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胊忍县的“大小石城”与唐代云安县盐官
杨君昌
汉代朐县,《后汉书·吴汉传》注云:“《十三州志》朐音春,音闰。其地下湿,多朐虫,因以名县。故城在今夔州云安县西万户故城是也。”《旧唐书》称“云安,汉朐县”。仇兆鳌注杜甫诗说:“《水经》:江水迳临江县南,左迳石城南。《巴汉志》:朐县山有大小石城,汉朐,唐云安也。”这些记载使人认为汉代朐县的辖区与唐云安的辖区完全相同,从而认为唐云安县境内也有“大小石城”。如杜甫诗《将晓》二首的注释中,就把“大小石城”定在唐云安县境内,而导致对其诗作时地及内容的误解。
汉代的朐县境内有大小石城,唐代的云安县就不再辖大小石城。因为唐代的云安县只保留了汉代朐县辖区的一部分。我们先看《旧唐书》志第十九,地理二,山南西道部分有关的记载:
开州 隋巴东郡之盛山县。义宁二年,分万州,仍割巴东郡之新浦,通川郡之万世、西流三县来属。武德元年,改为开州,领四县。贞观初,省西流入盛山。天宝元年,改为盛山郡。乾元元年,复为开县。
盛山 汉朐县,属巴郡。蜀分置汉丰县,周改汉丰为永宁。隋改永宁为盛山,以山为名。新浦 宋分汉丰县置。万岁 后周之万县,隋加“世”字,贞观二十三年,改万世为万岁县。
我们再看《旧唐书》志第十九,地理二,山南东道部分有关记载:
夔州下 隋巴东郡。武德元年,改为信州,领人复、巫山、云安、南浦、梁山、大昌、武宁七县。二年,以武宁、南浦、梁山属浦州。又改信州为夔州。
云安 汉朐县,属巴郡。故城曰万户城,县西三十里。有盐官。万州 隋巴东郡之南浦县。武德二年,割信州之南浦置南浦州,领南甫、梁山、武宁三县。南浦 后魏分朐县五鱼泉县,周改为万川,隋改为南浦。梁山 后周分朐县置,治后魏万川郡故城。
以上的记载虽然在个别县的设置时间上与其他史书有出入,如从汉朐县分出来的南浦县在《晋书·地理志》中就已经有了,但汉代的朐县在唐以前就已经一分为五,在唐代是五个县的建制则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唐代开州的盛山县是由原来的汉丰县改名,新浦县是南朝宋的时候分汉丰县的一部分设置,而汉丰县又是三国时期从朐县分出来的。因为唐代万州的南浦县、梁山县都是从朐县分出来的。因为唐代夔州的云安县是汉代朐县辖区逐次分出几个县后余下部分改的名。虽然不能说唐代盛山等五个县的辖区全部是汉代朐县的辖区,因为唐代的盛山县包括了原来属通川郡的西流县,但唐代盛山等五个县的辖区基本上都是汉代朐县的辖区则是没有疑问的。虽然不能说唐代云安县只保留了汉代朐县辖区的百分之二十,但云安县保留的汉代朐县的辖区还不到汉代朐县辖区的百分之三十则是肯定的。因此,汉代朐县辖区内的山上有大小石城,唐代云安县辖区内的山上就不一定既有大石城又有小石城。汉朐县的大小石城在哪里呢?1935年重修的《云阳县志》卷一说:“大石城在今万县城西,即天生城……小石城在县西六十里,今曰盘石城。”在撤销万县地区行署建立地级市四川省万县市以后,天生城就在万县市天城区人民政府所在地附近。天生城又称天子城,是一个很高而又很大的石山包。在这个石山包上建了前后寨门以后,它就象一座险峻而又坚固的石城。天生城除了后寨门处的山岩不很高以外,其余都是很高的悬岩,形势十分险要。而且上面比较宽广,有耕地一百多亩,现在住着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天生城在长江北岸,距万县市天城区市区约一公里,距长江江岸约三公里。因其四面陡峭,雄伟险峻,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相传蜀汉昭烈帝刘备曾屯兵于此,故又称天子城。南宋末年,万州守将尚官夔据险守城,抵御元兵,留下了光辉的战迹,现留有《石壁记》等珍贵历史文物资料。因其是一个便于参观的地方,现正准备开发为旅游景点,今万县市规划拟建天子城公园。小石城就是今万县市所辖云阳县双江镇附近的盘石城,当地农民称它为磨盘寨。盘石城的形状与天生城是基本相同,但地势更为险峻。现在上面住着四家农户,有耕地十亩左右。它与天生城相比,当然就小得多,称它为小石城也就是天经地义的了。盘石城也是在长江北岸,距现在的云阳县城六十华里。三峡工程完工后,现在的云阳县城将被淹没。将来的云阳县城就建在盘石城的下面。盘石城将成为未来云阳县城一大景观,招徕众多的游客。除了天生城和盘石城,在汉代朐县辖区内再也没有这祥的石城了。天生城、盘石城在汉代都在朐县的辖区以内,《巴汉志》说“朐县山有大小石城”是正确的。但在唐代,就只有盘石城在云安县辖区内,再用《巴汉志》说的话来证明唐代诗作就不确切了。
天生城、盘石城,都不是真正的城,只是外表上象用巨石垒成高高的城墙的城。只是形状上象石城。所以解放前出版的《后汉书》在志第二十三,郡国五,巴郡“朐”下的注文均作“《巴汉志》曰:山有大小石城势者”。清乾隆时惠栋作《后汉书补注》,在卷二十三中认为“朐”下原来的注文“山有大小石城势者”应作“山有大小石城”,说“‘势者’二字衍”。后来,王先谦作《集解》引用了惠栋的说法。解放后中华书局出版《后汉书》校点本时正式认定“势者”二字为衍文,并在《校勘记》中作了说明。其实,从天生城、盘石城的实际情况看,只能作“山有大小石城势者”,删了“势者”二字反而名不副实。正因为如此,东晋成书的《华阳国志》和南北朝成书的《水经注》也是作“山有大小石城势”。
中华书局1975年版《旧唐书》点校本志第十九,地理二载:
云安 汉朐县,属巴郡。故城曰万户城。县西三十里,有盐官。
唐代云安盐官设置的位地肯定与当时实际情形大相径庭。唐云安,是汉朐县的一部分,汉时属巴郡。“故城”,即汉朐县城在万户城。万户城,即今旧县坪,是在唐云安县城汤溪河口西。“县西三十里”,是指“故城”“万户城”的位置。唐云安县城即今云阳县城,在汤溪河口长江汇流处。其北三十华里是云安镇,历代盐厂在此。“有盐官”,应是县治处设置有管理盐业事务的官署。假若盐官不设在县治处所,也必然设在产盐地云安,决不会设置在县西三十华里的万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