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坟后山出头,家败人丁绝”是什么意思?时至今日,还受用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俗话,俗话是古人对于日常生产生活的一种总结,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很多俗话已经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口口相传,流传至今,经过了时间和岁月的洗礼,有其存在的道理和意义。俗话来源于生活,因此俗话的范围很广,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一个方面,便是风水。

由于古代的科技文明比较落后,对于如今人们看起来非常合情合理的自然现象,古人没能找到合理的解释,于是将其归咎于“鬼神”,因此,古人比较迷信,更加偏信于风水。风水是玄之又玄的一种概念,起源很久远,最早能够追溯到春秋时期。古人在建筑中,非常注重风水格局,而古代的建筑,分为阳宅和阴宅,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世的人住的,便是阳宅,而埋葬祖先,祖先的坟墓则被称为阴宅,古人认为,阳宅要讲究风水,而阴宅更是要讲究风水。

俗话是古人生活观念的一种体现,自然而然,也衍生出许多关于风水的俗话,例如今天要讲的这句:“坟后山出头,家败人丁绝”,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呢?

很多人一听到这句俗话,会觉得心头一颤,尤其是“家败人丁绝”,俗话说得也未免太危言耸听了吧!至于俗话的后半句,确实有夸张的成分在,而古代的俗话中,有一个重要的意义,便是警示作用,因此,后半句的夸张,是为了引起人们对前半句的注意。

而整句俗话,难就难在对前半句“坟后山出头”的解释。

想必很多人听说过这句话“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而这句话来自于《礼记》,其实还有后半句,叫“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人们是非常忌讳死亡的,而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人们在日常生活,尤其是节庆日等等,会避免去谈及“死”字,与“死”谐音的“四”,也称为比较不讨人喜欢的数字。

话虽如此,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无可避免的,人固有一死,古人虽然忌讳谈及死亡,但是并不是不重视死亡,例如,古代老人的儿孙,会提前给老人准备一口棺木,用来压寿,并且会将棺木上的漆,用上等的漆料,涂了一遍又一遍,这被认为是一种“孝”的表现,而晚清四大重臣之一的曾国藩,在其家书中也有提及到这一细节。例如,古代的皇帝,在驾崩之前,会提前几年甚至几十年,建立好自己的寝陵。

种种迹象表明,古人忌讳谈及死亡,但是重视丧葬文化,寿终则正寝,古人的丧葬文化,还体现在对先人的祭祀上,因此,对于先人阴宅的选址,则成为重中之重,于是才有了这句俗话的诞生。

坟后山出头,这里所说的“山”,有两层含义:

1、第一种解释认为,这里所说的“山”,并不指真正的山,因为古代的坟墓,都是建立在半山腰上的,无论哪座山,都是高处坟头的。那么,这里的山出头,指的是什么呢?

古代的坟墓,大多是用石块堆砌而成的,在此基础之上,会盖上一层厚厚的泥土。即使如此,也难免会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而逝者的子孙后代,在祭祀时,除了要铲除坟上的杂草,还会添补遗失的泥土。

如果一个坟出现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那么便会露出原先堆砌坟墓的石头表面,这便是所谓的“山出头”了,出现这种现象,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子孙后代在祭祀时,没有留心,而古人认为这是对先人不孝的表现,一种是逝者子孙后代,家败人丁绝,出现了无人祭拜的情况,称为了孤坟。

2、在古代,一般认为,三面环山的风景,大都不会差到哪里去,如果周围有好的河流,那么就更合适不过了,因为古人认为“山管人丁水管财”。而这里所说的“坟后山出头”,指的是坟墓所在的那座山,山峰突出高耸,甚至周围都是一片矮山,而在古人的风水中,认为这并不是风水宝地,更是风水中的绝地,也被称为孤峰独龙,而这样的高峰,一般是建立寺庙比较合适。

总结:

总而言之,这句俗话在如今已经不受用了,有迷信色彩,话虽如此,但是我们不能用今人的角度,去解读俗话,而是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古人的角度,去解读俗话。当然,这句俗话也从侧面,表现了古人对丧葬文化的尊重,对逝者的寄托,和对生命的敬畏,对人生兴旺的美好愿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