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湖南师大附中月考4作文:智能时代,等等他们!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二维码已经成为智能时代的一把“钥匙”,而扫码支付,也一度被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时代的列车在高速前进,我国已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可是许多老人,却被阻隔在了大门之外。陌生的二维码、复杂的智能家电、怎么招手都不会停下的网约车……曾经无所不能的他们,看着熟悉又陌生的社会,茫然又无助。《生命时报》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60%的老人,每月都会遇到二维码的困扰,至少有10%的老人完全无法使用二维码。
某地一位大爷乘坐地铁时,被工作人员拦下,要求老人出示健康码。老人不停地反问:“什么健康码?没有人给我。”双方发生长时间争执,直到最后,老人依旧不明白,到底什么是健康码。
某地火车站,一老人乘坐公交时无法扫描健康码,司机不同意其乘坐,前后僵持20多分钟,司机不发车,乘客开始辱骂老人让其下车,最终老人无奈下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撰写一篇发言稿,在班级的“每周时评”讨论会上发言,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号
进入对话框,回复 名校模拟
可下载全国各地数百套语文试题
湖南师大附中2021高三月考4试题
由湖南师大附中“语文现场”公众号提供
可扫描关注高三月考4
可获得试题原卷、答案解析、优作合集等资料。
考场佳作
可进入以下链接,到湖南师大附中语文组官方账号 语文现场 查看《湖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第四次月考作文评析》
以下作文为转载自陈鸣教科室,非湘语文原创。
给慢行者留一扇窗
—在'每周时评”上的发言
1812班 余 芃
时代的列车在飞速前进,时代与时代的更迭,如同站与站的交替。在每一个时间节点上,总有人搭上了高速的列车,总有人被留在了站台上。搭上列车的人满怀兴奋,前往下一个
时代站点;而留在站台的人毫无办法,时代的列车永远只有单程票,他们只能缓慢地走向下一个站台。而这些慢行者往往就被阻隔在了时代的大门之外。作为同处于一个大时代的人们,
我们不应该抛弃他们,而应该在高速向前的过程中,给那些慢行者一个继续向前的机会,一扇属于他们的窗。
中国的科技在飞速发展,二维码作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拥有越来越多的分量。而就是这个小小的二维码,给无数的慢行者造成了无数的困扰。《生命时报》的调查显示,超过 60%的老人,每月都会遇到二维码的困扰,而这个困扰在新冠疫情席卷中国之后,变得更加棘手。大连和镇江火车站中关于健康码的争执,足见其问题。我们无权指责工作人员和司机,他们也是为了公众的安全。但我们也该思考,为什么慢行者就该失去他们本应拥有的权利呢?
我们常言:“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但为那些慢行者打开那扇窗的,不应该是上帝,而应该是我们这些乘坐着高速列车的人。在《新闻周刊》中,曾以刷脸、扫二维码对老人的影响为话题作了一期节目。在节目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那些老人内心的辛酸与无奈。虽然他们也在用心地去学、去造应这个科技化的时代,但总是为力不从心、事与愿违我们不应该强求老人们,强求他们学会操作科技产品。我们更应该学着去适应他们,适应他们对熟悉事物的需求。
人从来不是一座孤岛,从来都是岛岛相连。如今的我们帮助这些掉了队的慢行者,其实就是在帮助我们自己。总有一天,我们会老去,离开时代列车成为慢行者中的一员。帮助现在的慢行者,是希望在我们老去时,有人愿意为我们打开一扇窗,有人愿意为我们开辟一条路!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智能扶老,与时俱进
1812班 刘振杰
