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辩伪【1】——从材料鉴识古玉
一、“远看玉,近看工 ”
古人说;“远看玉,近看工 ”对古玉的鉴识首先把握的是材质,也就是说古玉首先断质而后断代,玉狭义的讲是指硬玉(翡翠)和软玉(和田玉),硬玉流入中国历史很短清初才流入民间。软玉的使用至少已有7000年的历史。
二、“石之美者为玉”
从广泛的角度讲“玉,石之美者”,因此在古代玛瑙、绿松石、水晶、都称其玉,我们今天要从材质上鉴识古玉,还要了解这些材质被使用的“历史”。如红山文化玉器用的大多数是岫岩玉,良渚文化玉器多用地方玉小梅岭玉,新疆和田玉的大量使用是从商代开始的。明代以前的和田玉多为籽料,俄罗斯玉、青海玉和河摸料玉的使用只是20年的历史。
三、古代主要玉种;
1、岫岩玉——矿物成分蛇纹石。使用已有12000的历史。红山文化大都采用的材料。
2、透闪石——阳起石,产于江苏的“软玉”,但外观不能与新疆的和田玉相比,其外部特征有云母壮闪光点。在良渚文化被采用。
3、独山玉——是一种蛀变的辉长岩。独山玉在新石器晚期已被采用。
4、和田玉——产于新疆,是商代以后独领风骚的美玉,是中国人心中的玉宝,为历代宫廷御用。是真正意义上的“玉”。
5、绿松石——在新石器时期已被采用。
6、玛瑙——在新石器时期已被采用。
7、翡翠——高档玉石,产于缅甸,大概在清初才进入中国。
四、从狭义上论古玉材质,区分和田玉、青海玉、俄玉
在明代之前古人惯用和田玉,且是不会去开山料的,有可能会用一些山流水,大量使用的是籽料。所以判断玉质一定程度上成为鉴赏古玉的第一步,对于区分几种常用来仿古玉的玉料特征及和田玉本身的特征很必要。
1.产出及特征
1)新疆和田软玉:产出形式较丰富,山料,籽料,山流水,戈壁料均有。新疆和田软玉多产于海拔4000至5000米的冰川上,随着冰川和水流跌落3000至7000米的高差.
2)青海软玉: 以山料为主,也有少量的山流水,至今没有发现籽料产出。它们的产出是由其生长特性决定的。青海软玉矿床离河床非常近。那什台玉石矿离青藏公路不到10公里,和河的高差仅几百米。
3)俄罗斯软玉: 矿床地层含水高,海拔低,其籽料磨圆度不及新疆籽料,有很厚的皮。
2 .矿物成分
1)新疆和田软玉:主要成分是透闪石,含微量阳起石,透辉石等。矿体主要呈团块状,囊状和透镜状等,质量好的产于大理岩中,以白玉,青白玉,青玉和墨玉为主,可见榍石。
2)青海软玉:主要矿物成分是透闪石,但其含量明显低于和田软玉,此外,普遍含有方解石,透辉石,硅灰石,白云石等,其中硅灰石是新疆和田软玉中没有的。
3)俄罗斯软玉:其中贝加尔地区软玉中透闪石含量占95%以上,可见石英,次要矿物有白云石,磷灰石,绿帘石,滑石,磁铁矿等。
3.结构
1)新疆和田软玉是纤维交织结构,内部结晶呈短棒状或丝束状,有时也会呈现云絮状结构,高密度,甚至看不清其内部的结构。(就大部分玉料而言,但不绝对)
2)青海软玉以纤维交织结构为主,但青海软玉的矿物颗粒明显比新疆和田软玉粗,结晶度明显比和田软玉高。
3)俄罗斯软玉大多结晶粗大,有斑驳感,近看白度正常,远看则感到有青色系。
4.玉质结构里的内含物名称和特点
1)新疆和田软玉中,籽料带水线的很多,很多人不接受水线,但是对于买料的来说喜欢水线,一般来说带水线的料子要比一般的料子更为细腻。
2)青海软玉中水线的主要矿物成分与主体也是一致的,均为透闪石,且含量更高、结晶度更好。在用鉴别仪下和扫描电镜下观察水线与主体部分呈突变接触,水线中的透闪石晶体为细长纤维状,具有明显的定向性,较高的透闪石含量和定向紧密排列的显微纤维构造是造成水线透明度较高的主要原因,同时这种结构还使其韧性降低。
3)俄罗斯软玉中,也有水线共生的现象,但是白料中的出现程度,不如碧玉更为常见一些。
5.油份和手感的对比.
1)青海软玉:油份比较差,显得比较干、嫩! “凝脂性”不强,用手盘的话,显得很涩,很难盘活! 这可能是由于青海软玉结构、粒度均匀但稍粗,质感不够细腻,常见“糖晶”、“冰晶”结构,所以才略显“嫩”。
2)俄罗斯软玉:“凝脂性”不错,不过,用手盘的话,出油比较慢,盘久了总感觉光泽还是那么呛人,也是就是光泽怎么盘也不柔和,而且给人的感觉还是很强烈。还有,油份总是出不来!这种现象的科学解析为:俄料由于中细粒斑状变晶结构的软玉产出比例大,矿物粒度不均一,因而在外观上才表现为质地细腻程度不够,“油性”差,透光观察粒状感强(相对和田玉),光泽略带瓷性。
3)新疆和田软玉:“凝脂性”绝大部分很强,用手盘的话,很容易出油,盘久了感觉玉的表面变得很润,很油,这种现象的科学解析为:和田玉结构为典型的毡状交织结构,矿物颗粒非常细小,一般为0.001mm左右,表现在外观上即为:质地细腻,“油性”强,“饭粒”感弱。虽然大多数新疆和田软玉如此,但不绝对,也有一些料质结构和成份上达不到以上标准的和田玉,盘玩过程的变化不会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