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谈语文丨赵丽宏:真诚,是作文的灵魂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但是有很多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不得其法,以至于抓耳挠腮者有之,闭门造车者有之。散文家、诗人赵丽宏先生结合自己的散文写作经验,从写作的秘诀和灵魂、撷取记忆中的珍珠、天下万物皆有情、把人物写活、用文字画出天籁几个方面娓娓道来,讲述散文的写作方法,对指导学生写作有很大启发意义。一起来看——
赵丽宏 散文家、诗人。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集、诗集、小说和报告文学集等各种专著共九十余部。曾数十次在国内外获各种文学奖。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
经常有读者问我:怎样才能写好文章?写作有什么秘诀?对这样的问题,答案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
复杂的答案,必须谈很多写作技巧,譬如怎么构思,怎么提炼文章主题,如何以小见大,如何谋篇布局,如何驾驭文字,如何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何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这样的答案,可以写一本谈写作的书。很多出版社约我写这样的书,我却一直没有写。我觉得,与其写这样的书,不如多写几篇文章,把我对世界和人世的感受告诉读者,这也许比回答写作诀窍更有意思。
简单的答案,就是六个字:多读、多想、多练。要做到这六个字,其实也不简单。多读,就是要有阅读的积累,多读好书,多欣赏佳作。好文章是写作者最好的老师,那些成功感人的文章,每一篇都可以成为学习写作的范文。多想,就是多观察,多思考,通过观察和思考,积累写作素材。不要说生活太平淡,每个人的经历中,都有值得记取和书写的内容。要有一双勤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慧眼,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含义。多练,就是要勤写练笔。要养成用文字真实地叙述事件、抒发感情、表达观点的习惯。青少年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最好的方法是记日记。记日记不是记流水账,而是把一天中印象深刻的事件写下来,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日记不必长,每天几百字便可。
文章要写得感人,如果说有什么秘诀的话,我认为只有一个:真诚。做一个真诚的人,用真诚的态度作文,在文章中发表真诚的看法,抒发真诚的感情。真诚,是作文的灵魂。
我曾经在一篇谈创作的文章中说过,所有的文学作品,其实都是回忆,回忆过去的岁月,回忆往事,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回忆自己曾经对世间万物的感受和思考,回忆曾经在自己心灵深处产生的梦幻和想象。如果没有这样的回忆,就不会有笔下的文字,不会有关于往事的回溯和思考。有些往事也许是很多散乱飘忽的印象,但有些往事,怎么也无法忘记,它们常常会重现在你的眼前,会让你忍不住回忆它们,回想它们,忍不住用文字记录它们。这样的往事,犹如蕴藏在记忆贝壳中的珍珠,岁月不仅无法磨灭它们,还会把它们孕育、磨砺得更圆润、莹洁。写这些往事,就如同在记忆的贝壳中撷取晶莹的珍珠。
我的散文,很多是对往事的回忆。这些往事,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是惊心动魄的遭遇,大多是一些小事,是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情景和细节,然而,它们是我创作的动因,是我散文内容的主体。如《小鸟,你飞向何方》中,在书店中的那次遭遇,一本书,一个不认识的女孩,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这样的情景,成为无法忘怀的美好回忆。写这样的往事,并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表达年轻人在迷茫中对知识的向往,对理想的追寻。再如《旷野的微光》《火光》,写的都是我在农村“插队落户”时的往事,一个处在逆境中的知识青年如何走出颓丧,如何摆脱消沉,如何找到人生的方向,靠的不是空洞的大道理,而是一些具体的、撼动心灵的事情。有孤独中来自农民的关怀与问候,还有他们通过各种方式给我送书……这些往事,如黑暗中的火光,照亮了我走出困境的道路。那个时代已经远去,但现在回忆起那些往事,仍然能给人温暖,使人重温人间的真善美。
