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比钻石还坚硬?

雕玉器,砂碾。五十年前州人有陆子冈者,用刀雕刻,遂擅绝今。

所遗玉簪,玲珑奇巧,花茎细如毫发,一枚价值五六十金。

《太仓州志》

世界上,总有些人能把某件事做到极致,以至于变成一个传奇,流传千古。

中国人雕玉的历史有数千年,其间玉工匠人无数,可名气最响的,应该算是苏州陆子冈。

陆子冈,明代太仓人,隐居苏州。传说中,他不使用传统琢玉的沙碾法而是用刻刀雕玉,这是很惊人的工艺!

传统的砂碾法

和田玉看似温润犹如凝脂,实际硬度却很高,可在玻璃上刻出划痕。普通钢刀可刻不动它!

传统的沙碾法是将筛得极细的砂子(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水缓缓滴在坨机(如上图)的“扎埚”(用金属制成)上,用脚力驱动,使“扎埚”前后旋转,慢慢把玉石琢磨成需要的形状。原理和现在的电动砂轮类似,只是速度要慢很多。

在没有高速电钻的古代,要在和田玉上用刀雕刻,可能得用上自然界最坚硬的物质—金刚石为刀,并配合极强的腕力、指力才能做到。

但传说中陆子冈另有秘密武器,他使用的刻刀是一种神秘的上古宝刀“昆吾刀”。

昆吾(读音kun一声、wu二声,山名)。

昔周穆王时。西胡,献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满杯。

刀长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

《海内十洲记.凤麟洲》

时人观赏陆子冈的作品,发现他所制玉器千变万化,方圆扁平,似乎意之所到即能成器,

如果没有这种切玉如泥的宝刀辅助,好像无法做到。

可惜的是,除了文献记载中的周穆王,似乎再没人亲眼见过昆吾刀。陆子冈当年也没向外人展示过他的看家宝物。那么这昆吾刀的秘密是否就从此湮没于历史烟尘之中?

时光荏苒,数百年已过,拜玉器收藏家乾隆皇帝所赐,我们能够在故宫博物院里集中欣赏多件传说中陆子冈的玉雕,一起琢磨琢磨昆吾刀的秘密~


明代 子刚款 青玉 龙耳觯式杯

这件作品用白玉制作,微经火烧,有部分黑斑、绺裂。杯身造型及纹饰仿古,并加一方折龙形柄,龙首咬住杯沿,身体呈回字纹卷曲。龙柄下方镂雕卍字纹。杯身仿古代觯形器。口沿部浮雕螭龙团寿纹。一侧浮雕兽首衔环。器身雕琢连环双蝉纹。

整体纹饰古朴且雕琢粗糙。在龙柄下方的卍字纹侧面,有篆书“子刚”二字。

明代 子刚款 白玉螭纹簪

这件玉簪以白玉带皮子料雕琢而成。玉质洁白温润,褐红色皮,将皮色巧雕为长卷花尾的螭龙,两爪。簪头圆润,穿孔,可悬挂流苏。显得文雅而有巧思。

簪身下有阳文竖款:“陆子刚制”。

明代 子刚款 青玉 “鸣凤在竹图” 臂搁

这件臂搁玉质油润,卷轴式。一面浮雕鸣凤在竹图案,一面减地浮雕篆书元人赵孟頫《修竹赋》中的文字:“虚其心,实其节,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以比君子之德。”

后有椭圆与方形印章,分别篆书“子、刚”二字。

古人书写自右而左,写字时,易被右手腕污染,故于腕下放一臂搁以方便书写。臂搁材质多样,常见竹制,玉质者较为珍贵。

明代 子冈款 青玉 过枝花卉山水人物图 盒

采用青白玉制作,玉质温润。盒盖上以雕琢山水人物。远山近水,一棵垂柳下坐两人,对坐交谈,远处渔舟,一人在船头垂钓,另有茅屋、山人,俨若山水画页,一边浮雕诗句:“桃红含宿雨,柳绿带朝烟”。盒身及盖四壁以过枝技法浅浮雕秋葵、荷花、石榴、桃花,代表一年四季。盒底方框内,减地浮雕“子冈”两字。


仔细观察这四件玉器,其实都能发现用传统沙碾法制作的痕迹,说明陆子冈当年似乎也没用昆吾宝刀雕刻。(如果这些玉器真是他雕的话)

另外你可能已经发现,这四件玉器其实风格迥异,或粗豪质朴,或精细文雅,似乎并非出自一人之手。

并且,四件东西的落款也都不一样,一般艺术家落款风格会比较一致,这似乎也说明这几件玉雕不是一个人雕的。

实际上,关于陆子刚的名字,在明代当时的文献和清代文献中就已有“陆子刚”与“陆子冈”两种写法。如此看来,陆子刚可能因当时名气过大,以至于逐渐成为了一种品牌,成为高档玉器的代名词。而这品牌在明代就已被仿冒和盗用,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清,甚至现在。

看来,陆子冈和他的昆吾宝刀与可口可乐的秘密配方一样,成为了传奇。这种秘密看来已无法揭开,也无需揭开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