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锡行·东吴丨跑者用心做的良心赛事

潘俊仰(怪兽)和姚佳(小太阳)在赛场上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钢铁队友,场下更是密不可分的合作伙伴。这次“逐浪锡行·东吴”就是他们联手打造的越野赛事,上周末于无锡市滨湖区的太湖畔举行。

说起无锡,历史也颇为悠久,这座西汉时期建县的城市,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建国后,无锡被立为省辖市,地处太湖东北一隅。80年代开始,随着苏南经济的快速增长,无锡也迎来了历史机遇,而在江阴和宜兴被划归无锡之后,无锡市的地域从此雄跨太湖,与南京和苏州并称“江苏三巨头”。

对于像我这样从没来过无锡的大众跑友来说,提起无锡一定还是会想到几年来口碑相传、几乎零差评的“无锡马拉松”,在我心中,它无疑是这个城市的第一标签。事实证明,如果一座城市能以马拉松赛事当做城市名片,在国内叫响,那其本土的路跑高手一定不会少。

从北京出发一夜卧铺到达无锡,出站之后乘公交车前往锡山的迪卡侬,赛事领物处就被安排在这里。简单识别身份信息之后,我就顺利的拿到了参赛包,整个过程还不到10秒,效率之高前所未有。赛事包里发了不少赞助商的礼品,除了Aptonia的能量棒和果泥之外,50公里组的有AfterShokz韶音的帆布袋,Hoka One One的短袖,Ultimate Direction的便携水杯以及Sea To Summit的小叉勺,光这套装备就已经快值回报名费了,可以说非常良心。

乘公交回到酒店之后洗漱完又补了一觉,晚上出来到街上寻找当地美食,我很喜欢吃面,来之前还是做了一些功课,专门在一家老字号面馆附近订的宾馆。这家面馆叫拱北楼,颇有历史,味道也不错,可以来尝尝。

比赛日5点半起来吃了早点,然后收拾排空完毕乘公交来到了雪浪山,也就是赛事的起点。顺着赞助商刀旗指引到存包处时还不到7点半,这里已经陆续来了不少人。我报的是50公里组别,参赛者大约200人,8点起跑。官方爬升数据为2100m+,账面上看还是比较简单的。(实际相同数据下,难度还是会大于北方的赛事,下文会细讲。)

换完衣服存好包后准备跟着大家开始热身。这之前还临时加了一个暖心环节,就是给当天过生日的几位选手送上蛋糕,可惜没有我,上千人一起为你祝福生日快乐的场面,想想都很激动。

热身没5分钟,紧接就是发枪时刻。柴古唐斯的老板娘能来当鸣枪嘉宾真挺让我意外的,给大家带来一个惊喜。果然她的号召力当场无人能及,一呼百应仿佛来到了自己的主场。后来她跑完30公里比赛,又来到终点开始呼麦,此情此景真是恍如隔世,以为又回到了临海的赛场。

令响出发,30和50两个组别的小伙伴混在一起,不少人的目标和我一样,就是拿到冠名赞助商——深圳航空奖励给每组别前50名的“小飞机”。这和柴古的红马甲一样,一定程度上也是身份和荣誉的象征。

对于大多数比赛来讲,每次只有5-10%的人可以拿到奖金、奖杯或奖品,剩下90%左右的人,完赛得到的奖励其实没有任何分别。我认为这其实对一部分大众非精英选手来说并不公平。也许他们的实力并没有达到可以站台和拿奖的级别,但这些人也突破了自身极限,拼尽了全力,相对“吃喝游玩逛赛”的选手们,更应获得一些鼓励。

我之前跑过天目七尖拿到了前50名奖励的背包,而柴古括苍则实力不允许没拿到红马甲,被挡在100名开外。而类似这样的赛事体验感就非常不同,有名次奖励的刺激,给我留下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

我因为这次要挑战自己的越野赛事背靠背,加之在上一场莫干山百公里中伤腿未愈,起步开始的策略就非常明确:不拼不抢,以相对舒适的节奏去跑,伤腿有感觉必须马上降速,以保完赛为主,运气好就拿架小飞机。

但实际上身体还是不听使唤,追逐可能是人类的本能。第一公里跟出去就是4分出头的配速,直到慢慢有爬升以后才缓缓降下来,开始的这段非常好跑,都是硬化防火公路。由于第一个补给站的距离相对较远,出发的时候我还是灌了一瓶水的。但没跑多久我就感觉有点带少了,因为天气很热,下次为了保险还是要带上两个软水壶。

上山下山,走街串巷,很快来到太湖边,沿着岸边的公路开始奔跑,路跑高手一个个跃我而去。平路一直是我的弱项,这次已经预见到会有大段的平路,心理有了慢慢磕的思想准备,同时也给自己不断打气。非常幸运的是左腿受伤部位并没有因为之前这10公里左右的赛道而加剧疼痛,反而热身之后跑开了。而莫干山过去的这两周,我几乎一步没跑,除了上下班骑车,一直在静养,此前从未受过这种伤。

