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名家荟萃之五苓散(2)

(刘渡舟医案)

碧某,女,1987年10月26日就诊。

病失音四个多月,已到了不能言语的程度,而由其家人代诉病情。曾服用大量滋阴清热之品及西药,均末获效。患者音哑无声,咽喉憋塞,口渴欲饮,头目眩晕。间其大便尚调,惟排溺不利,色白而不黄。

切其脉沉,视其舌则淡嫩,苔水而滑。治须温阳下气,上利咽喉,伐水消阴,下利小便。方用五苓散为最宜。

茯苓30克,猪苓15克,泽泻16克,白术10克,桂枝10克。

服药5剂,咽喉憋闷大减,多年小便不解症状亦除。惟有鼻塞为甚,嗅觉不敏,于上方加麻黄0.5克,续服3剂,病愈。从此未见复发。

按语:此水气不化,津液不行,阳气不能温照,阴气上蔽咽喉之证。夫津液者,可滋润官窍,今水蓄而不化津,则有凝必有缺.是以咽干、口渴欲饮、小便不利迭现。水为阴邪,头为诸阳之会,阴水上凌,则头目眩晕。舌脉之象,亦皆为阴凝不化之证。前医不识,见有咽干口渴,以为肺胃津液不足,妄投甘寒滋柔之品,反助阴伐阳,使水凝不去。须用五苓散温阳化气,上利咽喉,下通小便,待水化津布而病愈。

(董圣群医案)

张某某,女,37岁。反复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四年,再发作加剧4天。经五官科检查,诊断为内耳眩晕病。舌质淡苔白,脉濡。处方:泽泻20克,猪苓12克,茯苓12克,白术l0克,桂枝10克,每日一剂,煎汤200毫升,分三次服。服药三天后眩晕、耳呜、恶心、呕吐明显减轻,服药一周后症状完全消失。

按语:以方测证,还应省口渴,小便不利等症,方为用五苓散的对之机。

(钱光明医案)

杨某,男,14岁,1985年6月10日初诊。患儿近来视力下降,1985年5月在校普察视力,双眼均为0.1,经本院眼科检查角膜透明,无水肿和云翳;晶体透明,眼底视盘清,A :F=2/3,黄斑部光反射存在。排除眼科其他疾患,诊断为假性近视。后经同学介绍求治,余想五苓散为通阳化气利水之剂,似可缓解睫状肌水肿痉挛状态,询知渴欲饮水,查舌淡苔白厚,脉和缓,予五苓散:

泽泻20克,猪苓、云苓、焦白术各10克,桂枝8克(治疗中停用其他一切中西药),水煎服。

5剂后自觉视力好转,上课可不戴眼镜,上方再予10剂。一月后复查视力:左眼为0.5,右眼为0.6,继服上方5剂,以资巩固。

按语:假性近视属中医“能近怯远证”,古人认为是阳微阴盛,以致阳被阴浸,光华发越于近,多用定志九或补肾药治疗。西医学认为假性近视为在校青少年的眼科多发病,多因不正确的看书引起睫状肌水肿痉挛,而失其调节的一种功能性变化,五苓散为通阳化气利水之剂,据报道有缓解睫状肌水肿痉挛的作用,故守本方而取效。

(王殿威医案)

王某某,男,25岁,1980年6月初诊。自1978年患胸膜炎之后,便开始出汗,经过抗结核治疗一年后,胸膜炎已痊愈,但出汗却有增无减。白天动则汗出,夜晚寐则汗出,以后渐次增多,甚则身如洗浴,神疲乏力,极易感冒,饮食不佳,大便不爽,服中药达数十剂,有从阳虚治疗,用益气温阳,固表敛汗,服药后反增烦热;有从阴虚治疗,滋阴降火,固阴止汗则汗出愈甚。余诊其舌苔白腻,脉缓无力,辨证属湿阻中州,脾阳不振,中阳不得外达。治宜温阳化气,健脾除湿。方用:

