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第一烽火台——松岙台
长街伍山松岙村
三门湾烽火台
三门湾内烽火台之多为浙江乃至我国沿海之最,这是历史亮点,它们当年担负着传递紧急军情之重任,为黎民百姓的安危作出不可磨灭之贡献,松岙台就是其中之一。
光绪《宁海县志》卷六P5记载:松岙台(属大胡讯)南接临海。
松岙台虽小,可它对历史的贡献功不可没。该台建于明嘉靖(1522—1566)后期,建在108米高的道士岩主峰,遗址尚存,坊间称其为烟墩岗。
左为瞭望台,右为第一烽燧台
一个瞭望台二个烽火台
松岙台由一个瞭望台和二个烽燧台组成,瞭望台以山土和山石混和砌成,基部石块较大,上部较小。基底成圆形,径约10米,台高2米。台上残留环形石墙,墙基宽约1米,由此山石宕的石板枨砌成,间有蛇蟠石板枨。墙东开门缺,仅一人可通。南北山墙各开0.5米高的方形窗口。瞭望台东西两边均为陡峭山崖,极为险要,难以攀登。台前有小道,可沿山脊通南北。
注:石板枨,石宕开采石板时的板角废料。
瞭望台遗址
旗杆槽、灯杆槽与练兵场
自瞭望台南行约30米,有一土石垒成的烽燧台,呈圆台形、底径约6米,高约2.5米。此台筑在岩石上,东西两边均为山崖陡坡,难以攀登,台南为光滑的石坡。该台南边3米处的岩石上凿有竖直圆槽,长0.4米,内径0.16米,槽口0.08米,台东北10米处有一长约3米,宽约1米,高约1.5米的巨石,此石呈东南、西北走向,东北边缘中间凿有竖直的石槽,长1.2米,截面成梯形,底长0.12米,槽口宽0.1米。
上述两槽为插旗杆和灯杆所用,白天用旗帜多少,晚上用灯火多少来指挥附近官兵行动。顺山脊继续南行约50米,又一土石垒成的圆台形熢燧台,底径高度与前台同。两台是燃放烟火之台,以烟火多少向远处传递军情。再往南翻过一小岗,距第二台约200米处,在南北两山岗之间有一块较平坦的草地、南北长约30米,东西宽约12米,东西两边沿放置几百斤重大石块,此处为当年屯兵或练兵的场所。
东眺白礁水道(岳井洋)
下湾塘兵寨小城堡
在此设烽火台,对东面的白礁水道、西面的车岙港水道、南面的渡下洋往来船只一目了然。烽火台西南约2公里处有一寨,遗址在下湾塘村狮子山西麓高约40米的山岗上。寨兵受松岙台指挥。兵寨为一小城堡,寨墙基本上呈环形,西北角受山体影响略成方形。墙基均为本山土石垒成,宽2米多,寨内呈盆形,南高北低。寨南为陡峭石坡,再下是陡而高的土墈,北边是几米高的土堪,再下也是陡坡。东西各有一门,宽约2米,两门相距28米。出西门下行,有一片略西斜长约30米,宽约12米的平地,此处为练兵之地。一有紧急军情,马上出兵迎敌。
宁海县域内保存如此完好的烽火台及附属设施,尚为少见。
西眺车岙港(南为车岙港大坝)
如此复杂的烽火台系统遗址
宁海其它地方还有吗?
说是宁海第一台
应该不为过
“乡土宁海”提供信息
期待县文物专家实地考察
更期待泛三门湾地区联合申报
省级乃至国家级文保单位
□撰稿:山海老人
□摄制:水东居士
□审核:老乡
□宁海县乡土文化俱乐部出品
“传播乡土文化,弘扬宁海精神”,感谢“宁波东胜”对“乡土宁海”微信平台的支持。
xiangtuni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