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的一句“老窦”竟如此博大精深!

父亲之称呼,喺古代唤阿爹、阿父,又或阿爷(《花木辞》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现代则有“爸爸”、“父亲”;谦称有“家父”、“家翁”……林林种种,举之不穷。广府话则自成一格,有仿古式——“阿爸”,西译式——“爹哋”,更有人人识——“老窦(老豆)”。

“老豆”一词嘅来历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窦燕山,《三字经》有云:“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生乃五代后晋时期人,官至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而最为人乐道系佢五位公子,个个皆有成就:长子窦仪中进士,成为翰林学士,曾任礼部尚书;次子窦俨中进士,又做翰林学士,曾任礼部侍郎;三子窦侃曾任补阙;四子窦偁又中进士,做授翰林学士,曾任谏议大夫;五子窦僖曾任起居郎。当时人称窦氏五龙,一时传为佳话。而窦燕山本人亦都活到八十三岁,寿终正寝。窦翁因教子有义方,堪称人父之典范,故有“老窦”之尊称。窦燕山故事符合众人追求美好嘅愿望,且“老窦”称呼亦对父亲有一份尊敬之意。

其二则与乡音有关。子女有时会暗称父亲做“老头子”,简称“老头”。此叫法据说最初盛行于顺德、南海,之后传至省城。“老头”以顺德话读,近似“老豆”,此发音遂渐成为通用省城话。由于“老头子”、“老头”并非广东话特有,而且听落似乎对父亲稍欠尊重,故此呢一说法不及“窦燕山”一说。

华夏数千年父系社会,男性处主导地位,子孙后代一律跟随父姓。语言承载文化,于是乎广府话亦有俗语“老窦姓乜都唔知”,却冇“阿妈姓乜都唔知”,而只有“阿妈都唔认得”。事关老窦与你姓氏相同,若太过沉迷于某事物,就会连自己老窦姓乜都唔记得,亦即等于唔记得埋自己个名,达到“忘我”境界!

讲开跟老窦姓,不能不提粤剧泰斗马师僧代表作《苦凤莺怜》里头《余侠魂诉情》嘅经典唱段:“我姓(呀……)余,我个老窦佢又系姓(呀……)余,侠魂就系我个名字。我家中内,粮无隔宿,几乎要做到乞儿……”《苦》剧大意讲述女主角被人冤枉通姦,最后得穷困潦倒嘅男主角余侠魂相助,恢复清白,大团圆结局。男主角一出场就唱“我姓余,我个老窦佢又系姓余”,正正为强调“我系有名有姓嘅,唔系连自己老窦系边个都唔知嘅私生子,亦唔系要跟后父姓嘅‘游艇仔’”。呢句唱词,确系顶天立地,有尊严兼有骨气。

旧时,老窦地位何等尊贵,一家之主,一言九鼎,严父出孝子。而家,却有“廿四孝老窦”,坊间更有人笑说:而家莫讲话“在家从父”,仔女对老窦唔好一言九“顶”经已算好喇。做老窦嘅亦唔在乎“牛耕田,马食谷,老窦赚钱仔享福”抑或“老窦养仔仔养仔”,只要仔女记得老窦姓乜就经已心足......世界变咯!

(0)

相关推荐