白术10克,泽泻10克,猪苓6克,云苓6克,桂枝5克。

2剂,汗出十愈八九,再服2剂,三年之顽疾竞获痊愈。随访一年末见复发。

按语: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为人身之藩篱,摄卫彻邪。今水湿内盛,蓄于膀胱,气化不振,则在表之卫气虚弱,失于固摄而见汗出。当此之时,务利膀胱水湿,复其气化,以振奋卫气,则不补气而肌表固,不止汗而汗自止矣。此经病治腑之法也。

(张祥福医案)

杨某某,女,35岁,1978年5月12日诊。思者素体肥胖,月经过多,先后无定期,经期7天,淋漓不绝,今日中午突然小腹剧痛,经血暴崩如注,经某医院诊治用止血药、输液等急救处理无效,转请余诊治。证见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头汗如珠,口吐浊沫,小腹剧痛,喜按,舌质淡胖嫩,边有淤点,苔白微腻,脉涩。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5克,白细胞5200/立方毫米,中性65%,淋巴细胞30%,单核细胞2%*诊断:暴崩(功能性子宫出血),证属痰湿中阻胞官。治以益气止血,通阳利湿。

方拟五苓散加晒参10克、阿胶10克(烊化兑服)、三七10克(研末冲服)服2剂,5月14日复诊;精神大振,四剂转温,血崩缓停,原方续服5剂,漏血尽止而愈。

按语:患者素体肥胖,头晕胸闷,口吐浊沫,舌胖苔腻,乃痰湿内停之象。痰湿内阻胞宫,冲任不固,而为血崩,治以五苓散通阳利湿,并加晒参、阿胶、三七以益气养血止血,标本兼治,故获良效。

五苓散的临床运用相当广泛,本方略加变通,或与其他方剂合用,可以用来治疗多种水邪蕴郁的病证。本方加茵陈,名为“茵陈五苓散”,治疗湿邪而小便不利的黄疸证;本方加寒水石、生石膏、滑石,名为“桂苓甘露饮”,治疗湿邪郁而化热的小便不利,烦热而口渴。本方去桂枝加人参、肉桂,名为“春泽煎:,治疗年高体弱,正气不足,中气虚衰,肾功能不全而小便不利者;本方加苍术、附子,名为“苍附五苓散”,治疗素体阳虚,寒湿内生,证见腰眼发凉,两足冷,腰腿酸重,小便不利等症;本方合平胃散,名为“胃苓汤”,治疗平素喜食厚味肥甘,久而湿浊内停,而使胃脘胀满,小便不利;本方加川核、木通、小茵香,是陈修园治疗疝气的经验方,临床证明,凡疝气而见小便不利,舌苔白滑者,用之甚佳。

(胡本先医案)

成某,男,33岁,2013年4月就诊。患者2012年春季患慢性肾炎,反复缠绵难愈。2013年3月水肿加重,曾口服双氢克尿噻及氨体舒通治疗,但水肿消退后复起。遂来笔者处就诊。

刻诊:全身水肿,小便小利,下肢按之没指,口干,心烦;大便溏、黏腻不爽、量少,舌淡红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尚有力。查尿:蛋白(2+),白细胞(+),红细胞少许。

诊断:慢性肾炎,证系水湿内胜,阳气阻遏。

处方:桂枝10克,茯苓30克,泽泻15克,生白术15克,猪苓12克,车前子30克(包煎),生姜皮10克,通草10克。3剂,水煎服,日1剂。

患者服药后,小便增加,水肿好转;继以上方加减服用15剂,水肿痊愈。

按:笔者认为五苓散具有通阳行水、化气利水,健脾化湿的作用,为水湿内停,阳气郁遏而设。本方配伍贵在用桂枝以通阳,盖水为阴邪,必为阳化,阳通则水行,有利泽泻、茯苓、猪苓利水作用的有效发挥。方中加车前子、生姜皮、通草,乃为加强原方利湿通淋的作用。

