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刘姥姥实为警幻仙子的凡间化身?

作者:玉山

“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的警幻仙子,因受宁荣二公英灵所托,要规引贾宝玉入正,所以在梦里引领贾宝玉游览太虚幻境,意图“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先让他看了红楼诸芳的判词,又喝了千红一窟(哭)之茶、万艳同杯(悲)之酒,并欣赏了《红楼梦》十二支曲子,最后安排可卿与之同领云雨之事,希望贾宝玉“改悟前情”,走上正道。可惜贾宝玉始终不悟。

这是《红楼梦》第五回的故事。

这一次梦中点化,没有成功,于是警幻仙子下凡化身为一个乡村老妪,来到荣国府,继续警醒宝玉。

没错,这个乡村老妪就是刘姥姥。

表面上,刘姥姥是贾家八竿子打不着的一个穷亲戚,日子难过,来硬攀亲戚,图点好处。但是须知《红楼梦》的叙事游戏,就如同风月宝鉴,正面看是红粉佳人,背面看却是荒冢骷髅,要正反颠倒看一看,才能窥破真相。

刘姥姥从哪里来?书中说,“千里之外,芥末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可是这显然是虚言,千里之外,一老(刘姥姥)一小(板儿)如何徒步走到贾家,又能当日返还?

刘姥姥真正的来历,其实她暗示过,只是贾家没有人听懂。二进荣国府时,离了栊翠庵,

“一时来至省亲别墅的牌坊底下,刘姥姥道:‘嗳呀!这里还有个大庙呢。’说着,便爬下磕头。众人笑弯了腰。刘姥姥道:‘笑什么?这牌楼上字我都认得。我们那里这样的庙宇最多,都是这样的牌坊,那字就是庙的名字。’众人笑道:‘你认得这是什么庙?’刘姥姥便抬头指那字道:‘这不是玉皇宝殿四字?’”

刘姥姥把省亲别墅认作玉皇宝殿,固然可笑;可是,诸位,“我们那里这样的庙宇最多,都是这样的牌坊”又说明了什么呢?哪一个乡村会有很多庙宇,很多高大巍峨的牌坊呢?这样的乡村,地球上不存在。刘姥姥所描述,其实乃是天上的仙境,处处琼楼玉宇,灿烂辉煌;而刘姥姥正是从仙境而来。她就是警幻仙子的凡间化身。

刘姥姥进荣国府这个故事,正面看是乡村老妪打秋风,反面看却是警幻仙子化身示警。

因为故事里刘姥姥的功能,和警幻仙子是完全一致的:警示幻象,启发醒悟。

一、审判

刘姥姥一双眼,见证了贾家穷奢极欲的罪恶生活;并以其发自乡土的智慧与良知,对其罪业反复批判,乃至审判。

在荣国府的全部活动里,从头到尾,刘姥姥都在不停地念佛:见到屋宇气派,阿弥陀佛!看到摆设豪华,阿弥陀佛!见识了用十来只鸡配的茄鲞,阿弥陀佛!所见所闻,无不呼告佛祖。

这一声声佛号,有什么意味呢?乡下人没见过市面,所以惊叹,这个自然。但是无疑也传递着爱惜财力物力,控诉奢靡生活的信号。须知,佛号,是用来镇压邪祟的。而且,刘姥姥反复强调:“可见这些神佛是有的。”用意不是非常明显吗?

只是贾家上下,陶醉于凌驾穷人的快感,声声佛号,未能唤起一丝丝反省。神佛就在眼前,视而不见,有什么办法。

宴席上,凤姐让鸳鸯弄来十个黄杨根做的大套杯,用来灌刘姥姥酒,还要她猜是什么材料。刘姥姥说:“我们成日家和树林子作街坊,困了枕着他睡,乏了靠着他坐,荒年间饿了还吃他,眼睛里天天见他,耳朵里天天听他,口儿里天天讲他,所以好歹真假,我是认得的。”平平淡淡几句话,揭示出穷人啃树皮度荒的惨景,与贾家豪奢生活形成鲜明对照,何其触目惊心!

可是贾家一众,只为刘姥姥不认得黄杨木这样的高档货而“哄堂大笑”,对如此刺耳的警报声听而不闻。穷人已经惨成这样,剥削阶级的安乐还能长久吗?

贾家上下妇女,享受着强烈的优越感,肆意戏弄刘姥姥,又是插得她一头鲜花,又是哄她在席上说“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使之洋相出尽,来逗大家开心。而刘姥姥来者不拒,纵情表演,看似曲意奉承,其实是尽情反讽。待一场笑闹已定,刘姥姥叹道:“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

这是何其辛辣的讽刺。什么“礼出大家”,如此戏弄亲戚,嘲谑老人,叫什么礼,什么大家?你看,这话字面上不动声色,却实在是当头的棒喝,破梦的钟声,响亮的大耳瓜子!这话一个乡村老妪说得出来的吗?

