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让我们穿好“新衣”迎接中华民国的到来 | 经典旧文

(“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洗稿,授权请微博私信@春梅狐狸)

把本文分享到朋友圈,或以链接形式分享无须授权

本文与本期的第一篇推送对比是很有趣的,朝代更迭下的服饰变化。

写在前面:

“清末”与“晚清”是区别的,这是由于服饰史是相对很细腻敏感的历史,所以这两者之间的服饰风格早已是天壤之别了。本文说的就是“清末”,简单来说就是光绪后期至民国建立这段时间(主要是民国建立前数年)。

由繁入简

如果说晚清是繁复的滚镶、精美的绣花,以及标志性的八字袖的话,那么清末的趋势就是一洗这些浮华,衣服的装饰渐渐趋向于简化,而款式也渐渐收窄(袖子与衣身都收窄了),显得合身而简约。

▲晚清(1875)汉女装形象

▲清末(1909)汉女装形象

34年的差距,如果换算在今天,大家肯定会惊呼1981年与2015年之间的服饰潮流差异,但是却总是忘记古人曾是今人、今人也将会作古,而不愿去承认这种差距在古代也会活生生地存在!

清末的服饰可能更符合现在的审美,纤细修身,装饰简约而富有现代感,时髦女性开始使用西洋花边装饰自己的服饰。由于过分地不像“古代人”,所以清末老照片非常容易被认为是民国时期。

清末的服饰趋向进入民国也一直保持着,所以我们看到民国初期(1910s)的服装进一步收窄与简化,领子渐渐变高、衣长渐渐缩短,一直进入二十年代后袖子才变得短而宽大(倒大袖)。

女人们的刘海

而同时,女人们也开始流行了刘海(跟古装剧不一样,古代女人是不刻意留刘海的,小女孩的杂毛除外)。当时的刘海在如今看来有几分怪异,会令人感觉修剪的程度很高,并且有着不太好理解的审美取向。

更“老土”的可能是这个了吧,这种珠箍在当时可是很时髦的哟!

末世乱象

清末还有一个颇值得玩味的现象就是,旗人与汉人的装饰正在逐渐趋向一致,导致很多时候很难分辨她们。旗装用上了汉装才有的立领,汉人女子也不再是典型的衣裙妆扮了。

晚清以来,旗人服饰装饰逐渐繁复,加上也使用以前只有汉女装才有的立领,所以往往只看衣服上半部分难以分辨。清末却渐渐连全身装束都难以分别了,仅能从裹足、发型等处判断。

此外晚清开始职业妇女的大量诞生,挑战了原有的性别空间,妓女与女学生们纷纷以男装为潮流,穿男装梳辫子,可以毫无禁忌地走在路上。许多关于反缠足、性别平权、女学兴办方面的进步行为其实也是在清末这段时间被奠定下来的。

▲1909年《图画日报》

而男人们遭遇的烦恼大概就是要不要剪辫子了。很多人的认知是民国才开始剪辫子的,其实早在清末各大报刊就已经就剪不剪辫子这件事分队争论了,进步人士早早效仿日本“断发易服”。少年男子更是将头发弄得各种潮流时髦,无奇不有,招摇过市,剪女孩子的刘海,油光粉亮,男女无别。

▲1910年《神州日报》

▲1908年《时事报馆》

可以说路上不仅旗人与汉人难以辨别,连男女都是混淆的。然而在思想舆论方面,却已经全然一副准备好了的模样,人们并非因为进入民国才萌发了那些思潮,而是那些思潮等来了民国!

服饰的流行性并非全国统一步伐,一些远离时尚中心的地区会相对滞后。有时候我写的一些年代性的图文,会提取一些特征告诉大家,但是请不要当做程式。谢谢,以上说明适用于我全部的服饰年代性科普文。

注  业余打理,无暇校对,若有错字,还请见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