时代变迁。我们已然进入了信息时代,然而,岁月车轮滚滚向前,也留下了一道道往昔刻痕。老人们被困在了时代之外,开始脱轨于现代社会,而在这个智能社会,我认为,只有智
能时代扶助老人,社会才能与时俱进。
我们或许已经习惯了现代的快节奏生活,而老一辈的人们却依旧沉湎于往昔的岁月里。我们可能己经习惯了在平台上下单扫码,打车预约,但老人们依然在货比三家,在路旁卖力地挥手招车。时代往前进,必定有人会落后。但落后不应甘于落后,旁观也不应安于旁观,只有与社会齐头并进,老人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时代脚步匆匆,老人的步伐本就艰难,只有身为年轻人的我们扶老人们爬坡过坎,我们才能一同进步。所以,我们应尽己之能去帮助老人去适应现代社会。
智能扶老,是在智能时代中去帮扶老人,一方面是精神。在大连地铁站上,如果人们不是花时间去争执,而是去用心花时间去教导老人使用手机,换取健康码,那结果一定是让人欣慰的。同样,那些在火车站上辱骂老人的乘客停止骂声,去积极耐心的教导老人,那也不会造成20分钟的等待。其实,老人们更需要人们的帮助与理解,他们本就迷茫,身处智能时代却毫无切入点的他们深感无助,如果这时我们只去指责,而不去引导,于人于己,都是很不明智的。我认为,究其原因,析其本质,扶老首先是一个道德问题。
智能扶老,是以智能方式去帮扶老人,另一方面是方法。与时俱进才能不落后于时代,智能也不能论为“只能”。结合新方法,才能将老人们引入新时代。创办一定量的老人扶助组织,吸收相关人员对老人进行教育,也是一种可取之法。我们不应用生硬的口吻来指导他们,更应用爱心,用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引导他们。扶老,也是一个方法问题。
扶老,更是我们应面对的问题。身为高中生,我们的长辈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可能会发现爷爷奶奶更加沉默寡言,更加难以融入新社会。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爱和耐心去帮扶老人。或者,我们可以推而广之,去扶起更多的老人,这是我们新青年的必尽之责。
智能时代,我们缺少的不是时间,是耐心,是有效的方法,老人们不应在蹒跚中与时代列车渐行渐远,而更应是时代发展的亲历者与见证者。走向来未来,一个也不能少。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别让老人落下“码”
1812班 毛阳普
大家好!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世界进步一日千里。在这越来越便捷的时代,也有人变得“寸步难行'。在这智能化时代,二维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支付码、健康码....越来越多的'码”出现在人们眼中,可这在老人眼中,却是一个个与社会交流的屏障。
一项由《生命时报》发起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老人每月都会遇到二维码的困扰,至少有10%的老人完全无法使用二维码。在老人眼里,二维码如同洪水猛兽,令人畏惧。故我演讲的题目是:别让老人落下“码”。
别让老人落下'码”,就意味着在这辆高速前进的列车上,也有属于老人们的座位。'不尊重老人的民族不是个优秀的民族',老人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与人生经验,如同一座座宝库。中医、节气、农业等等都有着他们的独特的理论。然而,曾经无所不能的他们看着孰悉又陌生的社会,茫然又无助。
白岩松曾就此发表过见解:'科技进步带来的不应当是困扰,真正发达的科技应是人人都会用的‘傻瓜’科技。”
是啊,作为新时代的接棒者,我们要明白上一辈人为我们贡献的一切,没有他们的拼搏与奋斗,哪来我们今天富强美丽的中国?故我们能做的, 便是让这些可敬的人们,不被时代所遗弃。
上海市某社区就做出了很好的示范。社区工作人员定期举办智能设备使用课程,专为老人讲解智能手机及应用程序的简易操作。老人们感慨道,在课堂上能被更加仔细、耐心地教导,相比在家由更为轻松。这道出了老人们的心声。为何他们在家中不能被耐心的教导?无非是不会使用智能设施而与子女儿孙产生了隔闹。更有甚者,有老人因无健康码而被乘客骂下车。这让人既感愤怒又感伤痛。同学们,若那位老人是你们的长辈,亦或是那些乘客的长辈,又有何感想?
