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我去插队,遇见一个坐骨神经痛的患者,而我用一张补气的方子,帮他摆脱了烦恼。
1968年,我去插队,遇见一个坐骨神经痛的患者,而我用一张补气的方子,帮他摆脱了烦恼。他却大骂我说:你真是个庸医,你的方子就连生产队的驴都不敢用!
1968年,毛主席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发表。当日,学生纷纷走上街头,高举标语,敲锣打鼓,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宣传上山下乡的伟大意义。我也在这次的游行中受到巨大的震撼。
而我所在的学校邀请了新疆的老垦荒队员、老知青和各省市的贫下中农代表,给我们作鼓舞人心的报告。“好儿女志在四方”成为当时的时髦用语。
我也投入了这场波澜壮阔的上山下乡洪流,偷偷地拿了家里的户口本,瞒着母亲去学校报了名,去到陕北的一个地方插队落户。
因为我家里是中医世家,所以我从小就跟着父亲看诊,耳濡目染的学习中医知识。以至于有许多人叫我'小赤脚医生’。而我刚进公社时,大队长就问:有没有会医的。
我立即举起我的手。大队长说:这个地方没有医生,最近的医院距离这里100公里,山路也极其不便。你既然会医,那你就来负责这里的医疗问题。
于是,我就负责这个村子的医疗。相比同一批来的知青,我算幸运的了,因为他们的生活又苦又累,一天活儿干下来,手上脚上满是水泡,回到宿舍累得躺下都爬不起来。
而我的任务是,每天负责采采药、给村民看看病,闲来时间,我还可以自己看看中国专业知识。
记得有一天,来了一个坐骨神经痛的患者,他一跛一跛的来找我。
他边叹气边说:唉,我这右侧大腿疼啊,已经5年了。之前去医院检查,说是坐骨神经痛。直到去年开始,疼的更厉害了。我觉得我这一辈子,无论咋死,我都能接受,但是活活疼死,我接受不了。
刻诊,见他形体消瘦,浑身倦怠无力,右侧大腿疼痛,放射到小腿。就连右侧的脚趾头,也跟着麻木。
而且,最近这几天,他的两条腿在夜里还容易转筋,疼得他睡不好觉。天气凉的时候症状加剧。
看舌脉,发现舌淡苔白,脉沉弱。
于是,我思考片刻,便给他开出一张方子。方:黄芪、白芍、大枣、鸡血藤、桂枝、生姜。
他说:你真是个庸医,你的方子就连生产队的驴都不敢用!这明明就是补气的。
我说:是补气的没错,但你这话怎么说?
他说:我疼了5年了,也看过不少医生,别看这地方不方便,但是每2个月都会派人来进行医援的。别的医生都告诉我,应该祛风散寒。而你补气,你这不就是想多赚工分嘛。
我说:大哥,你这话就不对了。况且,你吃了这么久药,你好了吗?
接着,他哑口无言了,嘴里嘟嘟囔囔,心里半信半疑的拿着我的方子走了。
结果他回去以后,用药2剂,疼痛明显减轻,而且右侧脚趾头不麻了。5剂药喝完,表示疼痛基本消失,可以如常行走。五年的顽疾,眼看就要瘫痪在床的人,现在可以下地干活了。
他说:为什么你不按常规走?
我说:你的病因就是如此,如果我按常规的祛风散寒,那你的腿还是不会好的。治病讲究的就是一个病因,因消失了,果自然就没了,难道不是吗?
行医这么多年,我来简单说一下,我为什么要开一个补气的方子。
首先,他倦怠乏力,身体消瘦,舌淡苔白,脉象沉弱,这就是气虚的状态。
其次,风寒湿也好、淤血也罢,它们最终形成并伤害人体,始终离不开一个前提,这就是正气亏虚。
最后,正气不足,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气虚,就是正气不足的重要体现。气者,可以卫外,可以温煦经脉筋肉。气虚,不但无力抵御外邪,也无助于疾病形成之后的恢复。尤其是在患上痹痛多年以后,人的气会渐渐受损,这就使得病情更加缠绵难愈。
那既然如此,补气就是决胜之举。
1.补气——黄芪
黄芪有'补气之王’的称号,而气虚是因,补气自然是最能对付的。
2.柔筋活血——白芍、大枣、鸡血藤
白芍,有柔筋止痛之效,以图缓和疼痛;大枣,能够健脾养血,使得所补之气有所依附;鸡血藤,是养血通经活络。并且还是治疗痹症的常用药。
3.发散阳气——桂枝、生姜
桂枝和生姜,温通发散阳气,振奋卫气。当他的症状在天冷的时候加剧。用桂枝和生姜来散寒解表、升发阳卫之气,是非常必要的。
中医治病,讲究的就是一个从头到脚的看诊,只有彻底把你身上的症状分析完了,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开出最合适的方子,病情自然也就消退。
至于我之所以坚持写文章,这是因为,现在的中医名声太差了。好多年轻的中医不会变通思维,给病人开方子,也是按照书本上的来,可病人生病会有标准吗?
有人说:你这么大年龄,就应该退休享清福。
我只想说:我虽然年事已高,但是我看着这逐渐消亡的中医,心里逐渐开始有些落寞了,几十年前跟我一样为了中医奔赴他乡的人都已经老去甚至逝去,但是走了的这些人的位置没有人能补上来。
社会上找不到,医学院毕业的跟西医没有区别,跟我一起的一位九十多岁高龄了依然坚持看病,我还有什么理由享清福?
行医这么多年真的是中医落寞了吗?其实并不是,中医还是之前的中医,只是人心变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