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教育如何成其道
智慧与知识不同,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接受,智慧只能启迪。
在中国教育体系不断精进的过程中,应试教育是人们大多讨论过的话题,为了应对考试,无论什么科目或技能,老师都自有一套总结出的应试规律
从而出现考什么学什么,硬式理解死记硬背成为常态,而至于怎么理解运用,反而被放到日后实践。
盲目拿文凭,考技能,然后再用长时间的社会经历去思考验证,试错总结才能变成感悟,形成“经验”之词,也经常会听到一些话,如:
“进了社会学校学的东西基本用不到”
“拿了驾照把教练教的东西都忘掉”
“学历只是敲门砖,你有经验吗……”诸如此类。
对于智慧的启迪,应试教育相当于延长了其智慧领悟的时间轴,甚至可以理解为对智慧按下了暂停键
家长们都想孩子德才兼备,如若学校只能交给孩子们知识和技能,那额外的智慧启蒙更多的都落在家长身上。
在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老子篇中有段情景,老子的父亲带其拜师商容
商容拿出一盆水摆在幼年李耳面前,问:“你看到了什么?”
李耳俯身看去,水中映着自己,答到:“水。”
商容接着说:“退后一点,你看到了什么?”
李耳答:“瓦盆。”
商容:“再退后一点,你看到了什么?”
李耳退到桌后答:“盛满水的瓦盆,置于案几之上。”
商容:“你悟到了什么?”
李耳:“悟到了,悟到了,站得越远,看到的东西就越多,想要看清所有的东西,要先往后退。”
古代先贤求师问道多以启迪开悟为教导之法门,故有老子曰“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父母陪伴孩子成长若教育方式效仿先贤
引导启迪,平等协商,那效果又如何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
有术无道,止于术
教育是一生的课题,可做修行,可来行道
都是对自己对人生的不断探索不断精进之称
教育成其道,而何为道,关于道是中国传统文化高深的课题。
老子说,“道法自然”,自然规律之为道
左丘明说,“忠于民,信与神谓之道”,忠于百姓,顺应神灵可达道
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人与天地精神相结合,天人感应之为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状态,成就自己的道,敬畏先贤之道,不可妄下定义,不可夸夸其谈
它是一个人倾其一生的智慧总结,而因其获得巨大能量的,皆是道。
如果现代教育结合传统文化,从小培养其悟性之理,以术道结合之法
授予知识,并在无形的引导与启迪中种下智慧的种子
那在这孩子成人之后总有一天,这种子会恰逢其时的在其生命轨迹中迸发巨大能力成就其道。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