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一棵多灾多难的古银杏,却活成了树坚强
进入初冬季节,正是江南地区赏银杏的好时机。银杏,也被称之为“活化石”,主要因为它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动辄能见到已经数百岁、上千岁的古银杏。在江苏无锡的宜兴市,有三棵已经在这个星球上存活了1800多年的银杏树,被人们啧啧称奇。其中位于周铁镇师渎村的一棵银杏,更是历经了岁月的磨难,现今依旧枝繁叶茂,堪称为银杏界的“树坚强”。
师渎村,是临太湖西岸的一个自然村,这里盛产蔬果,现与相邻的徐渎村,组合在一起,外界也把这两个村统称为“徐渎村”,或者“徐渎师渎”。在宜兴,带有“渎”的村落有很多,据说从前有上百个,现在还有“七十二渎”的说法。“渎”字的意思为水沟、小渠。因为宜兴有许多地方临近太湖,用当地的话来说:白天香灰地,傍晚夜潮地。意思是白天的时候,这些湿地干爽如“香灰”,清晰可见;而到了夜晚,湖水冒出的水气,让湿地水意氤氲,一片朦胧。“渎”,大概就是这么来着。
民间传说,师渎这棵银杏树,是三国时期孙权的母亲亲手种植的。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年仅15岁的孙权,被其兄长封为“阳羡长”,阳羡,也是宜兴的别名。孙权走马上任时,其母亲大人可能不放心年轻的孙权,便跟着一起来到了宜兴。当年孙权母亲栽种了三棵银杏,地点分别在周铁镇的城隍庙、师渎村的万善寺和浯泗渎村的大悲庵,也就是现今人们能见到的三棵均为1800多岁的古银杏。但也仅是传说,并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而且即便从现在发达的交通出行来看,周铁城隍庙与师渎村万善寺,相距约6公里,与浯泗渎村更是相距十九公里,不知道当年孙权的母亲是如何克服交通不便,分别在三处地方种下银杏树的。
师渎村里有座“万善庵”,这也在江南农村很普通。清朝乾隆十四年四月,师渎村重新翻修万善庵时,刻下一块石碑,石碑上的文字这样描述村里的那棵古银杏:“太湖中舟行者,虽数十里外见其亭亭如盖。”意思是说,在清朝时,师渎村的这棵银杏树,已经是太湖中行船人的天然航标,隔十里开外,便能见到这临湖古村那高高大大的银杏。而且银杏树撑起的树冠,如巨大的“盖子”,十分醒目。
介绍师渎村古银杏的资料,一般都说村上的古银杏,是“万善庵”的“镇寺之宝”。其实“万善寺”并没有什么名气,即便导航都找不到它。现在的古银杏树下,有一小间普通民屋,正门墙上标有“万善寺”三字,但跟其它的寺庙相比,简直不能算寺庙建筑了。村里人告诉我,万善寺早就没有了,现在的“万善寺”房屋,以前是村里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我到万善寺时,只见寺门紧闭,估计要到农村祭祖的日子才会开放,所以“镇寺之宝”有点牵强。
明末清初戏曲作家,苏州人李玉,曾经写过一个剧本《一捧雪》,在民间略有流传。《一捧雪》便是写了师渎这棵银杏与一个书生的故事,主人公莫怀古是沽渎汇人,这个沽渎汇,也不清楚跟现在的师渎有何关系。莫怀古从银杏树上掏到一颗仙鸟蛋,便用白银把鸟蛋镶嵌在酒杯中,取名为“一捧雪”,后来莫怀古因“一捧雪”而家破人亡。故事有点悲剧,但以前师渎村却真的有“莫家”后人,据说因为伤感剧本中的情节,昔日农村里演社戏,莫家后人坚决不让演《一捧雪》。
师渎这棵古银杏,在近几百年中一直是多灾多难。清末的时候,打雷把银杏树劈坏了一半,朝东面的一半给彻底撕裂掉了,仅剩靠西面的那部分树干生长。太平天国时,一把大火把万善寺给完全焚毁,当然也殃及到了银杏树。经过这两次的大折腾,原本周长约五六米的树干,有一大半开始裸露起来,并渐渐成为树干上的空洞。
到了上世纪的六十年代末,村里的孩童在银杏树下烧野火,不料形成空洞的树干,竟成了“烟囱”,一时间小火变成熊熊大火,沿着银杏树的树干朝上面烧起来。大火扑灭之后,原先空洞内的树干部分被烧成木炭,而朝西南面的树枝,又彻底烧死了,仅存下西北方向的树枝还能生长。只是原先的空洞,变得更大,就像是把银杏树“开膛破腹”一样,树干中间完全裂开了,其撕裂开来的空间,竟然可以容纳二三个成年人站在树干之中。
1993年夏季,师渎村遭遇台风,空洞上面仅存的主杆,被大风生生折断,原本银杏树的高度接近50米,这次台风过境,使得银杏树整整矮了一半。三年后的冬季,据说银杏树再度遭遇火灾,所幸没有大碍。不过你现在去师渎赏这棵银杏,会发现主杆裂开部分有点“惨不忍睹”,其树干“开膛”后的木质,犹如“焦炭”,大树半高处成为“秃顶”,为了防止大树被风雨侵蚀后彻底撕裂,在半高处加装了“铁箍”,边上再用四根钢柱把树干撑住,银杏树要是会说话,一定会讲:我太难了。
经历了这么多的灾难之后,师渎村这棵“树坚强”,依旧生命力旺盛,因为是棵雌性的银杏,每年秋季能结出银杏果,每年冬季可以把银杏叶变成金黄。只是你可能会奇怪,大树的树干就像仅保存下来一层皮,它是怎么把大地的养分源源不断送上自己的枝头,送到银杏叶上的?
其实更加称奇的是,这棵银杏树的根须,是倒着朝地面上生长的,围绕着主杆一圈,长出不少根须出来,有的因为钻出地面的时间久了,根须竟然生长成一棵棵小银杏树,围着主杆站成一米多高,而且看这些小树,生长发育都良好,跟伤痕累累的主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浯泗渎村那棵1800多岁的古银杏,也有根须长出地面成小树的,但没有师渎村这棵生长地这样旺盛,而周铁城隍庙那棵,基本没有根须长出地面来。
这三棵1800岁的古银杏树中,周铁与浯泗渎保护得比较好一点,师渎这棵虽然是“树坚强”,但周边的环境并不友好。树下标着“银杏文化广场”,但树的周边就是一块水泥地,边上一排有点古色古香的平房,散发出浓郁的酒糟气味。村民告诉我,这里原来是“师渎小学”,平房是教室,水泥地是原先的操场。但现在师渎小学早已搬走了,教室租给人家开酒厂酿酒,酒厂用来发酵的大缸,散乱地摆放在银杏广场上,缸里积累下来的雨水,已有一股味道了。说实话,来这样的环境下赏“树坚强”,你得做好心理准备,基本上跟银杏的美搭不上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