本证虽属水湿内胜,但正虚不明显,临床上,每见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水肿初、中期阶段产生水湿内胜、正虚不甚的证候,而这一证候也最容易出现因水湿内胜、阳气郁遏、津液不能正常上布而致心烦、渴欲饮水的内热假象,在治疗方面切勿被假象所迷惑而妄用寒凉。

(赵守真医案)

林幼春,青年木工也。近日身发热,渴欲饮水,但水入则吐,饮食亦少进,常感胃脘满胀,舌苔淡黄不燥,小便黄短。医咸认为胃气之寒,先进不换金正气散鲜效,又转香砂二陈汤,胃胀虽得减,而呕吐终未止。

历时半月,证情转剧,因来就诊。切脉浮数,身仍有热,胃胀时呕,吐水则胀减,水食皆难入,小便不利。此乃胃内停水,水不化气,故水入则吐;水不上布而化津则渴;水潴于中而不降,州都乏液分利则尿少;病理至为明确。《伤寒论》有云:“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又“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五苓散主之”。本证为水气内阻,津液不生,而非由于胃中之燥热所致,故宜化气行水之五苓散。

前医用温胃止呕剂而不效者,良由仅知温胃而不知行水化气耳。若能执中枢以运上下,调畅气机,则水从下降,自鲜上逆之犯,呕从何来?书五苓散与服,呕吐遂止。

唐愼元,年三十许人也。病反胃,心下雷鸣不舒,食辄胀满,吐出而后快,吐后则思水,饮水却不吐,病虽久,犹可小劳动。诸医杂治,药多罔效,因置之勿问。夏初吾以事往其村,乃父乞为之一诊。

切脉浮而迟,舌白润无苔,胃胀有鸣声,食后仍吐,小便清长,大便自可。吾思此证若属虚寒,则必朝食暮吐;若系忧思郁结,中焦阻滞,当有胸满吐涎之现象。今皆不然,其为胃内停水,脾不健运之所致乎?盖胃有积水,水入而不吐者,同气相求之意也。食入反出者,因由水积于中,消化失权,入不相容,排除异己之谓也。

顾其病在水,水去则胃运恢复,食入可消,胃反何来。不此之图,宜其鲜效。现胃虽有停水,脾尚未虚,不宜理中之温补,而以燥土利水之五苓散为切。因该散肉桂具温阳化气之效,苓、术培土燥湿,猪、泽清热渗利,尤应遵古法研末为散,白汤送服,效始易显,许其一剂可愈。其家以为病久药轻,胡能如是之速效,疑信参半也。吾事毕即回,未之闻问,次年春邂逅(xiè hòu)其父于戚家,始悉其子服药后,果如所言。

(胡希恕医案)

李某,男,47 岁,住院病案号 17020。

初诊日期 1975 年 7 月 27 日:自感上腹有肿物已两月多,因无不适未曾检查治疗。近一月来因感到左上腹痛疼而来门诊,经内外科检查,怀疑是肿瘤而收住院治疗。体查:上腹左右均可触及拳头大实性肿物,表面不光滑,轻度压痛,部位深在与体位无关。尿常规:蛋白(十一),红血球 15~20,白血球 3~50,血沉 61 毫米/小时。尿酚红排泄试验:一杯 3%、二杯 5%、三杯 5%、四杯 7%。静脉肾盂造影:左肾扩大,右肾未显影。临床诊断:双肾肿瘤?肾结核?动员手术治疗,尚等待按排手术,要求服中药一试,因找胡老会诊。依证所见:左腹胀痛,头晕心悸,汗出恶风,口干思饮,饮后渴仍不止,而心下水响,尿频、尿涩痛,舌苔白,脉浮数,心率 100 次/分。此属表虚心下停饮而兼津伤挟瘀之证,为五苓散合猪苓汤加大黄方证,与五苓散合猪苓汤加大黄:

