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每年城市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现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住宅建设的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而且发达国家的建筑钢材都是可会收的,而中国建筑钢材基本都包裹在钢筋混凝土之中,是不可回收的。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建筑技术一直没有与国际建筑科技并轨,走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房屋建造模式,从城市到乡村,从东部发达地区到西部贫困地区,从高档别墅到农民房,几乎所有建筑都是钢筋混凝土“梁柱体系”的承载结构加上“秦砖汉瓦”的砌块围护结构。

原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思考》一文中说:“…我国资源、环境的约束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住宅建设方式。目前,我国住宅建设过程中,耗能达到总能耗的20%多,耗水占城市用水32%,城市用地中有30%用于住宅,耗用的钢材占全国用钢量的20%,水泥用量占全国总用量的17.6%。住宅建设的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达30%以上,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住宅建设的任务还很繁重;另一方面又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资源、环境、生态压力,继续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住宅建设,各个方面都将难以承受。

此外,既有住宅也是造成能源紧张的重要方面。我国既有城乡住宅建筑总量约330亿平方米,而节能型住宅不足2%。这些既有住宅还在无节制地消耗着大量的能源,比发达国家建筑能耗高2~3倍,这势必进一步加剧我国能源紧缺的矛盾。

从根本上讲,要按循环经济的要求指导住宅建设。住宅都有一个近期建设和长远使用过程的资源消耗问题,应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搞好资源综合利用。

总之,住宅产业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领域,要通过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途径,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作出贡献…”

20多年来,由于缺少实质性政策和技术的支撑,建筑节能技术只是停留在口号上,不但没有进步,而是大踏步的倒退。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建筑消费的运行能耗大概只占到社会总能耗的10%,目前已经上升到了27%。如果在加上生产环节的能耗,建筑耗能的总量大约要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6.7%,建筑节能技术现状不容乐观。

现在不但城市里遗留下了大量现在和将来需要定向爆破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乡村也不例外,因为他们采用了和城市一样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

由于中国住宅产业一直没有和国际住宅建造技术并轨,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也紧跟国际住宅科技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时髦的口号,提出了发展“钢结构建筑”和“住宅产业化”等一系列响亮的口号,但由于目前中国的建筑结构还停留在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体系”上,建筑材料还停留在混凝土砌块,甚至仍然是泥土烧制的“秦砖汉瓦”上。属于“推倒砖头垒砖头”的低水平建造方式。

自从人类在20世纪之初提出“住宅产业化”以来,“钢结构建筑”和“住宅产业化”就一直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辅相成,没有“钢结构建筑”,就无从谈起“住宅产业化”,如果连钢结构住宅还没有起步,就直接去奢谈什么“住宅产业化”,也只能是“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

“住宅产业化”、“钢结构建筑”和“绿色建筑”当然好,经是好经,只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经文尚没有看清楚,就已经胡里胡涂的念了好些年了。大多数人,甚至包括一些专家、学者和官员对“钢结构建筑”和“住宅产业化”的理解都很肤浅,甚至还闹出了很多笑话,例如说“住宅产业化是1968年日本专家最早提出来的”(包豪斯学派对现代建筑产业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早在1910年,沃尔特·格罗皮厄斯提出了住宅产业化,并写出了《住宅产业化》一书。);把亚力山大·格拉哈姆·贝尔发明的空间桁架结构称之为“钢管材料的‘临时建筑’(即深圳老高交会馆,这是一栋充分体现了现代钢结构建筑技术优势的优美建筑)”;把“绿色”当成是“绿颜色”(例如把破坏的山体漆成绿颜色)或“绿化”(例如一些北方缺水城市大面积种植高耗水的外来草坪),这就是因为官员们误解了“绿色建筑”的真实含义,才造成了城市建设中的“绿色浪费”。

尽管中国房地产行业对ISO14001环境管理系统标准还很陌生,但好在目前国际上对绿色住宅建筑还没有像钢结构住宅和住宅产业化那样的硬指标,所以怎么说都不犯毛病。“浑水摸鱼”也能从“矮子”(钢筋混凝土梁柱加泥土烧制的“秦砖汉瓦”)中间选出“将军”(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住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