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忆旧集》:萧条时代的新年
那真是一段值得怀念的时光——不是怀念贫穷,也不是怀念某个非常时期,而是怀念一种真挚纯朴的情感。
萧条时代的新年
——读杜鲁门·卡坡蒂《圣诞忆旧集》
◆徐强
1929年的冬天是一个真正的冬天。这一年的冬天不仅是大自然的冬天,也是人类社会的冬天。随着华尔街股市行情的暴跌,一场灾难深重的经济危机迅即席卷全球。在美国国内,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学生辍学、社会治安恶化……面对笼罩四周、令人窒息的阴霾,不少人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来寻求永远的解脱。1929至1933年间的这场全球经济危机,历史上称为 “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
杜鲁门·卡坡蒂的《圣诞忆旧集》,就是以大萧条为背景的一本短篇小说集。全书只有三个故事,薄薄的一卷,写的是三个主角在阿拉巴马州乡下相依为命的简朴生活。这三个主角分别是:巴迪——因父母离异而被寄养在乡间亲戚家的7岁男孩;苏柯小姐——性格腼腆、心地善良、年过60的老处女;奎妮——“挺过了一场瘟疫和两次响尾蛇的噬咬”的爱捉老鼠的狗。
三个故事均与圣诞节有关。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一个故事:《一个圣诞节的回忆》。故事里的苏柯小姐,在大雪纷飞的寒冬,穿着“夏天的花布裙”,外罩一件“没有形状的毛衫”;她和巴迪运载生活物品的工具,则是一辆柳条编制的“破败的婴儿车”,走起路来“轮子颠得像醉鬼的腿”。卡坡蒂用不经意的寥寥几笔,勾勒出了大萧条时代的荒凉惨淡。
冬天的寒冷和生活的困窘,阻挡不住苏柯小姐和巴迪迎接新年的热情。他们正是推着那辆像醉鬼走路一般摇晃的婴儿车,欢快地为准备做水果蛋糕而忙碌起来:去果园捡散落在地上的山核桃,去市场买干果皮、葡萄干,买生姜和香草,买面粉、黄油、鸡蛋、调料和威士忌……紧随着他们的脚步的,是同样欢快的看家狗——奎妮。在此之前,为了积攒做蛋糕所需的花销,他们想方设法,绞尽脑汁,甚至帮别人打苍蝇,用二十五只死苍蝇,换取一分钱的酬劳,以至于在数钱的时候,“感觉像在数苍蝇的尸体”。
历经种种艰辛,三十一个蛋糕终于做好了。这些蛋糕是苏柯小姐和巴迪为自己做的吗?不,不是的。这些蛋糕是为他们的“朋友”做的。上至国家的最高执政者——罗斯福总统,下至普通的传教士、磨刀匠、过路的司机,都是他们的“朋友”。这些人,他们一生当中也许只遇见过一次,或者素未谋面,但都是他们喜爱的人,所以,他们要送上自己亲手做的蛋糕,表达新年的祝福,传递生活的信心。这,正是故事的动人之处。环境越是恶劣,生活越是艰难,人与人之间越是需要关爱,需要温情,需要信念的支撑。只有相爱的人们,才能产生源源不绝的生存勇气,才能心心相印地安然应对人世间的一切危机,共同迎来萧条过后的第一缕繁华之光。
陆谷孙先生在为《圣诞忆旧集》中译本所作的序言里写道,“三个短篇最大的功用,在于激活回忆”。的确如此。卡坡蒂的笔端,始终萦绕着一种浓浓的挥之不去的怀旧气息,使人深受感染,难以自持。如果要在中国作家里找一部风格相似的作品,我觉得,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庶几近之。我在阅读卡坡蒂的故事时,很自然地回忆起了我的童年。那时我也像巴迪一样,住在宁静的乡村里,没有奥特曼,没有灰太狼,一团泥巴、几个香烟盒或者一个木制的陀螺就能玩上老半天;最渴望的事情是过年,因为过年有新衣服,有压岁钱,还有“大鱼大肉”;村子里的人家都很清贫,哪家哪户有吃剩的肉菜,时常会转送给邻居分享……那真是一段值得怀念的时光——不是怀念贫穷,也不是怀念某个非常时期,而是怀念一种真挚纯朴的情感。
故事里的巴迪,一直无法忘记他在大都市的餐馆里第一次吃的那只牡蛎:“它就像一个噩梦滑下我的喉咙。”如今,城市里的“噩梦”早已不是“牡蛎”那么简单了。尼采笔下的查拉图斯特拉大声疾呼:“我爱森林。城市不适宜居住:那里有太多的淫荡者。”“有不少人,要赶走他们心中的魔鬼,而他们自己却走进猪群里去。”我不希望城市的上空,永远回荡着查拉图斯特拉的呐喊。我只希望在光怪陆离的大街上,能够找到苏柯小姐和巴迪的身影,还有那只欢快的小狗。
杜鲁门·卡坡蒂《圣诞忆旧集》,中英双语对照版,译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