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解』论革脉之形状及治法

革脉最为病脉中之险脉,而人多忽之,以其不知革脉之真象,即知之亦多不知治法也。其形状如按鼓革,外虽硬而中空,即弦脉之大而有力者。因其脉与弦脉相近,是以其脉虽大而不洪(无起伏故不洪),虽有力而不滑(中空故不滑)。即此以揣摩此脉,其真象可得矣。其主病为阴阳离绝,上下不相维系,脉至如此,病将变革(此又革脉之所以命名),有危在顷刻之势。丁卯在津,治愈革脉之证数次。惟有一媪八旬有六,治之未愈,此乃年岁所关也。今特将其脉之最险者详录一则于下,以为治斯证者之嚆矢。

外孙王××,年五十,身体素羸弱,于仲夏得温病。心中热而烦躁,忽起忽卧,无一息之停。其脉大而且硬,微兼洪象。其舌苔薄而微黑,其黑处若斑点。知其内伤与外感并重也。其大便四日未行,腹中胀满,按之且有硬处。其家人言,腹中满硬系宿病,已逾半载,为有此病,所以身形益羸弱。因思宿病宜从缓治,当以清其温热为急务。

为疏方用白虎加人参汤,方中石膏用生者两半,人参用野台参五钱,又以生山药八钱代方中粳米,煎汤两盅,分三次温饮下。一剂,外感之热已退强半,烦躁略减,仍然起卧不安,而可睡片时。脉之洪象已无,而大硬如故。其大便尤未通下,腹中胀益甚。遂用生赭石细末、生怀山药各一两,野台参六钱,知母、玄参各五钱,生鸡内金钱半。煎汤服后,大便通下。迟两点钟,腹中作响,觉瘀积已开,连下三次,皆系陈积,其证陡变,脉之大与硬,较前几加两倍,周身脉管皆大动,几有破裂之势,其心中之烦躁,精神之骚扰,起卧之频频不安,实有不可言语形容者。其家人环视惧甚,愚毅然许为治愈。遂急开净萸肉、生龙骨各两半,熟地黄、生山药各一两,野台参、白术各六钱,炙甘草三钱。煎汤一大碗,分两次温饮下,其状况稍安,脉亦见敛。当日按方又进一剂,可以安卧。须臾,其脉渐若瘀积未下时,其腹亦见软,惟心中时或发热。继将原方去白术,加生地黄八钱。日服一剂。三剂后,脉象已近平和,而大便数日未行,且自觉陈积未净,遂将萸肉、龙骨各减五钱,加生赭石六钱,当归三钱。又下瘀积若干。其脉又见大,遂去赭石、当归,连服十余剂全愈。

『来源』盐山·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

(0)

相关推荐

  • 乳癖谷症,腹中块病

    [别名]挨痞丸 [处方]代赭石(火煅,醋淬至碎,研10分细)3钱,青皮(去白)3钱,木香3钱,蓬术3钱,五灵脂3钱,北大黄3钱,巴豆(压去油尽)1钱. [制法]上为1末,醋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 ...

  • 【道 | 术】历代名医经方一剂起疴选(三)

    龚志贤 乳痈 龚志贤(1907-?),四川巴县人,对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体会较深,擅长灵活运用<伤寒杂病论>方剂于临床实践,经验丰富,医理精湛.早年随师学中医, ...

  • 『古方新解』论吐血衄血之原因及治法

    <内经>厥论篇谓"阳明厥逆衄呕血",此阳明指胃腑而言也.盖胃腑以熟腐水谷,传送饮食为职,其中气化,原以息息下行为顺.乃有时不下行而上逆,胃中之血亦恒随之上逆.其上逆之极 ...

  • 『古方新解』《内经》《难经》脉法拾萃

    历代医家关于"脉法"的论著及流派,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内经><难经>伊始,至近代为止,各家关于脉法的研究各抒己见,各具特色.然而,因医者悟性及知识面 ...

  • 『古方新解』复脉汤与“复脉辈”的临床应用

    复脉汤即炙甘草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其条文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其证是因寒邪损伤心阳所致.心阳虚衰,失于温养,鼓动无 ...

  • 『古方新解』缪希雍医案-诊脉

    缪希雍医案-诊脉 太学顾仲恭,遭乃正(正妻)之变,复患病在床,延一医者诊视,惊讶而出,语其所亲云:仲恭病已不起,只在旦晚就木,可速备后事.仲恭闻知,忧疑殊甚.举家惶惶,计无所出,来请余诊脉.按其左手三 ...

  • 『古方新解』陈潮祖详解真武汤

    陈潮祖(1929-2018),四川省宜宾人,著名方剂学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奠基人,其代表作<中医治法与方剂>刊印90余万册,该书问世后迅速被日本.韩国翻译出版,流传海外,陈老在著作 ...

  • 『古方新解』芍药汤解析

    笔者去年曾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过一篇名为"行气调血芍药汤"(见2018年6月20日学术版)的短文,对比了芍药汤与葛根芩连汤,并分析了芍药汤行气调血治疗湿热兼气滞血瘀 ...

  • 『古方新解』参苓白术散可治疗多种疾病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方组成:莲子肉去皮一斤(500克),薏苡仁一斤(500克),缩砂仁一斤(500克),桔梗炒令深黄色一斤(500克),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75 ...

  • 『古方新解』茯苓四逆汤——仲景时代的“破格救心汤”

    <伤寒论>第69条: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上五味, ...

  • 『古方新解』再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