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之二岗位
今天讨论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二个内容,岗位设置。
首先,说说我对岗位设置的理解。
岗位设置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岗位来自于组织设计,组织设计来自于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来自于战略定位,战略定位来自于企业愿景。
岗位设置就是组织与工作系统研究的基础。
战略目标确定后,需要明确部门设置和部门职能。部门职能明确后,就需要把部门职能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上。
在我所在的企业,部门设置和部门职能是组织管控的范畴,是由我们与麦肯锡共同完成的。组织管控的内容确定后,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输入。人力资源管理据此设计岗位。
部门的职能如何拆解,什么样的岗位需要分设,考验的就是组织与工作系统的了解程度和深度了。这也再一次印证了人力资源必须懂业务。
其次,说说岗位设置的几个原则。
第一,是工作能力的接近程度。很多情况下,每个岗位都是要同时干几件事的。首先要考虑的是不同工作任务对于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要求的接近程度,比较接近的,适合放在同一个岗位。差距比较大的,就需要分配在不同岗位。否则,很难有好的效果。
第二,是工作任务的饱和程度。设计之初要尽可能考虑工作量,不能从设计上就造成部门内部分工不均。当然最后无论如何设置,不同岗位对于组织的作用还是会遵循二八原则,20%的人做出80%的贡献,剩下80%的人只能提供20%的贡献。
第三,执行阶段要相对严格按照岗位设计分配工作。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不同岗位要求不同,对应不同的业务条线,这关系到员工的上升通道和职业生涯规划。虽然部门负责人有权按照工作任务灵活调配,但必须遵循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否则就失去了意义。
再次,说说岗位价值评估。
岗位设计完成之后,就需要对不同的岗位做价值评估。
德勤有一整套岗位价值评估的工具,分为不同的维度按照分值分别打分,最后加权汇总得出总分。
许老师的评价标准相对简单一些:责任大小、知识技能、辛苦程度、工作环境四个维度,权重分别是4、3、2、1.。
我所在的企业按照德勤的方法论进行了几百人规模的岗位评价,总的来说虽然不同岗位的人评价结果各有不同,首先至少是对自己所在岗位评价较高,但最终的结果还是有很大一致性的:岗位责任大、知识技能要求高的岗位,得分就高。
价值评估的结果,体现的是岗位重要程度、贡献程度、辛苦程度等等,代表着组织对一个岗位的认可程度。
如何运用岗位价值评估结果是件很重要的事。首先至少可以体现在职级上,然后由职级的差异带来薪酬的差异。不同职级又代表着在组织内部的地位和层次。
最后,说说传统岗位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技术变革的突飞猛进、商业模式的不断迭代,很多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传统的人力资源理论也在面临一些挑战。归根结底,是工业时代的理论不适应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乃至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这在岗位设置上有非常明显的表现。其实质是管理的逻辑正在从牛顿的机械论走向达尔文的进化论。
比如,一旦有了岗位设计,就有了具体的职责。那么员工对于个人职责以外的公司目标,应该持什么样的心态?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我觉得这个问题在很多企业都很突出。
其原因在于,第一流的人才往往是非常全面的,一个固定的岗位在固化其职责的同时,也限制了其他作用的发挥。
假如公司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员工能力不足的原因,无法顺利开展。但公司其他部门其他岗位上,还有员工有能力更好完成这项工作。这时企业应该怎么办?抽调这个员工加入新的工作团队?那原有工作又由谁来承接,完成的质量又会有怎样的差距?
这就带来了组织灵活度的话题,公司在岗位设置上必须要有灵活度和调整机制,要根据战略目标实现的需要,跨部门跨岗位灵活调度员工,在岗位之外,建立跨部门工作团队和工作小组。
公司是商业史上的伟大发明,但公司也不可能永久存在。可以颠覆公司的因素,目前能看到的是区块链。未来一定会出现大量的独立工作者,这些独立工作者都是知识服务者。他们用自己不断增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很多公司签订合作合同取代过去和一家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独立工作者的专业性和适应性更强。其结果是大量重要岗位从公司内部走向外部,从独占走向共享,第一流的人才不会再属于任何一家公司,从而可以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样经济发展才能有更大的动力和空间。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启发。明天打算讨论一下职级体系,后天讨论绩效考核,再然后是薪酬。
最后是每天都有的一段话:
如果关注了这个公众号,那就请定期来看看感兴趣的内容。
如果觉得写得挺不容易,那就请给个点赞。
如果觉得公众号的内容有共鸣或者有错误,那就写下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