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罾(散文)
我的家乡在太湖边。那时候,一个村庄里往往半数以上人家都有扳罾这种捕鱼工具。因为这里河道纵横、湖荡密布,水产丰富,自古以来,这里的人“靠水吃水”,充分利用各种简便有效的方式和工具去获取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在生活不太富裕的那个年代里,村民们为了生存和改善生活,常常会用忙完农活之后的空余时间去扳罾捕鱼。
“罾”,即古代一种用木条或竹竿做支架的方形鱼网。《说文》中是这么解释的:“罾,鱼网也。”由此可见,这是一种流传久远的古老捕鱼工具。
“扳罾”的规范读音为“bān zēng”。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吴江一带的方言中关于“扳罾”的发音为“bāi zēng”,与普通话的规范读音几近一致。我的家乡在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吴江梅堰龙南遗址附近,这里的方言本身就是一种很古老的地方语言,如以这一带方言中的“啊啦”为例,“好啊啦”即非常好、“甜啊啦”即非常甜、“快啊啦”即非常快,“啊啦”一词十分简洁,而从语言发展的历史规律看,越古老的语言应该越简明。所以,从“扳罾”的读音与吴江方言几近一致,可以佐证吴江方言历史悠久且传承良好。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我从小跟着家里长辈学了扳罾这种捕鱼方法。扳罾的网是正方形的,有大有小,小的网边长3米左右,适合力气小的少年使用,大的网边长4米、5米不等,适合成年人使用。从网边到网的中心点,整个罾网的网眼从大到小排列,到了中心点的网眼最小最密。以四根可以弯曲的小竹竿缚成十字形为罾,下端连着罾网的四角,上端缚一根粗长竹竿为提竿,提竿的小头和支架的十字处一起扎牢,并用一条绳子固定在提竿的尖端,绳子的另一端用手牵引以起到收网和放网作用。
扳罾也是一门学问,有的人收获多,也有人甚至半天下来毫无所获,这其中差距很大。根据长辈的传授,至少有这样几条经验很重要,一是要选择合适的地点,这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教训,最终选出鱼游动比较多的河道处,把罾放在这样的河段,就会收获更多鱼;二是要选择季节,夏季和秋季时鱼活动频繁,是扳罾的好季节,相反,冬季鱼很少活动,就难以捕到鱼,而春季是鱼的繁殖季节,这个季节捕鱼则有违天道,这是祖辈们留下的古训;三要观察天气,在气压比较低、比较闷热的天气,鱼活动频率高,相对容易捕到鱼;四要在渔网上沾染一些腥味或者吸引鱼的其他味道。另外,起网的动作要轻手轻脚、先慢后快,采用这种捕鱼技巧的收益要大很多。
每次捕到的鱼,一般都是用以家庭自给自足,这是传统农耕文明的一大特点。但每当捕获的鱼比较多时,一般都会分送一些鱼给亲戚及隔壁邻居食用,没有人会做出一家独享的自私举动,因为这涉及到全家的面子,即使那个年代十分贫穷,但在大多数村民心中,面子比天大。从中也可看出,曾经的江南水乡始终有着那种淳朴的乡情民风。至今,在我的家乡依然传承着那种共帮共享的古风,这种风尚一直在有效维系着同村人之间团结、和睦、相互帮衬的良好邻里关系。
儿时的记忆最是难忘。每次扳罾回来有一些收获的话,家里的伙食就能得到改善。如果捕获的都是小鱼的话,母亲就会做成如“小鱼烧萝卜”等家常小菜,那种鲜味至今尚留存在唇齿之间;如果是大鱼的话,则会做成红烧鱼块、鱼头汤、清蒸鱼等菜品,让全家老少奢侈一回。而每当此时,邻居家的小伙伴都会被喊过来一起吃,邻近几家的男人们偶尔还会整两瓶粮食白酒聚在一起,边喝边聊山海经。儿时记忆中的这种贫穷但宁静的日子,每一段都散发着纯朴、无忧和知足的味道,使我至今还留恋着那段贫穷岁月里的那份不一样的美好。
我想,总有那么一天,我还能戴着草帽、背着鱼篓、扛着扳罾,悠闲地停驻在乡村的小河边,重温这古老的捕鱼技艺并享受那一份与自然的亲近。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