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新团体,如何迅速拉近和同事的关系?

个人发展学会
陪你成长  持续精进

上周我们有一位粉丝在后台留言,说:

自己由于之前的公司发展有限,所以几经周折跳槽到了新公司。

本来呢,她信心满满地想要好好干,但是始终无法融入团队,唯一的一个比较重视自己的上级离职了,新的上级带来新团队,培养新人,由此把她晾在了一边。

工作的不顺心让她非常压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抑郁了?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希望我们能帮帮她。

看了粉丝的留言之后呢,我在心里也是默默为她捏了一把汗啊!

其实呢,很多职场人都会面临类似的问题,有的人性格属于内敛型的,工作之余不喜欢说太多话,比如私事,八卦等,也不爱跟同事嬉戏打闹。

有的公司领导喜欢务实派的,员工勤勤恳恳工作,只要不出错,领导也不会管。

而有的领导比较注重团队氛围,喜欢积极有表现力的员工,沉默寡言的人在这种环境中就容易吃亏。

 1

那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我们不妨借助销售思维来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印象中销售都是靠嘴皮子吃饭的,非常能说,实际真正的好的销售恰好是不能说的。

我之前陪朋友租房子的时候,接触过两个房产中介。

其中一个很能说,把小区的环境能夸成王母的天池,结果我们去看了房子之后并不如预期的满意。

而另外一个中介呢,话非常少,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沟通后,我们就和他签了合同。

原因就在于,话少的这位中介很善于倾听,从一开始就了解到我朋友考虑的首要因素是通勤时间,而不是租金问题。

所以尽可能保证通勤时间合适的基础上,再推荐价位合适的房源。

通过这件事情我发现,只有善于倾听才能够更加深入的去了解对方背后的一些情况,找出对方真正的诉求。

这就好比和一个武林高手过招,看不清对方的招式,要等,看清了,更要等,只有等得够久,才能对症下药。

所以焦虑的时候不如先听,先学,少抱怨,把精力放在工作上。

比如了解公司的产品种类啊、数量啊,整个公司的发展历史以及业务的一些状况。

可能有人会问了,老师,我也倾听了,可是别人总是要无视我、孤立我,这样的环境我待不下去了呀!

那就要用到销售思维的第二招了,叫做引蛇出洞,了解诉求之后,主动吸引别人。

吸引分为两类,一种是通过业绩吸引别人,让别人主动服你,主动来寻求你的帮助,另一种就是通过个人魅力去吸引别人。

很多人会觉得说我也不是外向性格的人,实在不知道怎么去吸引别人呀。

其实内向也是一种优势,内向不是内耗情绪,而是建立别人的信任,试问谁会对一个看上无公害的人心存忌惮呢?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中,郭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待人友善、诚真朴实,可谁又能否认他的地位和成就呢?

2

我记得自己刚入职场的时候,也是诸多不适应,心态还完全是一个学生。

这个心态一方面让我保持了对工作的新鲜感和积极劲儿,另一方面却让我对待工作稍显稚嫩,遇到状况通常不知道怎么办。

于是我就选择了观察,通过观察,发现哪些人是高自尊的、值得交往的人,哪些人是低自尊的,不值得浪费精力的。

然后去吸引那些值得结交的人,可以长期发展为伙伴甚至是朋友,这一点也印证了很多销售的做法。

比如一些客户会说他的个人生活中的一些情况,子女啊家庭啊包括他读书的一些经历,还有就是对于未来的一些职业上生活上的一些计划。

其实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社交学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朋友的定义,实际上是隐私的积累。

第二个方法就是利用好和同事接触的每一个机会。

具体执行过程中怎么利用呢?首先就是目光接触全身贯注,在我们和同事沟通的过程当中,双眼一定要始终盯着同事,那看哪里呢?

从科学的角度经过无数的测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双眼盯着对方双眼的眉心,这个位置的眼神营造的氛围是最好的,体验也是最好的!

很多人在别人发言和讲话的时候就非常的不专注,包括生活场景里面两个人在聊天,聊着聊聊手机音响了,然后就低头看手机旁边有什么动静,注意力就过去了。

其实在工作中这是非常不礼貌的,可能就是一些不注意的小细节,也会让同事或者上级对我们的印象大打折扣。

那还有一种就是叫做笔记,开会时,当同事发言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拿出笔记本,把同事说的话记下来。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引起对方的重视,增加之后交流的可能性,也是表达对同事的信任和一种尊重。

除了和工作有关的一些内容以外,我们可能也会去记下一些同事的想法兴趣,通过倾听,我们对同事做出一些判断和我们自己的一些分析。

当然,千万不要只顾着笔记了,还要记得抬头去看,不断的和同事在眼神上、肢体语言上形成一些互动。

比如同事谈到某一个话题的时候,身体向前倾微笑点头表达,我们很认同同事谈的这个观点。

这样一来,就会让同事有一种“自家人”的感觉,很容易对我们产生亲近感。

其实不仅是加入新团体,生活中处于被孤立的时刻比比皆是。

只要是加入一个陌生的圈子,都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但是没有关系,运用好以上两个方法,就能应对好这些难题。

其实真正的沟通就是倾听,有效的沟通,首先就是要学会倾听。

中国有有句老话说的好,叫祸从口出,福从心来,言多必失。

先做一个会听的,再做一个会说的,一定会让我们更加游刃有余。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