世界如洪流般向前推进,时代如滚滚波涛向前发展,而老人则如这洪流中的小舟,苦苦支撑,才能不被大时代所淹没。同学们,我们做为新时代的青年,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老人拉上奔驰的时代列车。这样,当我们也步入年老之时,才会有同样的人来帮助我们,而不是被阻隔在大门外。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时代的列车不应把任何人落下
——“每周时评”讨论会上的发言稿
1812班 王汝麟
时代的列车在高速前进,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可面对复杂的家电、招手也不会停下的网约车,老人们仿佛被阻隔在了大门之外。对此,我认为时代的列车不应把任何人落下。
时代的涌流里总有两种力量在激荡,一种带着我们向前看,另一种则拉着我们回头望。大连一位大爷因健康码与地铁工作人员发生争执,一方要求要有健康码方能乘车,可另一方压根不知道什么是健康码,这样的场景令太多人动心亦或共鸣,一方面是高科技带来的安全与便利,而另一方面则是接受新事物慢的老人群体的不便利甚至困顿。而做此抉择时,决不应该一昧追求高科技的便利与安全,我们更应该回望老人们.看他们上车了没有。
尊老这一传统美德,在镇江火车站上的一幕却将“尊老”二字踩在脚下,公交司机因老人无法扫描健康码而拒绝其乘坐公交,僵持20多分钟后,竟是乘客将老人骂下了车。令听者无不愤怒,乘客为一己私欲而背弃美德实在不堪入目,而老人困在系统之中同样值得我们反思,而类似的事情亦有很多,老人不会用智能家电,出门连个的士都找不到,是他们的困感。亦应该成为我们的因惑,为什么本应该带来便利的机制却徒增烦恼,为什么一个健康码带来那么多的争执,如此种种,我们理应去思考。
名人有言:“今天我们如何对待老人,明天我们将会如何被对待,”今天被困在“系统”之中,拒之大门之外的是他们,明天也许就是我们。善待他们便是善待明天的自己,这时代发展之下,又有何种理由去将他们落下。而当今社会上,有大学生志愿者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老人们使用手机,完成一些平日里几乎是必备的技巧如扫码支付等。他们的行为让我们感到温暖,如这冬日暖阳,照亮了许多人的心。我们需要他们,也需要更多的他们,这才是我们置身于列车之上该如何回头看最好的注解。
愿有一天,我们都不因时代更迭之快而愁老之将至,愿人不再困于系统!
大家好!
我今天发言的时评题目是《时代不应抛弃老人》。
有人说,如果00后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80、70后是信息时代的移民,那么50、60后或年龄更大的人则是信息时代的难民。此话不假,时代如同一辆不知停息的列车,将许多未上车的人甩在了身后,而其中大部分都是我们的老年人。
大连大爷上地铁时的一句“什么健康码?没有人给我”、镇江老人在公交上无法出示健康码的僵持,都展现出老人的在信息时代的艰难游走,而他们却始终找不到时代的车票。对此,我想说:时代不应抛弃老年人。
生于“千禧年代”“Z世代”的我们,摆弄起电子产品来得心应手、浑然天成,殊不知社会中的另一群人在这个时代子走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在新时代的列车上,我们猛然发现并没有留下老年人的座位,他们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丛林中漫步,恍若旧时代的遗老。我们的社会中不能没有他们,我们却渐渐忘却了他们,而这正是新时代的悲哀。
时代的列车上绝不能没有老年人的座位。我的常说时代是年轻人的、世界是年轻人的,因此我们的社公越来越科技化、便捷化,但与此同时,时代和世界又何尝不是为老年人所拥
有?中国早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3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将占人口的30%;即使是现下老年人口也有1到2亿。时代在进步,然而进步却不能以抛却社会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为代价,我们在当保留老年人的座位。
信息技术的便捷是权利而非义务。无疑,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至关重要,但又如白岩松所说:“我们需要的是更多更人性化的技术,而不是更多技术化的人。”科学技术应以为人的需要为先导,而不能撇下老人绝尘而去。
更重要的是,使用信息技术是我们的权利,而不是义务。近日在关于某社保局必须使用无线支付的事件中,当事老人最终胜诉,法院判诀社保所必须保留现金窗口,便利老年人群体。正如某网友评论道:“唯有对于社会各类群体的关心和照顾,才是社会进步的真正象征。”
时代匆匆的脚步让我们走得并不容易,更有人追赶不上。正值青年,吾辈有责任去帮助老人们,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去搀扶他们,赶去时代的末班车。如此,也真的只有如此,社会才会真的更加人性化,老人们才会真的一同步入新时代,不被抛弃。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资料
