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亨黄金荣墓地:丧礼简单低调,墓碑曾遭破坏,如今重新立碑

说起黄金荣,不免使人想起在曾经老上海声名显赫的'三大亨',他们分别是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三人,其中黄金荣居首。他的一生共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他凭仗着殖民者的势力经历了'农民翻身做地主'—起初是一个地痞流氓,后摇身一变成为了脚跨黑白两道的法租界巡捕房督察长兼近代上海流氓界大亨;因为一个偶然机会帮助了困境中的蒋介石,借机参与“四一二事变”,一时间又再度成为民国时期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当中国走入新时代,他作为帮会领头的角色选择留在上海,同新政权合作。让人意想不到的人生:这样的一个帮头头领经历了新中国成立的关键时期,却毫发未损的平安走完人生里程。

黄金荣,小名阿荣,于1868年12月14日在苏州出生,祖籍是历史上的河姆渡遗址(浙江余姚)。年仅12岁的他就跟随父亲迁至上海,由于父亲工作繁忙,小小年纪的黄金荣自由散漫,常常走进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受尽了赌场的耳濡目染他也渐生恶习,才读几天书就半途而废在家混日子。

人们也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他那时候整天只干一件事—在赌场站在一旁看大人搓麻将,而且怪就怪在他对这些也颇有天赋,还没等大人理好牌,他就大喝一声:“和啦”。再后来他索性登上了麻将桌,赌场也少有常胜将军,有时候他输得只剩裤衩回家,父亲黄炳泉看儿子走上了歪路不成大器,在他虚岁17那年将他送入城隍庙边的裱画店学手艺。出师后,他开了一家裱画店做生意,然而收入微薄而且他本身裱画也没有太大兴趣,但他却成为了“郑家木桥小瘪三”,从此开始了他混世魔王的人生道路。

当时在郑家木桥下有一条名为洋泾浜的宽阔河流,是英、法租界的分界地,而且两国协商桥南的法租界巡捕不能涉足桥北英租界,桥北的英租界巡捕也不能越界捕人。这就便利了这群流氓地痞,他们充分利用这种制度漏洞,以郑家木桥为风水宝地,光天化日之下便公开抢劫,还不会被抓—他们只要在英租界得手,只须逃入桥南法租界即无事;而在法租界作案后,只要避入桥北的英租界就行。于是当时以黄金荣为首的流氓团伙流氓越聚越多,在各自占据的地盘称霸。

由于他们的势力过大,难以控制,法租界干脆采取“以毒攻毒”的办法整治—直接吸收流氓充当巡捕来控制流氓团伙。而26岁的黄金荣也有幸被法租界吸收,成为巡捕房的一员,他利用这个机会在法租界站稳了脚跟。他这一做就是几十年,做到了巡捕房督察长,法国人把他当做'治安长城',并且为了拉拢他,只好破规矩把自家的至高荣誉职务拱手相让。他的成功秘诀就是扩张自己的黑社会势力,并借助官职优势,建立了一个独立的黑色王国。

黄金荣在解放后并没有像其他帮会头领杜月笙等人那样逃离大陆,他仍然选择留在上海。政府派人命令黄金荣每天早晨到“大世界”门口去扫马路,虽然黄金荣满肚子怨气,但毕竟社会已经变了,他也只得提着扫帚出现在“大世界”的门口。后来他出在“大世界”门口扫大街的照片被刊登后,立即传遍了全国乃至全世界,这预示着昔日上海滩上最有势力的大亨闻人,现在也须服从共产党的命令。

1951年3月,侦查员获悉黄公馆内藏有枪支,经侦查确认,枪支是黄金荣儿子的,为了消除隐患,公安局派警察包围了黄公馆,后又发现黄公馆内还藏有大量的鸦片。由于市民的强烈反映要严惩罪大恶极的流氓大亨黄金荣,政府决定要求他写自白书认罪,并维持原定的“不抓、不杀”的方针,这篇《自白书》是中国的帮会以这种形式,给自身的历史打上了句号。

两年后,这个曾在上海滩显赫一时的人物,因发热病倒。1953年6月20日上午,黄金荣进入了弥留状态,黄公馆附近的永川医院派了一名护士前去,给他注射强心针却已无济于事,最终于当天下午寿终正寝,享年86岁。他的葬礼非常简陋,由其17名门徒悄悄前来黄府治丧。当天有人在复兴公园后门的一块黑板上,写'黄金荣倒了'五个大字,令人寻味。

黄金荣尸体于6月22日移往丽园殡仪馆入殓,葬于苏州绣谷公墓(灵岩山至天平山之间的山坡上),该墓曾遭到破坏,1992年由其后人重新立碑。过去的三大亨,只有黄金荣走的最安详:最早走的是与日伪勾结和失节投敌的张啸林,1940年8月13日,他被保镖击毙。其次是出走香港的杜月笙,1951年8月16日客死异乡,只活了63岁,后来他的遗体又披风拨浪,被运到台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