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世春秋 | 中国科幻月报(2017年12月)
1
《中国科学幻想文学史》在中国上市
近日,由两位日本学者武田雅哉、林久之(即岩上治)所撰写的《中国科学幻想文学史》被引进国内,翻译者为李重民。武田雅哉为北海道大学文学研究科教授,曾著有《飞翔吧!大清帝国》;林久之曾任日本中国SF研究会会长,是中国当代科幻发展历程的忠实观察者和记录者。
《中国科学幻想文学史》上卷回顾了中国数千年以来神话、传奇、小说、戏剧中的科学幻想萌芽,着重爬梳了清末、民国时期中国科幻小说的译介和创作情况。下卷讲述了1949年以来“科学文艺”这一文学类型在中国大陆的确立,旁及港台科幻小说的创作情况,展望了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前景。全书资料翔实,是研究中国科幻文学史的力作。
2
刘慈欣荣获西班牙伊格诺特斯奖
刘慈欣的《三体》西班牙语版荣获伊格诺特斯奖最佳国外长篇小说奖。这是刘慈欣继获得西班牙凯文奖之后,在西班牙语世界获得的第二项幻想文学大奖,也是他凭借《三体》获得的第六项国际幻想文学大奖。
伊格诺特斯奖(Ignotus Awards),被誉为西班牙的雨果奖,由西班牙科幻小说协会(AEFCF)主办,始于1991年。该奖由西班牙科幻大会的参会者评出,设有最佳长篇小说、最佳中篇小说、最佳短篇小说、最佳漫画、最佳杂志、网站、最佳国外长篇小说和国外短篇小说等奖项。
3
“工匠精神·青年榜样”颁奖典礼举行,未来局获奖
由《北京青年》周刊举办的2017 “工匠精神·青年榜样”颁奖典礼,于12月16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共有38人(组)获奖,涵盖文化艺术、人工智能、航天科工、体育、创新创业、互联网、非遗项目、公益事业以及财经领域。姬少亭及其科幻团队“未来事务管理局”获得“年度文创团队青年榜样”奖。
4
《科幻世界》与言几又书店联合举办科幻创作沙龙
12月17日下午,《科幻世界》与言几又书店共同举办了“硬科幻、软科幻小说创作分享沙龙”。中国科幻银河奖得主硬科幻作家谢云宁、软科幻作家阿缺,与科幻世界图书部主任魏映雪、编辑李闻怡一起讨论了科幻创作中“软”和“硬”的问题。
在谈到对硬科幻与软科幻的看法时,几位编辑与作者一致认为科幻应该海纳百川,软硬之间没有孰优孰劣之分,经常也难以严格区分。谢云宁认为,刘慈欣的《三体》既有硬科幻的技术细节描写,也有软科幻里的人文元素及社会思考,在软硬之间做了很好的平衡。
5
《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中国大陆首映礼在上海举行
2017年12月20日和21日,迪士尼和卢卡斯影业在上海举行了《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中国大陆新闻发布会、首映礼和圆桌专访。
导演赖恩·约翰逊表示,作为一个星战迷,他首先要做的不是拍一部创新的星战电影,而是一部伟大的星战电影。《最后的绝地》是《星球大战》后传三部曲的第二部,他要表现出这个系列的英雄人物的最艰难时刻。该片由赖恩·约翰逊执导,好莱坞金牌制作人、星战系列幕后推手凯瑟琳·肯尼迪、兰姆·伯格曼担任制片人,据悉,影片将于2018年1月5日上映。
6
梅溪科幻电影论坛顺利举行
12月22日晚,梅溪科幻电影论坛在长沙顺利举行,到场嘉宾有资深科幻影评人电子骑士,青年导演阚若涵,著名导演、科幻小说作者魏晓波以及资深科幻电影制片人刘镜心,嘉宾主持为未来事务管理局CEO姬少亭。活动现场,各位嘉宾谈到了自己对科幻的理解。姬少亭认为,科幻是思想实验,没有预言性,猜得太多总能中,大家就会觉得是有前瞻性。科幻与其他类型相比,能更多地探讨未知和可能性。
7
首届互联网高校辩论赛决赛在京落幕
12月23日,首届互联网高校辩论邀请赛在人民大学举行。辩题为“人工智能觉醒后会不会与人类共存?”正方为中国人民大学,反方为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教授韩鹏杰老师,著名科幻作家、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副主任兼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副主任韩松,米果文化副董事长、知名辩手、《奇葩说》第一季“奇葩之王”马薇薇,2011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全程最佳辩手、电视节目主持人陈铭出任决赛评委。
针对这一辩题,中国人民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支辩论队上演了一场激烈的对决。最终,中国人民大学辩论队获胜,赢得此次辩论赛的冠军。
8
《流浪地球》同名科幻电影公布第一支先导概念片
12月29日,改编自刘慈欣小说《流浪地球》、由郭帆导演的同名科幻电影公布了第一支先导概念片。在11月成都科幻大会影视论坛上,郭帆导演表示,该电影保持了原作的大方向,讲述地球在经过某个地方时发生的危机。据悉,该片将于2018年暑期上映。
空白
上期月报戳这里
输入
宇宙的未来 现在 过去
四十二史
责任编辑:西瓜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