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卷评分细则展示 | 2017年\2016年~~省课标I卷环境保护

【首说明】

1 . 草根教师,一线团队,做有温度的教育。

2 . 本公众号纯属公益,她的诞生与坚持,源于地理人对地理的热爱与执着,欢迎投稿qdwycyz@126.com。

今日话题

2017年某某省全国I卷环境保护

写在前面:高考前30天,回归高考题应是高三备考的基本策略之一。如何回归高考题,做题仅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反思总结更重要,正如孔老夫子所言:学而不思则罔。如果反思总结高考题,其中了解高考阅卷的评分细则、明确答题要点至关重要。换句话说,就是在做完高考题后,参照评分细则去感悟,会让考生与老师同时做到“气定神闲”。

又是一年高考时,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了解高考评卷程序,稳定备考心态——高考是公正、公平的考试,阅卷更是严谨客观的,实力决定成绩,不要抱什么侥幸心态寄希望于阅卷老师如何如何~~~~所以,从今天开始本公众号将陆续推出全国各省的高考阅卷评分细则,同时希望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把自己所持有的“评分细则”发至邮箱qdwycyz@126.com,分享快乐,感谢!



一、评分细则的产生过程

我们知道高考试题后面总是给出“参考答案”,而非“标准答案”。高考阅卷是严格按照“参考答案”进行阅卷的吗?答案是否定的。高考阅卷是严格按照“阅卷组专家”制定的"评分细则"进行阅卷的。那么“评分细则”与“参考答案”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呢?平时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把控高考试题中的“参考答案”呢?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多次参加高考阅卷工作的体会,给大家谈一下一下“评分细则”的产生过程:

第一步:先由高考“命题组专家”给出“参考答案” ;

第二步:阅卷专家组研究试卷,分析答案,“初定评分细则” ;

第三步:阅卷专家组“试评试卷”(“通过调阅部分学生试卷”,看试题中的学生的答案,和高考命题组给出的“参考答案”以及“初定评分细则”相比,还有什么新的合理说法或者答案并进行摘录);

第四步:阅卷专家组根据试评情况,再次分析、汇总答案,“修改”初定评分细则,形成“再定评分细则”;

第五步:“集中培训”全体阅卷老师,初步熟悉“再定评分细则”;

第六步:全体阅卷老师依据“再定评分细则”“试评试卷”(对于试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阅卷老师反映给阅卷室组长,组长会及时反映给“阅卷专家组”,经“阅卷专家组”协商解决后及时公布,不断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情况不断寻找新的说法或者答案,阅卷专家组进一步完善评分细则);

第七步:形成“最终评分标准”。全体阅卷老师“试评”结束后,真正的“评分细则”就形成了,评分细则一旦形成,所有阅卷老师必须无条件地严格按照其标准批阅试卷,这样评分细则就变成了评分标准。

通过以上环节,我们可以看出高考评分标准的制订是非常严谨的,科学的,合理的。也就是说,学生的试题答案,只要是规范的、合理的,基本上都是可以得分的。

由此,我想到自己刚入职时对历年来高考题答案的态度。原来一直是非常崇拜和迷信的,虽然有时候也感觉有的极个别高考题答案也存在一定的疑问,但一想是高考答案,是权威和专家的答案,也就放弃了质疑。通过了解高考评分标准的制定过程我们就会明白:高考答案是高考命题组给出的参考答案,并不是标准答案,更不是评分细则,而且有些答案的说法也不是唯一的。所以,我们平时在做历年高考题时,不要轻易否定自己认为合理但与“标准答案”不一致的答案——只要合理,且符合地理学科规律、法则并用专业术语表达的,就应该是能得分的,要相信自己。

二、2017年课标I卷旅游地理试题评分细则展示

 下面以2017年/2016年某某省全国I卷旅游地理试题的“参考答案”与“阅卷评分细则”为例对比说明:(以后,每天推出一题,请大家坚持阅读)

(2016年课标I卷)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图8)。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参考答案: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评分细则: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7分)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3分)。

补充说明:答出“导致地下淡水咸化”,或“海水渗漏,污染地下水”,得3分。

答出“附近表土盐碱化”,或“附近表土盐化”,或“附近表土盐渍化”,得3分。

答出“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得1分。

“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3分)”,答出“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或“废水造成海水富营养化”,得3分。



(2017年课标I卷)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参考答案:怪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评分细则:柽柳种子多,繁殖快,(迅速,速度快都可以,但是大量繁殖不得分)(易扩散)(2分),侵占(抢占、占取、夺取、减少)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生长空间)(不得分情况:如果出现破坏其生长或者无法生长。也就是这个要点是否定词+空间)(2分);侧向枝条多,妨碍(影响、阻碍)其他乔木幼苗(植物、天然林)的生长(注意这个关键词,只说生长,如果换做生存及存活,这样不得分)(2分),导致森林结构(植物群落、生物群落,必须强调出结构单一)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 (2分)。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2分)  

此小题的平均得分2.7分 该题考察生物入侵的危害。结合柽柳自身的特点说明生物入侵造成的危害,注意结合材料,侧重说对周围物种生存造成的影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