在贾家上下几近疯癫的狂欢里,刘姥姥从经济到文化,已经对这个家族做出审判:你们有罪。穷奢极欲放纵恣睢的生活不是福报,是祸根。

二、示警

如果说,这个人物审判的功能从阶级斗争的角度亦能加以解释,那么,预知未来并发出警示的功能则更加清晰地指向警幻仙子的凡间化身这个意义。

刘姥姥不仅洞察现实,而且彻晓未来,反复示警:贾家要完了!

行酒令时,鸳鸯道:“中间三四绿配红。”刘姥姥道:“大火烧了毛毛虫。”——这就是说,贾家大祸将至!

“毛毛虫”指的就是贾家:前有伏笔,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即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后有照应,抄检大观园时,探春说:“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从外到里,都有人说破,贾家已是一只死虫,而刘姥姥更点出“大火”,透露出,日后贾家之败,除了政治上垮台被抄家,还将有一场大火,把这一场富贵幻梦彻底毁灭——这就叫天惩。

而且,之前刚刚讲故事讲到抽柴烤火,那边马棚立刻就“走了水”,如此应验,还是巧合吗?

冷子兴是古董商人,大宅门里出入惯了,什么兴衰没见过;探春聪明果敢,有英雄气度,他们有此见识固不足奇,而刘姥姥若仅仅是个乡村老妪,怎么能看到这么深?

玩闹一天,第二日一老一小——贾母、巧姐都病了。刘姥姥一眼看破,知道是“撞客”了,提示王熙凤查祟书,原来撞着花神了。这个还不稀奇。

稀奇的是她是怎么解释的:“小姐儿只怕不大进园子,生地方儿,小人儿家原不该去。比不得我们的孩子,会走了,那个坟圈子里不跑去。一则风扑了也是有的,二则只怕他身上干净,眼睛又净,或是遇见什么神了。”

刘姥姥把巧姐和乡下孩子对比,巧姐不大进大观园,而乡下孩子常跑坟圈子——这其实是说,大观园就是坟圈子!大观园亭台楼阁,花团锦簇,莺歌燕舞,怎么是坟圈子呢?这当然说的是大观园的悲惨结局。正所谓,“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而且,刘姥姥强调,巧姐这样的小孩“干净”,用意其实是指其他人不干净。干净的小孩撞了客容易治,而你们这些不干净的罪人呢?你们还有救吗?

如此反复示警,贾家没有一个人醒悟。刘姥姥干脆直奔主题——贾宝玉,闯入怡红院贾宝玉的卧室,“扎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鼾声如雷,弄得满屋“酒屁臭气”;这一回的回目下句叫“怡红院劫遇母蝗虫”,“劫遇”两个字泄露天机:正是假借刘姥姥酒醉失态这种方式,来警示贾宝玉劫难将至,切莫把眼前的富贵享乐当做理所应当,当做千秋万载。高贵雅致的怡红院,连同这大观园,这荣国府,被毁灭,被践踏,也就是转眼间事。

而贾家举族皆在梦里,任人怎么喊,也喊不醒。

三、拯救

警示的另一层,是拯救。

巧姐的名字是刘姥姥起的。王熙凤认为生日是七月初七,不好。刘姥姥说:“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这番话,一则,启发王熙凤,不要在乎日子好不好,要坦坦荡荡地对待。二则,预言了巧姐的命运:长大了,“成家立业”,一时不顺也会“遇难成祥,逢凶化吉”。

刘姥姥有预言人物命运的能力,不是偶然。起初一见到平儿,便以为是“二奶奶”,正面看,这是认错了,反过来看,则是预见到平儿的将来。还有之前给贾母一众讲乡间故事,“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不就是预言林黛玉的结局吗。

又,巧姐抱个大圆柚子玩耍时,看到板儿拿着个佛手,便哭闹着要,众人哄着换了过来。这是巧姐板儿两人结缘的暗示,也是刘姥姥借板儿之手,赐巧姐佛手,以传达慈悲,以指点迷津,暗示了将来贾家大难之日,来拯救巧姐的,正是刘姥姥。

贾家罪孽已多,但是孩子没有罪;而且王熙凤既偶然动了善念,有惠于穷人,就应该有福报,只是她自己罪业深重,不可救赎,这福报就将应验在她的孩子身上。

当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就将由求助者角色转变为拯救者;巧姐得到刘姥姥搭救,而脱离苦难,最后与板儿喜结连理,虽与富贵无缘,却能安然享受平静幸福的烟火人生。

刘姥姥百般启发,不能警醒昏睡中的贾家一众,也是劫数使然,这个腐朽家族腐朽阶层的整体崩溃无可挽回,只能救得一个是一个了。

如果我们只当个热闹,当个笑话来看刘姥姥故事,就未免粗疏了;而认识到这个人物审判罪业、预言未来、示警拯救的功能,则不难发现真相:刘姥姥与警幻仙子的符号意义是重叠的,刘姥姥就是警幻仙子的凡间化身。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