往事中,可能会有一条路、一条河、一棵树、一本书、一支歌、一幅年画、一张邮票、一只风筝、一条流浪狗,甚至只是简单的一两句话,或是天花板上的一片水迹。我从自己的散文中写了这些往事,其实也是写了人生旅途中那些难忘的风景,写了生命成长过程中那些美好的时光。这些文字,是从记忆的贝壳中撷取的珍珠。
中国的古诗中,咏物诗是一个品类。所谓咏物,就是对物的描绘歌咏,是诗人在诗作中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其实,写散文也是这样,通过对一些具体物象的描写,可以抒发情感,感叹世界的丰繁和人心的浩瀚。
这里所说的“物”,究竟是什么?其实,天地之间的任何物质,都可以包含其中。可以是有生命的物种,如植物、动物,也可以是没生命的物体。这样的“物”,可以很大,一座山、一条江,甚至是大海、星空;也可以很小,小到一棵草、一片树叶、一张纸、一块石头、一粒尘埃。这些物,为什么会出现在诗文中?那是有一定原因的,因为它们曾经吸引你的视线,曾经拨动你的情感之弦,曾经和你的生活有关,使你因此而感动,由此而体悟人生的意义,思索生命的秘密。
进入诗文的“物”,都是有感情的物体,它们包涵、折射着作者的喜怒哀乐。收在这本书中的文章,每一篇都会涉及“物”,每一种“物”都寄托着一段感情,留下了一份思索。如《生命草》,写的是我青少年时代的经历,观察一棵自由生长的野草,联想那个时代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和追求。《我和水稻》《我和棉花》,写我在乡下务农时种水稻种棉花的经历,却并非简单的咏物,而是抒发了青年时代在乡下务农时对生活对自然的感受。《我和杜甫》,写一尊瓷雕,表达的是我对文学的迷恋和思考。《咬人草》,写在新疆认识的一种野草,引发的是对独立不羁的个性的赞叹。《厚朴》,写一棵树,由此联想到人,赞美一个不为人注意的园丁。《最后的微笑》,写一棵历尽磨难而顽强生存的古柏,由此惊叹生命的顽强和坚忍。《我的座椅》,写一辆旧自行车,反映的是那个时代普通人真实的生活情状。《孔雀翎》,写成为商品的孔雀羽毛,引发的是对如何善待生命的思考。《独轮车》,写一辆被废弃的独轮车,却由此联想到音乐,联想到童年的生活。
其实,几乎所有叙事抒情的散文中,都会涉及不同的“物”,这些“物”和作者之间,不仅仅是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的关系,也是千丝万缕的精神联系,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客观世界中寻找到的一种寄托。因为人的存在,因为人的生活,天下万物都可能是感情的载体,它们会随着生命的歌唱翩翩起舞,变得多姿多彩,无限丰富。
想一想,你的人生经历中,有多少可以寄托自己情感的“物”,用文字把它们画出来,让它们成为情感的美妙载体。
在散文中写人,好比在白纸上画人。画人是否成功,很多人觉得是否画得逼真、画得像是关键。其实,人物画,逼真也许还不是最重要的,仅追求逼真,那不如拍照片,“咔嚓”一声,就把人物拍下来,和真人一样。人物画的更高境界,是画的传神,画出人物的精神和感情。这就是绘画艺术家和画匠的区别。写文章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写人物的散文,必须把人物写得生动传神,写出人物的个性。不仅要写出他们的外表形象,而且要刻画出他们的内心世界。
绘画有各种各样的品种,比如油画、国画、水彩画、版画、素描、速写,虽然用的材料和工具不同,但本质一样,都是通过丰富的色彩和线条,勾勒描绘出人物的形象。写文章,是用文字作为色彩和线条,画出人物的形象和精神。那么,什么是文字的色彩和线条呢?答案很简单,就是体现人物性格的细节、情景和故事。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散文,一定有让人难忘的细节,这些细节,也许很平常,也许很特别,但在不同的场景中,它们可以生动传神地体现人物的情感和性格。譬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就是写了一个看似平常的细节:送别时,父亲为儿子爬过车站月台买橘子的背影。为什么这样的细节能让作者流泪,也让读者感动?因为这样的情景,正是父爱最生动的表现。父子亲情,就体现在这样细微却真实的细节中,如果不经意,这样的细节转瞬即逝,留不下任何痕迹,但如果被有心人观察到并用文字记下来,它们就会成为刻画人物的动人细节。
