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哈尔滨中央大街建筑群
有个词叫“俯拾皆是”,用来形容哈尔滨的珍贵建筑文物最合适不过,像随意散落在街上的明珠,每颗都璀璨夺目,绽放着独有的奇异光彩。
因此,哈尔滨不像有的朋友认为的三五天就够转遍,反正吃吃喝喝、景点也不多,不是那样,如果细细品味哈尔滨的老街老建筑,还有城市起源城市历史城市特色,一个月时间够吗?!
中央大街寸土寸金,不只指哈尔滨炙手可热的中心街区店面含金量高,最重要是指这条街的街面——脚下踩的街石,中央大街整个步行道由方块石头铺就,选材于暖灰色花岗岩,形状与俄式小面包相似,工艺密实精巧。
这条路始建于1924年,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负责设计、监工,铺路用的方块石长18厘米、宽10厘米。
据说,当时一块方石价格值一个银元,一个银元够穷人吃一个月,1400米的中央大街可谓“金子”铺成的路。
中央大街的街道建筑包罗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风格的建筑71栋,涵盖了欧洲最具魅力、近300年的文化发展史。
“新艺术运动”源于欧洲,是为突破“折衷主义”而出现的新建筑艺术风格,特点为力图摆脱古典传统形式,创造一种适应工业化时代的凝练手法和简化装饰。
建筑特色是外形简洁,常用简单流畅的几何曲线,门窗洞口常采用圆角方额,突出曲文凹凸花饰和流水曲线墩朵装饰,檐口部位与众不同,富有雕塑性。
1898年以后,哈尔滨出现了新艺术运动建筑,层数不高,各层门窗做有机变化,楼梯、栏杆、阳台金属构件模仿植物形态,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新艺术运动建筑又译为摩登式建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艺术运动在欧洲的时间并不长,大约不到10年,而在哈尔滨却持续30年,应该说,哈尔滨是新艺术运动终结地,这也正是哈尔滨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原因之一。
中央大街89号(马迭尔宾馆)原为俄籍犹太人И.А.卡斯普创办的集宾馆、影剧院、咖啡厅、珠宝店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1913年全面竣工。
设计师为С.А.维萨恩,砖混结构,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建筑平面呈L形,建筑造型优美舒展,外墙装饰精致典雅,“女儿墙”轮廓和穹顶形式多变,体现了欧式建筑精华,檐口曲线自由流畅,立面阳台栏杆采用金属材料制作的植物纹样造型极为优美,“马迭尔”俄文名意为摩登、时髦、现代,哈尔滨类保护建筑。
伊格莱维纤商店旧址(原杰西卡)位于哈尔滨道里区的中央大街92号,哈尔滨市二类保护建筑,建成于1921年,三层砖木结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该建筑物底层为仿石基座,采用落地窗,二、三层窗口形式复杂多样,主入口上部两侧设高大爱奥尼柱式,檐口出挑大,立面设宽大阳台,铁艺栏杆花饰精美,“女儿墙”局部高起,富有变化并与两侧形成对比,现为新药特药中央大街店和“森马”服饰。
建于1935年,砖混结构,仿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墙体采用仿石块砌筑,有明显凹槽分割,形成水平线条,强调建筑基座稳定感,建筑檐口下设流畅复杂的花饰纹样,转角处设主入口,其上设铁艺栏杆阳台,造型个性鲜明,做工精湛,顶部花饰突出,建筑轮廓起伏,变化清晰,哈尔滨类保护建筑。
中央大街120号(教育书店)原为日本商人水上俊比左开办的松浦洋行,解放后为外文书店,现为教育书店。
中央大街的新华书店是中央大街较早建成的标志性公共建筑,始建于1916年,1918年竣工,砖混结构,是哈尔滨“巴洛克”建筑艺术风格代表,设计师为俄国人А.А.米亚科夫斯基。
建筑造型富丽堂皇,以古典柱式控制立面构图,表现形体的光影变化,设计者为强调中心,在转角顶层采用圆形穹隆顶,底层既设立出入口,三、四层贯通科林斯壁柱,并设大小不一的阳台,窗上饰以精美浮雕,壁柱上装点自由螺旋曲线,窗下出挑圆弧形花萼状阳台,转角处为主入口,二层上方立栩栩如生男女身突雕型像取代惯用的壁柱,撑托着圆弧型阳台,为雕塑家阿.罗曼的作品,夸大檐口的尺度与屋顶阁楼“老虎窗”协调一致,丰富了檐头线角的光影变化。
顶层为深红色半截阁楼层,孟莎式屋顶开“老虎窗”,半球型“洋葱头”顶端组成复合式穹顶创造了优美天际线,整个建筑力求创造动态向上的造型,是哈尔滨早年建筑杰出的代表,哈尔滨类保护建筑。
中央大街还有很多像这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大家有空,不妨多去那里走走,多留意一下那些美丽建筑。
本文摘自网络、仅供参考。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