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是如何在野外生存下来的?它外表呆萌,战斗力却不弱
大熊猫是一级保护动物,素有“国宝”之称。
人们对于大熊猫的喜爱并不仅仅是因为其稀有,更主要的是因为它萌萌的外表。如果要用四个字来形容大熊猫,那一定是“憨态可掬”。在人们的印象中,大熊猫总是一副懒洋洋的样子,要么就是在睡觉,要么就是在吃饭,呆萌可爱、人畜无害。
有时候我们会想,这样的动物似乎理应生活在人类的圈养之下,可是在人类将其收编之前,它们是如何在野外生存下来的呢?熊猫在地球上生存的历史明显要比人类更长,甚至有“动物界的活化石”之称。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早在800万年以前,熊猫就生存在地球之上了,也就是说我们所熟悉的剑齿虎、猛犸象都曾经与熊猫共同生活过,而熊猫成为了它们之中唯一没有灭绝的生物。
熊猫能够在地球上存在800余万年,就充分说明了熊猫具有良好的野外生存能力。
熊猫的外表虽然呆萌,但其实其战斗力并不弱。一种动物的战斗力强弱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捕猎技巧、战斗方式等等,但这些都无法用具体的数字来进行度量。而唯一能够以数字的形式进行度量的就是咬合力了, 而熊猫恰恰具有强大的咬合力。
大熊猫虽然被叫做熊猫,但实际上并不是猫,而是熊。而且熊猫原本的名字就是猫熊。之所以猫熊会改为熊猫,还源于一次有趣的误会。以前中国人习惯于从右往左阅读,到了近代逐渐改为由左往右阅读,而猫熊改为熊猫就是源于一次阅读习惯变化所引起的误会,后来“熊猫”这种叫法就被固定了下来。
既然熊猫是熊,那么自然也就具有了熊的战斗力。
事实上即使是在熊类之中,熊猫的咬合力都是名列前茅的。在熊类之中,只有北极熊和棕熊的咬合力可以凌驾于熊猫之上,而与其它动物相比,熊猫的咬合力可以与狮子相媲美。不过熊猫也只是空有一副强大的咬合力,但其并不具备太多的战斗技巧,不过防身也是足够了。
在自然界中,迄今为止也没有发现会主动袭击成年大熊猫的动物,也就是说大熊猫在自然界中是没有天敌的。不过虽说成年大熊猫没有天敌,但确实有动物捕食大熊猫的幼崽,大熊猫幼崽是非常弱小的,出生时只有半斤,要半年才能够爬树,所以经常成为栖息地重叠的雪豹的美食。不过雪豹现在也已经是一种濒危的动物了。
大熊猫拥有不错的咬合力,体型庞大且没有天敌,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吃竹子呢?
其实很早以前的大熊猫是一种肉食动物,即使是在现在,如果单单分析大熊猫的牙齿形状和消化系统结构,仍然可以得出肯定的结论,大熊猫是食肉动物。那么大熊猫为什么不好好吃肉,跑去吃竹子呢?这完全是一种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意外进化。
由于地球进入冰川期,环境发生巨变,为了避免灭顶之灾,熊猫不得不由吃肉改为吃素,而竹子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种植物四季常青,又没有竞争者。不过,熊猫虽然改吃了竹子,但是消化系统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改变,熊猫吃竹子却消化不了竹子,其只能依靠肠道菌群,所以消化率非常低,还不足20%,所以熊猫每天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进食,以维持其硕大身躯所需要的能量。
既然熊猫对竹子的消化率很低,那么为什么不在环境变好后重新改吃肉呢?
熊猫的消化系统虽然没有因其食用竹子而改变,但其味觉却因此而改变了。作为杂食性动物的人类而言,为什么会觉得肉比素好吃呢?并不是因为肉本身就比素好吃,而是因为我们的味蕾上存在着一种被称为Tas1r1的鲜味受体,而熊猫的Tas1r1受体在吃竹子的过程中意外退化成了无法正常编码的假基因,也就是说熊猫吃肉也吃不出肉味,既然如此又何必费力去捕猎呢,还是安心吃竹子更加惬意。
偶尔我们也会见到熊猫吃动物尸体的现象,说明熊猫也吃肉,只不过并不热衷于吃肉而已。熊猫虽然外表呆萌,但实际上却拥有不俗的战斗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如果不是因为栖息地的减少,并不会走到濒临灭绝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