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在古道上的珍珠——路廊
王爱山“石拱路廊”
类似延安窑洞的“房子”
你可知道
它就是徐霞客古道上的
石拱路廊
古诗云:“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这是唐宋诗词中最凄美的意象,举酒饮泣,折柳送别,千里奔波,满面风尘……而路廊茶亭在其间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路亭,我们宁海人叫“路廊”,是路边或跨于道路中间的廊屋建筑,内设固定木(石)条凳,供行旅者歇脚、消暑、避雨。行人往来多的地方,有修行人专门烧茶供水,也有建小庙小庵的。
力洋洞门路廊
整个宁海现存多少路廊已很难统计(期待热心读者在文末留言)。路廓的基本结构是跨设于道路中间的廊屋,因此两面山墙处会开拱型门,门上常有石刻,如暗岩路廊两边分别是:道通台越,泉接天亭;出南门的黄土岭路廊是:南辕息驾,北道登程;茶院柘浦王路廊是:浙东孔道,浦里名衢。路廊是行人过往的地方, 是撰刻对联进行教化的好场所。如力洋洞门路廊,此路廊是长街通往宁海过胡陈港沥头渡后的一个路廊,其对联内容是:圣贤有教修身齐家,天地无私行善获福。
黄泥山路廊完整地保存着一块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的《路廊茶亭碑记》石碑,记载着160多年前石舌章村民的善举,洞门路廊石碑名叫《树德亭碑记》。
出南门“黄土岭路廊”与山墙石刻
原大北门路廊与“北道初程”石刻
出西门后,徐霞客古道上有多个路廊:如西门路廓、暗岩路廊、岵岫岭路廊,最有特色的是在鸡冠峰下到弥陀庵之间的三个路廊。这三个路廊没有砖瓦,也不用木材,全部都用岩石垒成,好像一座石拱桥或者延安的窑洞,可供十多人同时使用。
路廊又称茶堂,茶水大多由当地百姓自愿入堂烧制,所用的也是山间的木柴,盛茶都是大木桶或大缸甏,喝茶则是带柄的大竹筒和大瓷碗。有的茶亭冬天还在缸甏下烧火保温,使来往行人能喝上热水。
王爱山路廊
据说,佛家修行有两种门道,一种叫做智入,就是明心见性,顿悟入禅;另一种是行入,也就是修行积德,多行善事。前者适合上根器的人适用,而后者为大众受用,带有更多的普遍性,皈依三宝佛法僧。修桥铺路是修行,可能需要资金财力,而路廊茶亭烧茶,方便行人,则是切实可行的好方式。
路廊茶亭大都低矮狭仄简陋,而大的路廊茶亭却建筑宏大,旁边附设有小庵小庙,如:城关东门路廊旁有镇宁庵,黄土岭路廊有憩云庵,白峤岭路廊旁有惠润禅寺……对烧茶者、行旅者带来了诸多便利,老人在烧茶之余可随时上香拜佛,行人碰到天雨或其他原因,也可以进香拜祭,祷告神佛保佑,一路平安,求财大吉。
白峤岭顶路廊和茶堂(仍在使用)
幸存于乡间的路廊茶亭饱经风霜雨雪,在风雨中飘摇着。但人们还是怀念既能遮阳,又能挡雨,还有免费茶水的路廊茶亭,怀念那和谐休闲的生活,更怀念那种行善积德、热心公益的淳朴民风。
西门暗岩路廊
“造桥铺路,修行吃素”,原是乡间标准的善举。出钱的也许未必全出于体贴行人的苦辛;但对倦乏的旅人,这一定是值得感谢的功德。物质文明突飞猛进,路廊早晚会进历史博物馆,但我们(微信号:乡土宁海)却呼吁人们对它们展现一点点关怀,因为世界建筑史上,有它特有的一章。
岔路路廊
除此之外,
小编收集到几个路廊照片,
如果您还知道其它路廊,
请在留言区提示,
或者直接拍照写文章发我们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