在社交平台上某自媒体号刊文称:对不起,这2.5亿被二维码抛弃的人,国内多地也发生类似老人因没有健康码而无法正常通行等,引发网友大量讨论。央视新闻主持人白岩松对此点评道,生活中不仅老人,还有其他一些人,没有手机或者没有智能手机,或者不会用智能手机弄健康码等等,那么就应该在防疫常态化的背景下,去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家人代查,输入身份证在保护隐私的情况下帮着代查,方法很多,绝不该简单的阻拦了事,否则很多人岂不是寸步难行。
近日,走访养老服务机构、大学社会学者、政府相关部门等针对上述大家关注的话题,听听他们的看法。
0 1
网友:“为爸妈打印健康码随身携带”
家住福州市鼓楼区的徐敏,今年已65岁了,身体还很健朗,子女此前给她买了部智能手机,她时常用来看看视频和上微信。现在每个月都要回南平老家一趟,在防疫常态化情况下,因乘车出站都需要用到健康码,即使孩子多次教她如何使用健康码,但是她还是不会用。“出站人又多,手机又有很多的APP软件,不知道是哪一个,即使找到了,有时候又要输入密码,很麻烦。”徐敏阿姨说道。后来,她孩子每次出门前,就把最新的健康码截图发到她微信相册里,后来还将其打印出来随身携带。
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其中6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最少,为6.7%。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760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2.6%。这就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
有网友发文称,她爸84岁了,电脑和智能手机都会用,她妈不用手机,她爸爸帮她妈妈申请了健康码打印出来随身携带,就可以进公园和坐火车了。记者从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车务段相关人士获悉,因防疫常态化需要,出站的乘客需要持有健康码,如果没有智能手机,工作人员则会让他出示身份证,进行相关信息的登记。上述人士也提醒,如果从高风险地区过来的乘客,又没有健康码,手续会较为复杂。另外,针对一些老年人朋友,没有使用智能机,出门前,家人可以给其备纸质的健康码,以防不时之需。
0 2
养老服务从业者:对老年人要更多关怀使其融入智能社会
最近,蒋联松和他的养老服务团队又一次走进了大田县社区中,教老年朋友如何使用智能化手机。
蒋联松是大田惠泽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三年多来,公司承接居家养老服务对象25539人,实施线下实体援助服务22.3万人次,志愿服务1.4万人次。
长期与老人朋友打交道的他,对于前文所述新闻报道的现象有着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我们团队时常会联合社区志愿者等走进社区,教老年人朋友如何使用智能手机,有时还会开设课堂等,邀请他们来学习。”蒋联松说道,据他的观察,有些老年人朋友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甚至有的是老干部,他们会使用智能手机,但是对于手机里需要下载APP很抵触,原因之一则是,下载APP后经常会跳出些绑定同意的条款,会读取个人照片等相关信息,有的老年人因为这些而不愿意去下载。
“如果去医院需要在网络上预约,一般老年人朋友都会有年轻人陪同,独自一人前往的现象在我看来还是比较少见的。”蒋联松说道。在他看来,在智能化社会时代,家校联系也会让一些老年人朋友不知所措。“有些孙子、孙女是爷爷奶奶照顾,那么学校通知、联系等都会利用智能手机来完成,有些老年人朋友用的还是不习惯,也是个阻碍。”蒋联松前些天就碰到一个老年人朋友,用手机给孙女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通知,一直点手机就是没有反应,很是生气。后来,还是他代为其完成。
常年与老年人朋友打交道的蒋联松看来,智能化时代下,一些有文化知识背景的老年人朋友也需要提高自己的技能,适应这个时代,让老年人融入科技社会;另外一些不识字,不会用智能手机等老年人朋友,社会对他们应该更多的包容关注,方便他们的生活。
0 3
社会学者:“文化反哺”提倡70岁以下老人向年轻一代请教
在网络社交媒体上,网友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网友留言称,“很多事都应该就一个余地,考虑这些老年人,其实就我自己来说,很多时候也挺烦这种信息化时代,出门不带手机啥都干不了,手机一定程度上方便大家,但是也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新的负担。”