到13公里的时候,路况转差,脚下开始遍布碎石,还是贴在太湖岸边在跑,身前左侧就是“海”一样让人心醉的太湖。这时候遇到了一位给我们拍照的摄影师,在路边对我喊:“加油兄弟,你是第100个!”我下意识的反问,真的假的?因为当时并没有公布查询排名的链接地址,大家都是盲跑,不知道各自名次。

摄影师非常确信。于是,我边跑边对前后的跑友念叨起来:“加快啦,我是小飞机的收队,比我慢的都拿不到小飞机呦!”对于混合组一起跑的赛事来说,通常都是短距离的选手,跑在前面的比例更高。换言之,我身前这99人,理论上应该至少50位是30公里组的,我在50公里组的实际名次一定会排进前50位。

知道名次之后只是心里有底,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身前身后几位的节奏都非常一致,但如果根据以往比赛的经验来看,如果跑了10多公里还在我眼前出现,那大概率到后面要被我反超。

离开太湖边,逐渐进入山地赛段,又跑了大约10公里山路才和30公里组分开,他们还剩几公里就冲线了,而我们50公里的赛程还未过半。

眼前选手少了大半,我因为担心名次就没有掉速,一直咬牙在拼,这期间超越了10多个人,却有一位鬓角斑白的“大哥”一直挡在身前。追上几步和他攀谈起来,原来他是无锡本地人,这边的山都爬过,对赛道也熟,告诉我别着急发力,后面的赛道才越来越难。我点头认同,下意识赶紧降速,真是打心眼里佩服这位58岁大哥的体力,说:“再过20年呀,我肯定没您这么厉害。”大哥这么回我让我挺开心:“你每年进步一点点,到时候一定比我厉害的多。”

随着比赛深入和气温的升高,我的右腿逐渐有了一点抽筋的迹象,好在CP3补给站很快就到了。几乎从不依赖补给站的我,在这里破例喝掉了两碗菜汤,开启后半程的艰难跋涉。后面这段路我和一位97年的青岛小姑娘结伴前行,她说跟小太阳还是校友,路上还和怪兽打了招呼。她从大学开始爬山跑马玩越野跑,出道经历跟我何其相似。我知道她的越野路、人生路都还很长,年轻真好!

与前半程硬路占多数的赛道不同,后面这半截除去怪兽给我们临时改路线省去了300米宝界山的转山爬升之外,更多的是山路。前半部分还很成熟道也宽,都可以跑起来,游人和徒步者都很多,还有很多公司来这边组织团建,和北京户外经典的香植线非常接近。

但人多并不影响赛事体验,整条赛道分段都有很多志愿者在补标,几乎没有跑错的可能。后面则逐渐野化起来,林子灌木和碎石山头,速度逐渐受到限制,最后还赠送了一段下坡台阶。

我在最后一个补给站也就是CP4的时候,志愿者跟我说是第38名,这时我总算踏实下来,心说只要不放过去10多个人,小飞机就唾手可得。从这里吃饱喝足再出发,一方面路况转差跑不起来,另一方面自己也主动降速,保存体力留给第二天。

最后龙王山这段我很喜欢的山脊路让很多选手叫苦不迭,尤其下来之后还要再爬一趟雪浪山。确实这场比赛更像是一场区域性质的训练赛,尤其30和10公里组别的,很多都是越野新手,他们正需要一些难点赛段去进行能力的提升。

作为一个北方人,我在江浙跑过的赛道其实也不算少,莫干山、柴古括苍、江南之巅、天目七尖、金华北山和西湖跑山等等,但和这里的体验又迥然不同。

无锡的赛道一定程度上更像大连西海岸,都是1,200米的小山丘,起伏不陡但非常多,持续的可跑性非常强,是很典型的高速赛道,而一旦选手能力不足,在这种赛道上持续冲,会很容易中暑、抽筋。控制节奏和适时补给就显得非常重要。

最后这段路大家都提速了,我陆续被几名选手超越,与30公里组的小伙伴们会合之后,就不敢怠慢了,怕再放过去几个让我遗憾痛失小飞机。

其实每次追上短距离组别的后队,都会给我挺多的感触。按说这类人在一般的比赛中是不可能有交集的,出发之后的一两分钟可能就拜拜了,身前身后可能总是那和你节奏相似的几个人。而有时线路设计会有几组人共同完成的赛段,在这里总能看到其他组别的后队或拼搏或强撑的身影,当然也有一些不慌不忙慢慢看风景享受比赛的。

最后我也遇到好几个,看到了队伍收尾选手的真实状态。他们腿酸脚疼步履蹒跚,距离终点只差这么1,2公里,谁也不愿放弃。让我想到了两周之前,我在莫干山走最后几段令人崩溃的下坡。越野跑就是这样让人越挫越勇,吃一堑长一智。相信他们下次比赛的表现会更完美。

这次无疑我是非常幸运的,冲线后如愿拿到了小飞机,距离第50名只领先了不到5分钟。

最后终点的补给不得不夸,除去路上常规的水果饮料面包干果之外,居然还有豆花!这可能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豆花,舍去赶车,坐那儿足足喝了5碗,十星好评

吃饱喝足,因为还要赶往下一站。赛后的“大保健”暂时无福消受,下次时间充裕一定好好体验一下。

赛道终点亦起点。

户外不是探险,人生才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