猪苓三钱 泽泻五钱 苍术三钱 茯苓四钱 桂枝三钱 滑石一两 阿胶三钱 生大黄一钱 生苡仁一两

结果:上药服二剂后,小便增多,尿中排出绿豆大结石。三剂服完后,连续四五天排出细砂样结石,腹部肿物消失,其他症状也全消失。追访五年未见复发。

(江应宿医案)

治一人。年十九岁,患伤寒发热,饮食不下,少顷即尽吐,喜饮凉水,入咽亦吐,号叫不定,脉洪大浮滑,此水逆证,投五苓散而愈。

猪苓12克、泽泻9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桂枝6克。

寥笙注:本案为伤寒水逆证。患者系水蓄于胃,津不上承,故喜饮凉水,饮水不消,故入咽即吐。脉浮洪大而滑,发热,为兼有表邪,故投五苓散而愈。五苓散证为太阳表不解,邪入于府,热与水结,膀胱气化失职所致。小便不利,水停下焦,津不上承则烦渴;水停于胃,拒而不纳,则水入即吐。茯苓味甘性平,猪苓味淡性平,泽泻味甘性寒,均属淡渗之品,有导水下行,通行小便之功,白术甘温,健脾渗湿,化气利水;桂枝辛温,通阳温经,以利气化,使膀胱津液得以通调,外则输津于皮毛,内则通行于上下,水津并行,自然小便利,口渴止,水入不逆而吐止。本方在伤寒为兼治太阳经府之病,用桂枝导心火于水以化气,白术益脾胜湿以升津,茯苓淡渗利水,为利水化气升津除热之妙剂。若无表证,桂枝易以肉桂,则化气行水之功更胜,临症时可斟酌使用。

(0)

相关推荐

  • 胡希恕五苓散医案 青光眼 假近视

    [组成]桂枝9g,茯苓12g,泽泻15g,猪苓9g,苍术9g. [功用]利湿泻热. [适应证]慢性前列腺炎,小便不畅,尿不尽,尿频. [胡希恕医案与临证心得]方某,男,43岁.初诊日期1965年12月 ...

  • 经方名家荟萃之五苓散(1)

       五苓散方 方  剂 泽泻一两六铢  猪苓十八铢(去皮)白朮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条  文 太阳病,发汗后, ...

  • 经方名家荟萃之五苓散(3)

    名家论述 (黄煌论述) 治疗脂肪肝专方. 阳气不足,寒湿停留体内,五苓散可通阳,称通阳散. 症状:见肚大,面发灰,肉多,食即腹泻,腹胀,胃口好,血脂高:脂肪肝患者肝较脆弱. 用法:打成粉,装胶囊,用麦 ...

  • 经方名家荟萃之柴胡加芒硝汤

    柴胡加芒硝汤方 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切) 半夏二十铢(本云五枚,洗) 大枣四枚(擘) 芒硝二两 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 ...

  • 经方名家荟萃之黄芪桂枝五物汤

    [方剂]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黄芪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叁) [条文]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 ...

  • 经方名家荟萃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经方名家荟萃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方剂]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白术 甘草各二两(炙)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条文]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 ...

  • 经方名家荟萃之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经方名家荟萃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方剂]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擘)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 ...

  • 经方名家荟萃之葛根汤

    [方  剂]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纳诸药, ...

  • 经方名家荟萃之麻黄附子甘草汤

    方  剂 麻黃附子甘草汤方 麻黃二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一两沸,去上沫:內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条    文 少阴病, ...

  • 经方名家荟萃之炙甘草汤

    [方剂] 炙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 桂枝三两(去皮) 生地黄一斤(酒洗) 阿胶二两 麦门冬半斤(去心) 麻仁半升 大枣三十枚(擘)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