有网友说,她妈之前是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能拿着智能手机,看着抖音和快手,却依然不会从手机里找出健康码,甚至是在某个App上挂号,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比登天还难的事。她教过她妈,但确实会忘。所以,我们觉得很简单的事,对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也有评论指出,让老人们赶上智能时代步伐、共享科技红利是年轻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福州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甘满堂教授看来,凡是都有两面性,都不能一刀切来看待,他主张,例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70岁以上的老年人朋友可以免用手机,采用其他的手段做好相关信息登记。70岁以下老年人应该学会利用智能手机来解决日常生活遇到的问题,进入公共场所,用手机挂号看病等。因为在甘满堂看来,70岁以下的老年人朋友还是有学习的能力,也需要年轻人去教会他们如何使用。
甘满堂认为,信息时代,科技日新月异,技术跟新很快,年长的一代要适应时代,融入这个科技时代。在社会学界有个词汇叫做,“文化反哺”,以前是年轻人向年长者求教,现在在高速发展的时代,是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年长者需要就网络技术、通信方式等向年轻人求教。
养老也要敬老
智能化时代老人需要更多关心关注
“科技不等人,你不愿意学习,只会被社会抛弃。”“拿出跳广场舞的执着,什么手机都能学会用了。”在互联网上,发出类似声音者不在少数。
南京市马群街道果场社区办过一个特殊的“培训班”,由大学生志愿者担任老师,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学员中最大的83岁,最小的65岁。社区工作人员梁晶介绍,在走访中发现,不少老人渴望使用智能手机,但子女都忙于工作,没时间和耐心教他们,于是社区手机课堂就应运而生了。
“我们不学习就会落后的,智能机用起来还是比老年机方便多了。”70岁的杨兆年说,上了培训班,现在微信通话,发朋友圈,看视频,网购都不在话下。
据介绍,果场社区有近600名60岁以上的老人,开过几期培训班以后,许多老人都掌握了智能手机的基本操作。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鹏认为,老年人其实大部分还是愿意拥抱互联网的,只不过在智能化操作上还存在一定的难点。家人除了给予老人衣食住行等生活上的照顾外,更要积极帮助他们融入现代化社会,这才是“精准敬老”。“帮助老人学习智能手机,也是加强与下一代沟通的好方法,他们可以和小辈开视频,发红包,无形中也加强了亲人之间的联系,用智能化手段搭建亲情社群。”
张鹏表示,智能化是社会大趋势,消除横亘在老年人面前的数字鸿沟,并非易事。在政府层面,也需要积极推行“精准养老”,给老人提供智能学习的机会,“不一定非要开设专业的培训班,在日常生活中设置智能化的场景,教老人扫码、下载健康码、使用微信等,体验智能生活,让他们感受到被在乎和关注。”
《新闻1+1》智能时代,怎能抛下老年人?(央视)
备考2021作文鲜素材:《新闻1+1》智能时代,怎能抛下老年人?(央视) 智能时代,老年人的数字困境怎么破?最近,在湖北广水,一名94岁老人为了激活社保卡,被亲属抬到银行、抱起进行人脸识别。也是近日,在湖北秭归“居民医保签约”的服务窗口,一名老人带现金办理医保,却被拒收。这两件事双双登上热搜。数字化时代下,智能技术一定是老年人生活中的绊脚石吗?我们又该如何帮助他们解决数字难题,更好地享受到智能技术?极端做法不合理甚至不合法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认为,“老人冒雨用现金交医保被拒”和“94岁老人被抱起做人脸识别”这两件事情都是从老年人身上反映出来的,其实不仅是对老人造成了不便利,它也提醒我们,在智能化时代到来的时候,是不是也要尊重老人的权利,满足老人的需求?智能化本来是为了便利我们的生活,而当这种不便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要反思这些做法是不是合理,甚至是不是合法。比如在“老人冒雨用现金交医保被拒”事件中,为什么不能收现金?为什么老人去哪个地方一定要带着手机?初期可能是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但随着服务的发展,怎么去解决老年人不适应的问题?《实施方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推出的?针对老年人的智能鸿沟,国家最近也多次出手破除。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表示,实际上这两年智能化技术在越来越广泛地进入到我们的生活。这次的《实施方案》,也是对这1到2年遇到的不便利的地方,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比如一些公园、一些博物馆已经取消了人工售票窗口,必须要网上预约;比如去看病,也要在网上预约,没有人工窗口;比如打车等等,这些都使得老人可能遇到一些不便。当这些不便已经使他基本生活不能维持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要去解决。