏晋陆机《园葵诗》节录

陆机时代,葵种在菜园里,在早秋的露水中,蓬勃新鲜,秋葵的生长和食用一直可以持续到初冬,这是解决菜篮子的重要蔬菜。

当一种蔬菜成为日常必须,也就会对它生出一种亲厚感。

毕竟,有葵菜吃,又是新鲜的,在少蔬菜的季节,选择项并不多时,自然突出了它的鲜美。陶渊明总不能拿菊花当饭吃吧,野菊固然芬芳,正是出于野外,它的药用养生价值是大于食用价值的,而葵菜入口好,滑爽,无特殊的芬芳,只有一点蔬菜本身的清甜,伴着米饭吃,地久天长的满足感,所以陶渊明说,“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

当然这是清贫之家生活中的乐趣,因为食无肉,但是幸好,园有葵。

所以魏晋时代的人,多种植葵菜,在多战乱不安稳的年代,人们依赖土地和所能辨别的蔬菜延续生命,传递文明。

葵菜在隋唐之后,就很少出现在诗里,并不是因为消失了,而是社会进步,农业文明有了更大的提升,且进入相对太平安稳期,南北大融合之后 是农业的大交流。对于爱尝试新鲜品种的中国人,只要是脚步能走到的地方,就将优良的蔬菜种子带到哪里,更何况交通发达,物流比从前方便,人们可以在秋天吃到更多的蔬菜。

那么作为诗人,往往是社会的中上层人,且流动性大,诗作中往往出现的食材,都很别致有特点,比如秋天的鸡头米,莲藕,莼菜,葵菜就很少入诗了。

除了特殊情况。

“秋野日疏芜,寒江动碧虚。

系舟蛮井络,卜宅楚村墟。

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

盘餐老夫食,分减及溪鱼。”唐朝杜甫《秋野五首》其一

杜甫真是不幸,在长安漂了十多年,44多岁才谋取了一个小的看管军需仓库的职位,薪水微薄。如果苦上两年,也许日子就好过点,结果安史之乱爆发。饿死了儿子的他决定报效国家,逆行去投奔唐肃宗,好容易遇到唐肃宗,干不上几个月,就把他贬去华州。而安史之乱的动荡已经波及数省,他逃难一样终于走到了四川。

虽然杜甫前半生至少有二十多年是过着优裕的生活的,但现在也不得不为生存努力。在四川草堂亲自开荒种地,种植枣树葵菜,来保障自己的家人的生存。饶是他努力,依然面临着饥饿。

葵菜出现在这里,应该是唐朝农村的一种常见蔬菜。只是杜甫得亲自料理。

我觉得他的悲哀在于,他和白居易还不一样,白居易是真正小时候和农民一样接触过土地的,而杜甫是中年之后,为了生存,学习着园艺。杜甫的少年和青年是在骑马远游中度过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杜甫晚年的田园诗,有一种别样的磨砺感和真实感。

“昨卧不夕食,今起乃朝饥。

贫厨何所有,炊稻烹秋葵。

红粒香复软,绿英滑且肥。

饥来止于饱,饱后复何思。

忆昔荣遇日,迨今穷退时。

今亦不冻馁,昔亦无馀资。

口既不减食,身又不减衣。

抚心私自问,何者是荣衰。

勿学常人意,其间分是非。”唐朝白居易《烹葵》

白居易比杜甫晚,安史之乱没有经历过。他从小在农村长大,个性敏感低调。如果不是他的母亲努力忽悠他上进,我觉得很有可能他十几岁就娶了邻居家的村姑,找个教书的职业,实在不行,就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当农民。

所以他考中进士,当了朝官之后,也没想过贪。就刚刚做官的那点薪水,连皇帝都知道他穷,变着法子,赏点这赏点那,给他填填家里因为母亲总生病的经济窟窿。

不过因为他太耿直,最终把皇帝得罪了,贬谪到九江当司马,先是苦闷了一年,因为简直是从天上摔下来,还好,他有贫贱安分的底色,转弯也快。

开始正式投入生活。

昨天睡得早,没有吃晚饭,起来就饿了,家里什么都没有,只有点稻米和秋葵。

因为饿,这发黄的稻米也觉得香软,这葵菜嫩绿滑口。

我感觉吃了一点就饱了,然后就思考人生。

从前被幸运眷顾,现在贫穷落魄,反正也冻不死,从前也好像没什么钱。

我现在有吃的,有穿的,想一想什么是荣华什么又是衰落呢?

我好像也没有那么不堪吧。我自己不要和平常人一样太看重荣辱,要辨清人生的是非。

我反正佩服白居易,低谷也能真心写出三好学生的作文。

实际底色在于他的朴实。

葵菜在唐朝根本不算高贵菜品,能够吃出葵菜的美,在于他没有忘记土地,农民,和自己的来路。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宋朝简直很少吃葵菜,因为宋朝的农业非常繁荣,以至于花卉产业都蓬勃向上。

葵菜很少食用,却用来作观赏用的葵花。

这是为什么呢?

唐朝有朝代的高贵色系,是红紫,宋朝自从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了皇帝,黄色成为主流高贵色系。

牡丹以黄色最美,雅称姚黄,梅花发展了新品种腊梅,衣裳,宫廷黄不能穿,鹅黄杏黄总是一种贵气娇美,那么葵花就成了观赏花卉,种植在庭院里,当篱笆,当风景草本。

“花生初咫尺,意思已寻丈。

一日复一日,看看众花上。”吴子良《葵花》

这是我随意挑的一首小诗,写出了葵花向日那种清丽。

葵花给宋朝人带来吉利向上的感觉。

比如秋天风露多,但只有黄色的葵花那是节节高。

看着它就长得高高大大,仿佛秋花的王者,高高在上。

这里的葵花是秋蜀葵,花朵淡雅,大气清丽,有人喜欢那种隐约宫廷的黄色,有人附会是黄衣裳的仙子道姑。

但是葵菜消失了吗?没有。

至少农村还有。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写秋葵

“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

“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四、五月种者可留子。六、七月种者为秋葵。”

“其菜易生,郊野甚多,不拘肥瘠地皆有之。为百菜之主,备四时之馔。本丰而耐旱,味甘而无毒。可防荒俭,可以菹腊,其枯可为榜簇,根子亦无种者。"

其中花紫黄色,叫作鸭脚葵的,果实如指头大,皮薄,里面的种子,非常地轻,如同榆荚子。这就是我们现在吃的秋葵果实的前身。

秋葵一直存在在中国的土地上,诗经中的葵,唐诗里的秋葵,从先秦到现在。

只是当代农业的培植,转向了培育果实的鲜美。

吃秋葵时,别忘了,它本来就是中国人最古老的蔬菜之一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