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立法,明令禁止大数据杀熟
互联网技术发展,有人为大家创造便利,有人却借此牟取暴利。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日益受到大家关注,本月20日,“个人信息保护法”通过表决,为破解个人信息保护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其中明确:通过自动化决策方式向个人进行信息推送、商业营销,应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提供便捷的拒绝方式;处理生物识别、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敏感个人信息,应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对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应用程序,责令暂停或者终止提供服务。
为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被违法违规泄露、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浏览不正规网站,适时更新防病毒软件。尽量为上网设备加装防病毒软件,并做到适时更新、定期扫描,及时修复系统漏洞。为避免上网时被跟踪,宜定期清理电脑中的Cookie。同时尽量不要浏览不正规的网站、论坛,这类网站、论坛防护能力相对不足,更容易让网络黑客入侵到上网设备,窃取个人信息和数据。
不随意登记身份信息,不轻易填写详细资料。在注册网站、论坛登录账号时,要尽量做到“有限提供”,能不填的个人信息尽量不填,能少填的信息绝不多填。特别是在登录社交网络等需要实名认证的网站时,更要谨慎从事,不要轻易填写个人及家庭的详细资料,不要向陌生人泄露自己的姓名、电话和住址,尤其不能泄露身份证号码、账号和密码及验证码等信息。
分级管理个人密码,密码设置务求多变。要为不同类型、不同用途的个人账号设置不同密码,而且密码设置不能太简单。对于一些涉及金融消费的重要账号,要通过绑定个人电子邮箱或手机号、加装数字证书或申请U盾、定期修改密码等多重保护措施,加强自我维护和管理,给手机设置锁屏密码,避免被他人随意读取手机中的隐私信息。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