所以这次的《实施方案》是系统性的、也非常及时的梳理了过去这一两年里边出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也为下一步“智慧社会”的建立中,让老年人能够共享福利,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线上+线下,双轨制服务老年人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表示,《实施方案》中,其实有许多提法非常关键,对于相关服务部门去做出一个双轨制的服务,我觉得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使智能化服务便利老年人,而不是老年人去便利智能化,当老人在智能化中越来越遇到难题的时候,就要思考怎么让这些服务使老人享受到。举个例子:如果两个银行一个全是柜员机,一个是有人工服务的窗口,老人会选择哪个呢?如果把老人当做一个比较富有的群体,特别是老龄化还要翻倍增长,那么怎么去吸引这些老人,给他提供更好的服务呢?我可以先提供窗口服务,同时提供便利化的智能手段,让他觉得逐渐学会了,可以更简便地去使用智能化手段,而不是强制推广一个技术。《实施方案》中 “适老”成为高频词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 杜鹏表示,它强调了一个主体和客体的问题,智能化的主导权现在是掌握在相关服务部门手里,掌握在提供这些服务的机构里。所以本来是为了更加便捷更加高效地提供服务,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让老人去改变,而是技术能不能更加人性化,更加考虑到老人的需要。比如操作时间可以更长,字可以更大,有一些人工窗口对那些不会用智能化技术的老人提供服务,这样才回到原来帮助老人跟上社会发展,共享社会发展结果。当老人遇到智能技术,安全的防火墙在哪里?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认为,宣传保护意识非常重要,而且在技术上,是否有更加安全的手段,老人的支付也可以设计成和子女账号连在一起,有一些亲属可以帮助他核实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安全。另外,在网络的支付上,智能化技术应用上,既要加强安全性的技术防范,同时多宣传在技术上怎么去操作,对老人来说能减轻(被骗或信息泄露的)概率。数字化时代,让科技适老 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4亿,占总人口的18.1%,面对将长期存在的国情,各地在帮助老年人群体融入数字化时代上,已经开始了探索和尝试。技术再智能,也要回归服务本质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认为,互联网对于现在的老年人来说,还是一个新的现象,新的技能。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原来他觉得“我不会没有关系”,之所以现在引起关注,是因为基本的生活,出门买菜、坐公交车都受到了影响,特别是看病,这个时候就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换句话说,从服务角度来说,其实也没有必要要求每个老人都要配备一个手机。从服务本身来说,并不是说有了手机我才能给他服务。所以,回归到服务的本质上,一方面,老年人可以去学习怎样适应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但更主要,还是智能化技术怎么去便利老人,这个主次关系应该摆正。“数字鸿沟”挑战蕴含“数字经济”商机 国家出手破除老年人智能鸿沟#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表示,我们看到中国老年人口现在2.54亿,其实还在增长,到2050年会超过4.8亿的老人,如果再算上50多岁退休的,那这个大数就在5亿左右。面对日益增长的老人,我要不要把他当做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力量,我要去考虑老人的需求是什么?我怎么去给他通过提供服务来获取商机?我相信很多商家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老人的商机不存在,而是看我们怎么去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能去抓住这样的商机。《实施方案》对构建智慧社会影响长远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表示,在智慧社会建设过程中,原来并没有去考虑到怎么去包容所有人,共享发展成果。这次是体现在老人身上,其实我们细分,残疾人、农村的一些人口、小孩、青少年,并不是人人都有手机。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这个服务就不是一个单一的智能服务,可以去通过有人工的服务,也有智能化的服务,靠智能化服务的便利性吸引更多人学会这种方法,转变到使用智能技术上来,逐渐减少人工的一些服务,但在初期,不能靠人为硬性转换,我觉得这才是《实施方案》对未来“智慧社会”建立会有长久影响的价值所在。我们再发展十年二十年,你也不能保证人人都有智能手机,所以这个原则会对我国的发展产生长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