我写了大半辈子散文,其中很多是写人物的。重读这些写在不同年代的文字,眼前会出现一个个不同的人物,这些人物中,有我熟悉的长辈和朋友,有的人曾经与我朝夕相处,有的人只是见过几面,有的人甚至素昧平生,只是匆匆一见,甚至只是擦肩而过。然而这些人物,都成为我散文的主体。写长辈的文字,表达的是亲情,譬如几篇写父亲的散文《热爱生命》《不褪色的迷失》《挥手》,文中用的是不同的故事和细节,《热爱生命》中写父亲养金铃子,《不褪色的迷失》写童年的一次迷路。《挥手》写的是父亲去世后我对父亲的回忆,文中有很多故事和情景,但有几个细节也许会给读者留下较深的印象,那是父亲在不同时代三次为我送别的情景。这样的细节,也许都很平常,但在父子之间,却是刻骨铭心的记忆。《母亲和书》,写了我对母亲的误会,以为母亲对我的创作没有兴趣,没想到母亲那个藏在密室的书柜,是收藏我的著作最完整的所在。这样的故事和细节,有点曲折,也有点特别,这使我对母爱有了更深的体验和了解。我在散文中写过的有些人物,其实是素昧平生,我为什么会写他们?因为他们的言行举止吸引了我,感动了我,引起我的联想和思索。譬如《峡中渔人》,是我在长江边遇到的打鱼人,我只是远远地观察他们,他们面对急流的沉默执着,他们那种惊人的耐心,让我难以忘怀。《亮色》的构思写作,也是缘于一次偶然的路遇,一个坐轮椅去菜场买菜的残疾人,买了一束鲜花回家。我在路上观察他很久,那束价格远高于蔬菜的鲜花,让我产生很多猜想,由此推想轮椅上这位残疾人的人生。回到家里,脑子里一直想着那轮椅和鲜花,于是写成了《亮色》。
画家画人,有浓彩重墨,工笔精绘;也有简约写意,轻描淡写。只要抓住要点,画得传神,画出人物的特点和灵魂,就是佳作。写文章也一样,可以用大量的细节和情景详尽地写,也可以只是一两个细节,甚至是一句话,一个眼神和表情,寥寥数笔,就写活了人物,写出了人物的真性情。
天籁是什么?天籁是日月星辰的运行,是风雨烟云的变幻,是大地上万物生长的姿态,是天空中百鸟的翔舞歌唱,是草的叹息、花的微笑、昆虫的私语,是月光在水面上流动、微风在树林里散步,是细雨亲吻着原野和城市……只要你热爱自然和生命,只要你懂得欣赏大自然的美,那么,天籁就会是你无时不在的朋友,她就在你的周围,在你眼帘里,在你的耳膜边……
我年轻时,曾经在长江口的崇明岛生活过几年,那时,生活穷困,劳动艰苦,精神孤独。但是,有一个朋友始终陪伴着我,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阴晴雨雪,她总在我的身边,不离不弃,使我在孤独之中感觉到一种安慰和亲近。这位朋友,就是天籁。我不仅用眼睛欣赏她,用耳朵倾听她,而且用心灵去感受她。那时,我天天在油灯下写日记,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记录每天看到的自然风光。我曾经称这样的记录为“用文字来绘画”。
如何用文字来绘画,画出你身边的天籁?首先,必须发现天籁之美。只要有一颗热爱自然的心,那么,你观察到的天地万物永远不会平淡无奇。每天的日出,因天边云彩的变幻而景象迥异;庭院里的花树,也会因气候的不同而气象万千;雾里的树影,风中的芦荡,雨中的竹林,阳光下田边地头星星点点的野花,都是那么美妙,值得我把它们画出来。其次,既然是绘画,就要画出形状,画出色彩,画出千变万化的气息,这些,用文字是可以做到的,文字就是绘画的工具和材料。最后,注意积累文字。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表现力最丰富的文字,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尽可能多地将各种各样的词语收入自己的库藏,经常检点它们,使用它们,亲近它们,熟悉每一个词语的性格和特点,在需要时,它们就会自动蹦到你的笔下,为你完成你的文字绘画。
年轻时用文字绘画的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仍然其乐无穷,因为,天籁这位神奇美妙的朋友,从来没有离开过我。此类文章,现在有些作家似乎已不屑于写,在他们看来,用文字描绘自然景象,是无聊和浪费。有些人认为,文学的写作,只需写人写事写社会,无关风花雪月。此实乃误区。人若离开自然,岂不成了机器。身在自然却不识其美,是文明人类之悲哀。用文字记录描绘风景山水,不是旅游介绍,而是审美体验,是心灵感悟,是人与自然的交融和交流。
亲爱的读者,请拿起笔,写出你感受到的天籁,写出你看到过的美景,写出你在山水之间得到的审美乐趣和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