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祭侄文稿》临习要点
临习者应从笔法、结体、章法、用墨、情绪、篆籀气等方面去学习和把握《祭侄文稿》
一 《祭侄文稿》的笔法
论及颜体书法,总避不开“篆籀笔法”“外拓法”“屋漏痕”等说法。
外拓来源于篆书,与“屋漏痕”一样,都是强调中锋用笔,在笔法上,这三种说法其实一致。
《祭侄文稿》多用圆笔,起笔藏锋逆入,笔锋内含而不外露,浑厚圆润。行笔中锋铺毫,正心着纸,如锥画沙,笔力入纸一寸,其线条遒劲舒和,雄浑而不失流动,流动而不失凝涩,因笔锋墨多而副毫墨少,中锋行笔使笔画中间深而两边浅,如浮雕般富有立体感。收笔“末以成画,使其锋健”,笔到意到,杀锋入纸,决不拖沓,劲健刚强。
在转折处,《祭侄文稿》弃内擫方折而以外拓圆转为主,不露棱角,曲折暗过,其笔法是至转折处稍提笔,中锋转弯后向下行笔。此笔法使字转角处圆润有力,富有弹性,给人以流转遒劲、筋骨内蕴之感。由于笔势圆畅,笔画多前后相承,连绵不断。
二、《祭侄文稿》的结体
《祭侄文稿》的结体疏朗宽绰,外紧内松。因多用外拓笔法,其笔画多向结构外弯曲,左右偏旁也向两侧拉开,使得其字内空间得到拓展,中宫疏阔,体势开张。又通过笔画间的顾盼和牵丝的连接,使各部位相互呼应,形散神凝,不至于因开张而令字形松散。
左右相对的边竖,颜真卿往往弧形行笔,使边竖外弧相向,字形呈鼓状向四面撑足,字势雄浑,极具张力。
颜体行书不以欹侧见长,字形多以平正取势,端庄大度,正气凛然。然而方正端庄并不意味着正而无奇,颜体行书高明之处,就在于平正中寓奇险。《祭侄文稿》中的字,乍看字形平正,却通过笔画中一些细节处理,使得上下左右各部位之间有动静、收放、开合、沉昂、俯仰等各种变化
三、《祭侄文稿》的章法
《祭侄文稿》章法毫无雕琢,自然天成。此稿虽归入行书,但其中行楷、行草、大草各种书体并存,随书写者情绪起伏而变化;每一行的轴线或正直,或左倾,或右斜,章法安排完全取决于情感的抒发过程,全无雕琢痕迹。
章法上最显著的特点是紧密,此稿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距离都比较紧密。字与字上牵下连,行与行左冲右突,字的长短、宽窄、大小变化丰富,而无论大字小字都写得开阔雄壮,使全篇布局显得充实紧密。又有涂抹后添加的小字挤入行间,更使行距并拢。
当然,紧密是相对而言,并非密密麻麻令人窒息。在《祭侄文稿》中,有第五、六行,第十五、十六行等行与行之间留出的宽敞行距;而在“顺尔”“受命”“覆天”“承天”等两字之间因遵循平阙书仪而留出的空白,也在无意间调节了茂密的空间,形成强烈的疏密对比。
四、《祭侄文稿》的用墨
古人有墨分五色之说,《祭侄文稿》因颜真卿在心情激愤之时只为起草祭文,无意于书而造成的效果,却令此稿五色兼备。
颜真卿往往在饱蘸一次墨后一气书写数行,写到墨尽才去再蘸,有些笔画甚至是墨尽之后以笔肚抹出,于是整篇文稿墨色由浓而淡,由润而渴,节奏分明,变化丰富。在同一字中,墨色又随书写节奏的变化而变化,更丰富了墨色层次。浓重枯涩,呈现出一派悲戚雄壮的景象,与颜真卿当时的悲恸情感高度一致。
文稿中出现大量的渴笔,苍劲老辣,大量渴笔飞白与众多浓墨重笔形成巨大反差,在强烈对比中求得和谐。全文有多处涂抹修改,或用渴笔圈去,或用浓墨涂抹,使墨色更显得变化莫测,增强了其跌宕感和层次感。最为夺目的是浓墨涂抹形成的黑色墨块,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五、《祭侄文稿》的情绪
《祭侄文稿》最震撼人心的是文稿中流露的情绪。仔细观摩此稿,明显可以感受到颜真卿落笔时感情上的波澜起伏。
落笔之初,颜真卿强自压抑内心悲愤,情绪相对较平稳,因此前几行叙述时间身份的文字以行楷为主,行笔也较为平稳圆浑。待写到“惟尔挺生”时,追忆亡侄,激越悲痛之情再难压抑,笔下波澜骤起,及至“贼臣不救”时,愤怒之情在笔端喷涌而出。哽咽时下笔滞重,悲愤时行笔纵放。胸中波澜起伏,纸上圈改涂抹。写到最后,由行书渐变为草书,更是满腔悲愤倾泻爆发,已是悲痛至极,令读者动情,观者骇目。
六、《祭侄文稿》中的“篆籀气”
何为“篆籀气”?要说篆籀气,先说篆籀书。篆籀书,有大篆小篆。大篆亦称籀文,为先秦字体;小篆即秦篆,为秦统一文字后所用字体。“篆籀气”即秦篆籀文这类书体所呈现出来的气象,既包括书写时的具体技法,也包括书法作品的审美特征。
技法主要是“篆籀笔法”。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篆尚婉而通”。篆籀笔法应以中锋为主,使笔画圆融遒劲,走势曲婉绵亘,线条浑厚通畅,饱满而富有张力。审美感观主要是从结体和章法上得来。篆书的结体讲究对称均衡,字形方整,“篆籀气”的行书应该也有端庄雅正的雍容气度。对于篆籀书章法,米芾《海岳名言》曾说:“篆籀各随字形大小,故知百物之状,活动圆备,各各自足。”所以“篆籀气”的行书在章法上应不求整饬,疏密错落,大小随机,因形而变,各具其美。此外,篆籀书为古书,“篆籀气”在气息上也应崇古尚古,突出古意。
把握了以上六点,在临习时还要注意一些细节:
临习《祭侄文稿》,宜选择笔肚丰满、贮墨多、弹性好的短锋狼毫,用元书纸或半生半熟宣纸。有人说颜真卿写《祭侄文稿》用的是短锋秃笔,因此临习也应选用秃笔。这种“秃笔作书”的说法未免有些薄古人之嫌,不必当真。
首先要努力模拟其技巧,学习每个字的笔法和结体,掌握书写的节奏感。
临习要尽力表达原稿的微妙细节,比如略带弧状的竖画,内敛含蓄的捺画,都是典型的颜书特征,尤其要注意;又如转折中的提按动作,一定要交代清楚,不可一带而过。其次要注意用墨,观察原稿何时蘸墨,何时渴笔,临习时尽量在用墨上与原稿保持一致。
此外,原稿中圈点涂抹也是其一大特色,但在临写时却不必刻意地去模仿这些涂抹。就我个人理解而言,临写《祭侄文稿》的重点应是取其气势。在点画结体临写形似的前提下,可尝试着用一泻千里的书写,写出原稿的节奏感,去追求其中的神韵和气势。
以情驭笔,融情入书,情感的波澜起伏与笔画、结体、章法融和一体,这是《祭侄文稿》的最大魅力,却也是不可临习之处。但这种超越于具体技法手法之上的境界,尤其值得临习者乃至书法大家去深刻感悟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